葛政俊
- 作品数:39 被引量:11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风险创新基金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水驱后期断块油藏CO_(2)气顶与人工边水组合驱压力恢复规律被引量:3
- 2021年
- 水驱后期断块油藏注入水无效循环造成压力提升困难,所提出的CO_(2)气顶与人工边水组合驱技术被认为可有效解决该问题。为了研究组合驱储层压力恢复规律,对压力恢复速度与注入速度等参数的关系、以及注水、注气速度和注入时机的优化开展研究。因此,利用室内实验评价压力恢复速度与注气量、注气速度及注气注水速度比之间的定性关系;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单因素分析法及正交试验设计法验证实验结果,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压力恢复速度与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回归了相关性预测模型。最终对比优化了组合驱技术政策。研究结果表明,组合驱效果与注入速度、注气量及注气注水速度比呈正相关,对于注气速度最敏感。组合驱注气速度与注水速度存在最优值与最优匹配关系,进而建立了组合驱注入时机确定图版。
- 刘炳官林波王智林孙东升葛政俊顾骁
- 一种断块地质体CO<Sub>2</Sub>封存能力评价与封存量计算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断块地质体CO<Sub>2</Sub>封存能力评价与封存量计算的方法,包括:从断层封闭机理出发,考虑断层封闭能力,利用地层岩性、密度、断层泥质含量、断层排替压力、断层两盘对接情况、断层两盘压力判断断块地质...
- 葛政俊李晓凤刘炳官王智林林波孙东升
- 油气区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的建立被引量:37
- 2006年
- 地下单砂体的内部薄夹层及其建筑结构对注入剂驱油及剩余油形成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具体的结构模式难以确定.提出了以水下河道沉积模式为指导,采用岩心、近距离对子井等建立河道内部结构体及界面级次垂向序列,确定4级界面产状;根据平面微相、河流工程参数预测河宽,并结合密井组解剖预测4级结构体及薄夹层规模;按薄夹层密度与频数确定其发育程度;由此建立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的研究方法.以杏南油田PⅠ33b及PⅠ21a单元为靶区,应用该方法确定了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理论模式和研究区实际模式.
- 马世忠王一博崔义葛政俊郝兰英
- 关键词: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建筑结构
- 苏北盆地江苏油田CO_(2)驱油技术进展及应用
- 2024年
-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对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而CO_(2)驱油埋存是其重要内容。苏北盆地江苏油田针对复杂断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瓶颈开展CO_(2)驱油技术攻关及多种类型矿场试验,形成了以重力稳定驱、驱吐协同等为特点的复杂断块油藏CO_(2)驱油的4种差异化模式,成功开展了花26断块“仿水平井”重力稳定驱等技术先导试验,建成了10×10^(4) t的复杂断块油藏CCUS示范工程。江苏油田累计注入液碳量30.34×10^(4) t,累计增油量9.83×10^(4) t,实现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技术研究及试验可为其他复杂断块油藏的CO_(2)驱开发提供参考借鉴。
- 唐建东王智林葛政俊
- 关键词:复杂断块提高采收率
- 红台油气田鼻状构造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对红台地区油气来源、分布特征、运移通道、油气藏类型及生储盖组合等进行了研究,通过红台2与红台6的油气藏对比分析,认为该区主要发育岩性-构造复合油气藏、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及岩性透镜体油气藏。红台6油气藏发育的鼻状构造脊线为低势区,是有利的油气运移通道和油气运移的指向与汇聚地点。通过对鼻状构造油气富集规律和条件的研究,认为鼻状构造油气富集的条件除构造因素外,还受生油条件、沉积相带等因素的影响。
- 刘金华杨少春葛政俊姚富来毕建福
- 关键词:鼻状构造油气成藏油气藏类型吐哈盆地
- 民南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剩余油研究
- 本文以民南区块扶余油层为例,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观点,针对民南区块“区大、(同生)断层多、斜井多、标准层少、叠层砂发育、骑墙河道多、垂向单元多而小”等对比难题,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新理论,提出“逐级‘标准等时面’控制下...
- 葛政俊
-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剩余油扶余油层
- 文献传递
-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前陆盆地可容空间变化特征与油气成藏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本文利用川西盆地"安县"运动产生的不整合面,对存在多个地层划分分区的川西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进行了岩性地层和层序地层的对比和划分。在具体分析了前陆盆地逆冲断层的幕式活动基础上,提出了前陆盆地中可容空间变化的不统一性,并且进一步在总结Posamentier(1992)利用盆地中构造沉降速度的分带现象将前陆盆地二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前陆盆地可容空间变化带分为四带:消失带、减小带、增加带、产生带。进而从构造运动、气候变化、物源供给和河流平衡剖面迁移四个方面对影响前陆盆地可容空间变化特征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河流平衡剖面迁移在前陆盆地中起到比断陷湖盆中更为重要的作用。
- 刘金华杨少春张世奇毕建福葛政俊
- 关键词: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可容空间
- 苏北盆地CO_(2)气藏成藏规律及富氦成因被引量:3
- 2023年
-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CO_(2)地质封存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苏北盆地已发现的CO_(2)气藏,利用δ^(13)C值、^(3)He/^(4)He值等的分析,对CO_(2)气藏分布、CO_(2)来源以及富氦气藏He富集成因等进行研究。认为苏北盆地CO_(2)气藏主要分布于盆地南侧的苏南隆起区、苏南隆起与东台坳陷交接处的断裂带以及断裂带外延断层发育区,苏北盆地CO_(2)整体为幔源岩浆成因,黄桥气藏中的氦气为混合来源。在前人提出He的富集过程主要与CO_(2)的溶解与矿化有关的基础上,提出He富集成藏可能是CO_(2)大量溶解和散失而形成的观点。
- 刘金华葛政俊李晓凤
- 关键词:苏北盆地成藏条件
- 周庄油田戴一段岩性上倾尖灭油藏成因分析
- 2017年
- 高邮凹陷周庄油田戴一段油藏存在油藏类型及砂体展布等认识不清的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和粒度特征分析等研究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局部发育三角洲沉积。以砂体的展布规律为主要依据的物源方向进行研究认为,周庄地区E2d1沉积时期存在来自吴堡低凸起和北西方向的"双向物源",并利用单一小层的解剖,在E2d11砂组4小层中发现了2个物源交汇处发育的一条砂岩尖灭带。研究区E2d12下段9、10号小层属于岩性上倾尖灭油藏。通过对该油藏类型的新认识,重新预测了砂体的边界,并成功对周15井实施了侧钻,为该油田的滚动扩边提供了方向,初步估算可增加经济可采储量超过60×104t。
- 刘金华夏步余葛政俊闵路毕天卓
- 关键词:岩性油藏沉积微相戴南组
- 吐哈盆地红台地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通过对研究区内11口探井的岩心进行观察分析,结合粒度特征、测井电性特征及地震属性等相关资料,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2种沉积相: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三间房组底部的红色泥岩段主要发育滨浅湖相;从三间房组S4砂层组到七克台组的中下部均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在三间房组S1—S4砂层组和七克台组Q1—Q2砂层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和前缘亚相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工区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模式,平原亚相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河道、河漫滩、心滩和河漫沼泽4种沉积微相;前缘亚相分为水下辫状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3种微相。
- 毕建福刘金华杨艳葛政俊姚富来
-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中侏罗统吐哈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