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瀚
- 作品数:21 被引量:40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冬小麦田氧化亚氮的排放被引量:30
- 1994年
- 对1990-1992年间冬小麦田氧化亚氮排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了研宪,观测了N_2O通量与土壤温度的关系。在整个实验阶段,不施肥田和施肥田N_2O通量的平均值为10.5μgN/m ̄2·h和22.6μN/m.h。小麦地上所施尿素排放N_2O-N的释放系数为0.09%。
- 王少彬宋文质苏维瀚曾汇海张玉铭王智平
- 关键词:小麦田一氧化二氮
- 太阳紫外线的生物有效辐射与大气臭氧含量减少的关系被引量:32
- 1993年
- 大气臭氧层吸收了强烈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因而成为地球生命的有效保护层.氯氟烃和氧化亚氮等气体进入平流层后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造成了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的降低,这既会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强度增加,破坏地球生态系统,又能加剧由二氧化碳等痕量气体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据观测,近二十年来全球范围的臭氧含量已平均减少了2%—3%.因此,臭氧层损耗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大气臭氧浓度减少与紫外线生物危害效应的增加关系对保护人类健康和地球生态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主要讨论了北京地区臭氧含量减少与紫外线生物有效辐射变化的关系.
- 王少彬苏维瀚魏鼎文
- 关键词:紫外辐射臭氧生物效应
- 云、雨水酸度和离子浓度与其微物理参数的关系被引量:5
- 1993年
- 本文1987年5-6月和1989年5-6月庐山地区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云、雨水酸度和离子浓度与其微物理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雨滴大小、含水量、谱宽等微物理量的演变直接影响着其酸度和离子浓度。
- 刘奇俊丁国安汤洁房秀梅吴凡苏维瀚
- 关键词:物理参数PH值离子浓度
- 北京地区夏季背景气溶胶的特征被引量:4
- 1992年
- 本文通过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初步揭示了北京地区夏季背景气溶胶的一些特征,其中包括元素浓度及其变化、富集因子和气溶胶来源等。
- 徐晓斌杨东贞温玉璞苏维瀚
- 关键词:夏季气溶胶
- 气溶胶污染对地面太阳紫外辐射的影响被引量:18
- 1993年
- 一、前言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经过了各种影响因素的衰减后到达地面,其中臭氧分子吸收,气溶胶粒子吸收和散射的影响作用最为主要.当臭氧浓度或气溶胶粒子浓度改变时,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量将改变.据观测,近二十年来,全球范围内臭氧总量已普遍减少了1%—3%.臭氧浓度的降低增加了地面紫外线B辐射(UV-B,280—320nm),从而将给地球生物带来一定的危害作用.尽管臭氧浓度减少对地面UV-B辐射增加的作用很大。
- 王少彬苏维瀚
- 关键词:气溶胶污染紫外辐射臭氧层
- 京津地区大气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
- 陈宗良苏维瀚汪安璞赵殿伍杨文襄钟晋贤沈迪新赵志
- 该项成果研究了京、津、蓟区域大气污染特征,指出了大气污染对生态、人体健康、能见度及对文化古迹的影响。其主要内容:1.京津地区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对能见度的影响;2.北京地区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鉴别;3.燕山地区大气化学污染...
- 关键词:
- 关键词:污染特征大气污染
- 玉米地氮肥释放N_2O的研究被引量:13
- 1994年
- 测定了3种施氮肥处理的玉米地N_2O的排放通量,计算了氮肥以N_2O形式排放成的氮损失率。在玉米生长期内,对照田、施化肥田和施混合肥田排放N_2O通量分别是8.5±2.2、18.9±11.7和15.4±5.9μgN/m ̄2·h,尿素和有机肥释放出的N_2O占其相应施肥量的0.19%和0.12%。
- 王少彬宋文质苏维瀚曾江海王智平张玉铭
- 关键词:氧化亚氮氮肥玉米一氧化二氮
- 我国农田土壤的主要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研究被引量:114
- 1996年
- 讨论土壤中主要温室体CO2、CH4和N2O的排放过程。计算我国农田生态系统排放CO2、CH4和N2O的总量。1990年,中国地区CO2、CH4和N2O农田排放源强分别是260TgCO2,17.5TgCH4和0.096TgN,它们占我国相应这些气体排放总量的8%,50%和10%。论述了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可能对农业产生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控制对策。
- 宋文质王少彬苏维瀚曾江海王智平张玉铭
- 关键词:温室气体农田土壤甲烷一氧化氮
- 西太平洋降水化学的研究被引量:4
- 1991年
- 本文根据TOGA(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第二航次中采集的36个雨水样品,对西太平洋降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洋降水与大陆污染地区降水化学组成上差异显著,海洋降水基本未受人为排放的影响,但化学组成相当程度上受海洋气溶胶的支配,其中Cl^-、Na^+、Mg^(2+)、Ca^(2+)等离子主要来自降水对海盐气溶胶的淋洗和冲刷,海洋生物代谢过程排放的NO和有机硫化物使降水中NO_3^-,SO_4^(2-)得到富集,在赤道附近富集效应更为突出。
- 符基萌曾宪英温玉璞苏维瀚
- 关键词:西太平洋降水化学特征
- Mn(Ⅱ),Fe(Ⅲ)和活性炭对S(IV)液相氧化的催化作用被引量:2
- 1995年
- 在金属离子参与下S(Ⅳ)的催化氧化反应是大气含水体系中S(Ⅳ)转化为S(Ⅵ)的重要反应.普遍认为大气中的主要金属元素 Mn,Fe,Cu和 Co对 S(Ⅳ)的氧化有催化作用.尽管 Mn(Ⅰ)和 Fe(Ⅱ)对于 S(Ⅳ)催化氧化的化学动力学已被广泛研究,但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结果;有关Mn(Ⅰ)和 Fe(Ⅱ)催化氧化的协同作用亦是人们争论的问题。本工作在分别研究了Mn(Ⅰ)和 Fe(Ⅱ)对 S(Ⅳ)氧化的催化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 Mn(Ⅰ)和 Fe(Ⅱ)是否存在着协同催化作用.另外,还探讨了Fe(Ⅱ)和活性炭、Mn(Ⅰ)和活性炭对S(Ⅳ)的氧化是否存在着协同催化作用.
- 徐永福苏维瀚
- 关键词:锰离子铁离子活性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