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秀梅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黄埔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自然流产
  • 5篇流产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生长因子
  • 3篇基因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胚胎
  • 2篇流产胚胎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复发
  • 2篇复发性
  • 2篇复发性自然流...
  • 1篇蛋白
  • 1篇血红
  • 1篇血红蛋白
  • 1篇孕周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李再仪
  • 5篇苏秀梅
  • 5篇游泽山
  • 3篇李珠玉
  • 2篇吴再归
  • 2篇张秀明
  • 2篇江丽
  • 1篇彭软
  • 1篇刘立群

传媒

  • 2篇新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自然流产与人工流产胚胎中血红蛋白ε、ζ基因表达的对比研究——附35份标本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胚胎血红蛋白基因的表达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以20份自然流产的胚胎绒毛标本为观察组,15份人工流产的胚胎绒毛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2组的胚胎血红蛋白基因(ε、ζ基因)的表达量,将各样本的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 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基因电泳条带凝胶成像灰度值设为100,测定各样本ε、ζ基因相对GAPDH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对照组ε、ζ基因和GAPDH的条带灰度值一致,而观察组中16份ε、ζ基因的表达与GAPDH条带灰度值不一致,2份未检测到ζ基因的表达,而且观察组孕6周及孕7周者绒毛组织中ε、ζ基因的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该组孕8周者绒毛组织中ζ基因的表达水平亦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胚胎血红蛋白ε、ζ基因表达异常可能是自然流产的病因之一。
游泽山李再仪苏秀梅
关键词:自然流产人工流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应用PCR和基因测序检测自然流产胚胎ε珠蛋白基因突变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检测自然流产绒毛胚胎血红蛋白ε-珠蛋白基因突变情况,探索此基因突变与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研究组20例自然流产妇女,对照组15例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正常妊娠妇女。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别特异扩增胚胎血红蛋白ε-珠蛋白基因编码区和调控区的基因片段,基因测序,所测结果与正常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发现在自然流产患者标本的5'端调控区两个新的多态性位点。结论:自然流产患者的胚胎血红蛋白ε-珠蛋白基因可能存在致病突变。
刘立群李再仪苏秀梅游泽山
关键词:自然流产基因突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胎盘微血管密度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胎盘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自然流产胚胎和人工流产胚胎中的表达量的差异,分析其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按照孕周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自然流产胚胎(病例组)绒毛组织中VEGF的表达并采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检测胎盘微血管密度,同时收集44例人工流产的胚胎绒毛组织(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在不同的孕周,病例组其VEGF的表达量和胎盘微血管密度均较对照组的降低,且对照组随着孕周的增加,VEGF的表达量和胎盘微血管密度逐渐增加,而在病例组中却不存在这样的趋势;相关性研究表明VEGF的表达量和胎盘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自然流产的胚胎组织与同孕周的人工流产的胚胎组织相比,其VEGF表达量和胎盘微血管密度较低,提示VEGF表达量下降可导致血管生成障碍进一步引起自然流产的发生。
彭软游泽山苏秀梅李再仪李珠玉
关键词:自然流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孕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VEGF-1154 G/A)与中国南方妇女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271例RSA患者(RSA组)和250名健康妇女VEGF-1154 G/A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结果:RSA组和对照组VEGF-1154 G/A的3种基因型频率(GA、GG、AA)分别为39.5%、55.0%、5.5%和30.0%、67.2%、2.8%,两组3种基因型频率分布不相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G、A)分别为74.7%、25.3%和82.2%、17.8%,携带A等位基因发生RSA的风险大于携带G等位基因(OR=1.562,95%CI1.157~2.109,P<0.01)。结论:VEGF-1154G/A多态性与中国南方妇女RSA的发病风险相关,携带A等位基因的孕妇发生RSA的危险性较高。
李珠玉游泽山苏秀梅张秀明李再仪吴再归江丽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复发性自然流产
复发性流产与夫妻双方绒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与中国南方夫妻双方及绒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1154G>A)的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271对RSA夫妇和250名女性对照、200名男性对照、60例复发自然流产绒毛及人工流产绒毛的VEGF基因-1154G>A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结果】在女方RSA组和对照组,VEGF基因-1154G/A的三种基因型频率(G/G、G/A、A/A)分布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女方RSA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G、A)分别是74.7%、25.3%和82.2%、17.8%,女方携带A等位基因发生RSA的风险大于携带G等位基因(P=0.003,OR=1.562,95%CI=1.157-2.109)。在男方RSA组和对照组,VEGF基因-1154G/A的三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837、0.572)。在留取的绒毛RSA组和人工流产组,VEGF基因-1154G/A的三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708、0.757)。【结论】女方VEGF基因-1154G/A多态与中国南方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发病风险相关,携带A等位基因增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发生,男方及绒毛VEGF基因-1154G/A多态与中国南方复发性自然流产的无相关性。由此推测,与胎儿VEGF-1154G/A多态性相比,母方VEGF-1154G/A多态性与RSA的关系可能更密切。
李珠玉游泽山苏秀梅张秀明李再仪吴再归江丽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复发性自然流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