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永玲

作品数:16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青海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短时强降水
  • 6篇强降水
  • 6篇降水
  • 4篇强对流
  • 3篇环流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强对流天气
  • 2篇环流形势
  • 2篇冰雹
  • 1篇低涡
  • 1篇低涡切变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比辐射率
  • 1篇地表反照率
  • 1篇东部农业区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特征
  • 1篇中尺度特征分...
  • 1篇水汽
  • 1篇水汽辐合

机构

  • 16篇青海省气象台
  • 3篇青海省气象科...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16篇苏永玲
  • 6篇徐亮
  • 3篇张青梅
  • 3篇张芳
  • 3篇朱玉军
  • 3篇李生辰
  • 2篇刘雪梅
  • 2篇郑平
  • 1篇保广裕
  • 1篇马元仓
  • 1篇苏文将
  • 1篇曹晓敏
  • 1篇朱平
  • 1篇魏国财
  • 1篇张雄
  • 1篇石秀云
  • 1篇姜海梅
  • 1篇王敏
  • 1篇张海宏
  • 1篇沈晓燕

传媒

  • 8篇青海科技
  • 3篇青海气象
  • 1篇气象
  • 1篇冰川冻土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9年“4·26”春季民和强对流天气中尺度特征分析
2019年
为了探讨2019年4月26日民和冰雹短时强降水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利用“2019·04·26”过程的实况资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西宁多普勒雷达资料、葵花卫星FY-2G云图TBB资料,从产生强对流天气的四个要素出发,分析了此次过程实况特征、天气形势配置、动力热力特征、云图及雷达特征。结果表明:“4·26”强对流过程局地性强、冰雹持续时间短、且伴随短时强降水等混合性强对流天气。是斜压锋生类强对流天气,中低层冷暖空气交汇,并伴有明显的锋区和锋生,地面有冷锋活动。强对流天气与弱的0~6km风切变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面辐合线和干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机制。闪电提前强对流天气1~2h发生,民和冷中心位于TBB的-60℃梯度最大处,强回波达65dBz,有明显的弱回波区和回波悬垂,回波顶高14km,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25kg/m^2。
苏永玲周少龙马丽张雪琦梅成红索南巴桑
关键词:春季强对流中尺度
近18年青海不同类型强降水关键对流参数特征对比
2024年
利用2004—2021年5—9月50个国家自动站统计出的青海145站次短时强降水个例,根据环流形势分3类,统计对比不同类型下强降水发生前能量、水汽、不稳定、动力等关键对流参数特征,以期提高此类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分析结果表明:(1)青海145个短时强降水根据环流形势可分为西风气流型55个、低涡切变型43个、副热带高压型47个,其中西风气流型主要分布在青海东部农业区,低涡切变型集中分布在青南地区,副热带高压型中心分布在35.5°N并向南北递减。(2)西风气流型具有最高的对流有效位能和对流抑制能量、动力强迫条件;低涡切变型需要较大的不稳定层结度条件即沙氏指数、最大抬升指数及700 hPa与500 hPa温差或600 hPa与400 hPa温差。西风气流型和低涡切变型可产生伴雷暴大风、冰雹等混合性的强对流天气;副热带高压型具有较高的水汽条件,产生以短时强降水为主的强对流天气。
苏永玲李剑婕王有莲廖淑君胡垚
关键词:环流分型短时强降水
2004~2010年青海省冰雹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环流形势被引量:5
2011年
本文根据青海省地形及气候特征,将全省划分为东部农业区、环青海湖地区、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区和青南地区共5个区,分析了2004~2010年青海省出现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流形势,结果表明:①青南高原是一个雹日高频带,青海湖以北的祁连山、拉脊山地区的雹日也较多,海西大部年降雹日数在2次以下;②2004~2010年间冰雹出现的时间为4~9月,一年中冰雹出现最多的是6~9月,青海省冰雹天气属于夏季多雹类型;③祁连山区、柴达木盆地、环青海湖地区冰雹天气的500hPa环流形势蒙古低槽型最多,其次是西北气流小槽型,西北气流冷温槽型最少;东部农业区西北气流小槽型最多,其次是蒙古低槽型,西北气流冷温槽型最少;④在青南地区,冰雹天气环流形势高原小槽型最多,其次是副高边缘西南气流型,低涡切变型最少。
张芳徐亮苏永玲朱玉军郑平
关键词:冰雹环流形势
低涡切变影响下河湟谷地两类强降水环境条件及成因对比被引量:4
2022年
利用2018—2020近三年青海河湟谷地低涡切变影响下强降水天气个例地面观测、NCEP 1°×1°再分析、FY-2G云图相当黑体亮温温度、模式及雷达拼图等资料,对比分析相同环流背景影响下不同类型强降水环境条件和成因差异,以及初步评估模式预报能力。结果表明:伴有雷暴、冰雹、雷暴大风等混合性强降水天气称为强降水Ⅰ型,以纯短时强降水为主的强降水天气称为强降水Ⅱ型。低涡切变是两种类型强降水的影响系统,强降水Ⅰ型400~300 hPa高空冷平流入侵促使低涡切变系统加强东移,地面冷锋发展在河湟谷地形成锢囚锋。强降水Ⅱ型受副热带高压西进阻挡,低涡切变系统和地面冷锋减弱消失;强降水Ⅰ型主要具有较强的高空干冷急流、高的下沉对流有效位能,较高的700 hPa和400 hPa温差以及强的垂直风切变均为强对流发生提供动力条件,产生的强天气以风雹类为主,而强降水Ⅱ型具有较高的0℃层和-20℃层高度、较高的抬升凝结高度,产生的强天气以短时强降水为主;强降水Ⅰ型云图特征主要表现为午后发展起来组织化程度高的冷涡云系,相当黑体亮温(TBB)初始中心数值在-45~-35℃,发展阶段TBB下降至-75~-40℃,强降水Ⅱ型云图特征主要表现为分散的块状对流云系,TBB初始中心数值在-35℃左右,发展阶段TBB下降至-70~-50℃;地面辐合线是两类强降水的触发系统,强降水Ⅱ型假相当位温数值大于强降水Ⅰ型,以热力强迫为主,强降水Ⅰ型垂直速度大于强降水Ⅱ型,以动力强迫为主;全球同化预报系统相比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更具优势,ECMWF和CMA-MESO两种模式对500 hPa低涡切变有较好的刻画,ECMWF模式能较好模拟出对流有效位能,三家模式降水量级预报明显偏大、降水中心位置偏北偏西,而中国气象局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模式在降水预报方面略具有优势。
苏永玲李生辰李生辰张雪琦梅成红
关键词:低涡切变短时强降水
积雪升华过程对高寒湿地陆气相互作用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青海玉树隆宝地区2014年12月积雪升华过程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积雪升华过程中高寒湿地陆气相互作用特征及积雪深度对陆气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雪和积雪升华过程中,高寒湿地浅层土壤温度在短时期内有所升高,而深层土壤温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对降雪过程的响应不敏感。积雪升华过程中净辐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日平均值增加,向上短波辐射的日平均值减少。积雪逐渐升华导致地表吸收的能量增加,同时地表向大气传递的能量也随之增加。随着积雪的逐步升华,感热占比和潜热占比逐渐升高,而土壤热通量占比和热储存占比逐渐降低。积雪深度增加会导致地表反照率和地表比辐射率增大,感热输送系数减小。
张海宏苏永玲姜海梅晁红艳苏文将
关键词:陆面过程地表反照率地表比辐射率
青海东部两次区域性大到暴雨的特征分析
2024年
利用高空探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对比分析了2022年8月13日(简称“8.13”)和2023年9月6日(简称“9.6”)强降水过程,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都是由副高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与西风带波动中的冷空气交汇后造成的;存在2条水汽输送带,一条是高空槽前水汽带,另一条是副高外围东南气流水汽带;整层都为上升运动;低层受高温高湿气团控制,中高层有干冷空气入侵;降水云系主要为副高外围的切变线云系叠加高空冷槽尾部盾状低云,云顶亮温较低;以低质心暖云降水为主。(2)“8.13”前期高温高湿,存储了更多的不稳定能量,配合有更深厚的湿层和更强的上升运动,降水效率更高。分析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区域性大到暴雨天气过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李剑婕张青梅谢天蓉苏永玲廖淑君
关键词:大到暴雨
2004~2010年青海省短时强降水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本文对2004~2010年160站次青海省短时强降水资料分析表明,短时强降水随时间变化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东部农业区和青南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的次数最多,占年总次数的86%,且主要出现在5~9月。在空间分布上暴雨有两个多发中心:一个是地处青南高原东南部的久治、河南、同仁等地,另一个是位于青海省东部的湟中、西宁、大通、互助、化隆等地。造成短时强降水的主要高空环流形势有巴湖横槽型、两槽一脊型、西风气流多波动型、两高之间切变型和两脊一槽型。
朱玉军徐亮苏永玲张芳郑平刘雪梅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青海短时临近预报系统SWAN1.0本地化及应用
2015年
利用SWAN1.0系统对青海省2014年7月的19次降水过程进行个例反算,对其QPE产品进行效果检验,我们发现:对于青海东部农业区西宁和海北的QPE(1小时定量估测降水)产品来说,在青海主汛期7月具有较好的估测效果,对于实况在0~10mm量级的降水估测值比10~20mm量级对应的降水估测更为准确;QPE产品对于东部农业区出现的中雨以上量级的降水有较准确的监测能力。
苏永玲徐亮刘雪梅
青海高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及天气学概念模型被引量:18
2022年
利用青海52个地面气象站小时降水并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FNL再分析资料,使用K-means聚类法和合成分析方法,将青海的短时强降水天气环流形势配置划分为西风气流型、副热带高压型和高原低涡切变型。结果表明:(1)青海短时强降水发生在95°E以东地区,中心在东南部;主要出现在5-9月,8月最多,7月次之;每日17:00-2:00(北京时)出现站次多。(2)西风气流型的影响系统是高空槽和平直西风短波槽,高低空风垂直切变引起的动力不稳定导致短时强降水发生;副热带高压型是以低层偏南或偏东暖湿气流引起的热力不稳定造成短时强降水;高原低涡切变型是高原加热及弱冷空气活动使得低层锋区加强触发短时强降水。(3)合成分析表明:对流层高层的南亚高压和副热带西风急流,对流层中低层的短波槽、冷式和暖式辐合切变线,偏南暖湿气流,高原加热场等是短时强降水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4)来自印度季风低压偏南方向的水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南方向的水汽、西风带高空槽西北方向的水汽在青海东部形成水汽辐合区,有利于短时强降水发生。
张青梅李生辰苏永玲沈晓燕胡垚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水汽辐合
青海省近七年雷暴天气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按青海省地形、地域及气候特征,将全省划分为5个雷暴区进行了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以及临近形势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雷暴空间分布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雷暴日变化表明雷暴多发生在14~16时,月变化则表明雷暴多集中在6~8月;造成雷暴天气的主要临近形势类型有:西北气流冷锋型、副高外围(或内部)西南气流型、低值系统底部分裂小槽型、高压脊前小波动型和副高西伸型,上述临近形势虽各不相同但都呈现出南亚高压的某些特征,使局地强对流活跃易造成雷暴天气。
张雄徐亮苏永玲曹晓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