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佳
- 作品数:82 被引量:483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应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培养分离寨卡病毒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应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培养并分离鉴定寨卡病毒。方法收集寨卡病毒病确诊病例的精液样本并在MRC-5细胞中进行培养,观察致细胞病变效应(CPE)。采用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方法鉴定培养,同时对培养物进行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结果病例精液样本经MRC-5细胞盲传3代,未观察到明显的特异性致CPE,MRC-5细胞3代培养物寨卡病毒经real-time PCR检测结果呈阳性。毒株命名为Henan/001/2016,GenBank编号为MF593625,属于亚洲基因簇系。Henan/001/2016与Natal RGN株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在E基因区段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7%和100%。结论 MRC-5细胞适用于寨卡病毒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 李幸乐李懿王若琳苏佳康锴郭大城许汴利黄学勇
- 关键词:病毒分离进化分析
- 1例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的尸检病理观察
- 2017年
-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组织器官病理变化,探讨病理发生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组织、胸腔积液和粪便等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胸腔积液和粪便标本中手足口病病原核酸,并进一步分离病毒,进行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并对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病理学检查。结果胸腔积液和粪便标本EV71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细胞培养分离到5株EV71毒株,基因型为C4基因亚型;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肺、肾脏、胸髓和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论 EV71病毒感染是引起手足口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苏佳李懿徐冰赵嘉咏许汴利黄学勇
- 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病毒尸体解剖组织病理
- 2013年河南省致泻性大肠杆菌病原学与分子分型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分析河南省2013年5种致泻性大肠杆菌(DEC)在腹泻人群中分布情况及PFGE图谱特征。方法收集河南省2013年腹泻病多病原监测系统中分离自1037例患者的大肠杆菌菌株,共计1037株,涵盖4个监测哨点医院。采用克氏双糖铁/动力吲哚尿素培养基(KIA/MIU)对大肠杆菌做初步鉴定,热裂解法制备DNA模板,多重PCR鉴定5种DEC。根据国际PulseNet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分型监测网络公布的非O157大肠杆菌PFGE分型技术方案,对检出的DEC进行分型。结果1037株菌株中,共检测出125株DEC,总检出率12.05%。其中,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检出率为8.68%(90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检出率为2.31%(24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检出率为0.39%(4株);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检出率为0.68%(7株);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1037例腹泻患者中男性639例,检出DEC 94株(14.71%);女性398例,检出DEC 31株(7.79%)。农村患者782例,检出DEC 97株(12.40%);城市患者255例,检出28株(10.98%)。125例DEC阳性患者中,≤5岁儿童有83例(66.4%)。PFGE分析显示,53株EAEC获得52种带型,每种带型包含菌株数1~2株不等,相似度为66.3%~100.0%;18株EPEC获得18种带型,每种带型均只包含1株菌,相似度为72.6%~94.8%;5株EIEC获得5种带型,每种带型均只包含1株菌,相似度71.9%~98.5%;2株ETEC获得2种带型,相似度小于70.0%。结论4种DEC作为致病病原构成了2013年河南省细菌性腹泻病原谱的重要组成部分;4种DEC携带不同的毒力基因种类,且细菌染色体指纹图谱呈现高度多态性。
- 赵嘉咏张白帆苏佳谢志强穆玉姣黄学勇夏胜利
- 关键词:细菌分型技术电泳
- 河南省某县肠道病毒EV71疫苗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调查散居和托幼儿童家长肠道病毒EV71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因素和不愿接种的原因,为制定疫苗接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选取河南省某县某幼儿园儿童家长及散居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集中填写并回收,分析EV71疫苗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362份,回收351份,279人(79.5%)愿意接种肠道病毒EV71疫苗。城市家长EV71疫苗愿意接种率(83.2%)高于农村家长(71.2%)(P<0.05);散居儿童家长愿意接种率(83.7%)高于托幼儿童家长(72.8%)(P<0.05);父母愿意接种率高于其他关系家长(P<0.05);随着学历增高,家长愿意接种率提高(P<0.05);既往未患手足口病儿童家长愿意接种率高于既往患病儿童家长(P<0.05);医学相关职业、主动了解手足口病、关注疫苗、知晓知识、行为养成和接受过专业人员讲解的家长愿意接种率高于其他家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17~29岁年龄组,30~39岁年龄组是接种意愿的保护因素(P=0.042,OR=0.378,95%CI:0.148~0.965),关注疫苗(P<0.001,OR=16.235,95%CI:6.365~41.410)、行为养成(P=0.044,OR=2.657,95%CI:1.027~6.870)、知识知晓(P=0.036,OR=2.743,95%CI:1.070~7.036)是接种意愿的危险因素。72例不愿意接种EV71疫苗,其中22例(30.6%)是因为价格高,29例(40.3%)是因为担忧疫苗安全性,20例(27.8%)是因为担忧疫苗效果,1例(1.4%)认为没必要。结论近80%的家长愿意给孩子接种EV71疫苗,应针对影响接种意愿的因素和原因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疫苗接种意愿和接种率。
- 苏佳潘静静王若琳王文华卫海燕马红霞王海峰叶莹黄学勇
- 关键词:手足口病影响因素
- 2013-2015年河南省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子分型与耐药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了解河南省人群感染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状况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型别特征,为甲型副伤寒的疾病监测及其防治策略提供基线数据。方法对2013-2015年河南省监测哨点医院分离的67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采用K-B纸片法检测对13种抗生素敏感性,并进行PFGE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67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8类13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有63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占94.0%),其中耐2~3种9株(占13.4%),耐5~8种42株(占62.7%),耐9~10种8株(占11.9%),耐11~12种4株(占5.9%)。菌株对头孢类、喹诺酮类等5类抗生素耐药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经XbaI酶切与PFGE电泳分析,67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共获得10种带型,每种带型包含菌株数1~48株不等,相似度94.31%~100%。结论河南省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离株耐药状况严重,PFGE带型呈多样性且具有一定的优势带型特点,同一PFGE菌株的耐药谱较为接近。
- 赵嘉咏张白帆穆玉姣苏佳夏胜利黄学勇许汴利
-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子分型PFGE药敏测试
- 河南省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病原学特征与分子分型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了解2012-2015年河南省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病原学与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指纹图谱特征,为相应食源性疾病的监测、预测预警、暴发溯源调查提供基线数据。方法对河南省2012-2015年采自腹泻病人及动物粪便和食品标本进行mEC肉汤增菌,经免疫磁珠富集后采用ChromagarO157平板分离培养;采用系统生化鉴定大肠埃希菌,并进行EHEC:O157单抗血清玻片凝集试验;采用多重PCR鉴定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及携带的毒力基因。根据"PulseNet China"公布的EHEC O157PFGE分型技术标准,对阳性菌株进行PFGE指纹图谱分析。结果47株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中1株产志贺毒素1(STX1),2株产志贺毒素2(STX2);21株携带粘附素(eaeA)和溶血素(hlyA)毒力基因,其余23株为不产毒型;经XbaI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共分为40种不同带型,相似度区间为64.20%-100%,各带型包含菌株数为1~2株不等,人源与食品动物源菌株带型未发现聚集关联性。结论河南省检出的EHEC:O157中既有携带不同毒力基因的菌株,也有非产毒型菌株,其PFGE指纹图谱呈现高度分散性与多态性,体现了食源性细菌病原体所具有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 赵嘉咏张白帆穆玉姣苏佳夏胜利黄学勇许汴利
- 关键词:多重PCR毒力基因PFGE
- 河南省2011年至2016年人间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目的:探讨河南省2011年至2016年人间狂犬病流行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2011年至2016年人间狂犬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应用PHGIS1.7.0制作地区分布图.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河南省20...
- 尤爱国孙建伟苏佳黄学勇许汴利
- 关键词:狂犬病描述流行病学防制策略
- 河南省2008年至2015年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谱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分析2008年至2015年河南省5岁以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A、B、C组)、杯状病毒(诺如病毒Ⅰ/Ⅱ型、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的感染状况及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河南省4个监测哨点医院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样本2 541份,双抗体夹心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A组轮状病毒G/P基因分型采用套式PCR,采用二步法多重反转录(RT)-PCR检测B、C组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结果2 541份腹泻样本中共检出阳性样本1 421份(包括混合感染样本102份),总阳性率为55.9%。检出轮状病毒914份(A组785份,B组36份,C组93份),阳性率为36.0%;检出杯状病毒308份(诺如病毒Ⅰ型64份,诺如病毒Ⅱ型193份,札如病毒51份),阳性率为12.1%;检出星状病毒151份,阳性率5.9%;检出肠道腺病毒48份,阳性率为1.9%。A组轮状病毒型别以G9[8]、G1P[8]、G3P[8]、G2P[4]为主,G9P[8]为优势型别,每年9月至11月和3月至5月为感染季节;杯状病毒以诺如Ⅱ型为主,3月至5月为感染季节。4~12月龄婴儿主要感染轮状病毒,3~5岁幼儿主要感染杯状病毒。临床症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性别及地区分布存在病原学差异。结论河南省5岁以下腹泻患儿以感染A组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Ⅱ型为主。不同类别病毒感染呈现不同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 赵嘉咏申晓靖张白帆苏佳段晶晶王喜夏胜利
- 关键词:腹泻病毒病原谱基因型流行病学特征
- 环境危险因素、DNA修复基因与肺癌病因的关系研究
- 肺癌在我国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所有恶性肿瘤前列的重要致死性疾病。中国人群中肺癌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为了深入探讨吸烟、室内环境污染和遗传危险因素在肺癌特别是中国女性肺癌发病中的作用,为肺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在中国北方城...
- 苏佳
- 关键词:肺癌病例-对照研究空气悬浮颗粒物DNA修复基因多态性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专业人员培训需求调查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了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专业人员的培训需求,为制订培训工作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于2014年7月对参加2014年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卫生应急培训班的66名专业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培训内容、形式、时间、师资、考核形式和结业方式6个方面。结果 41名(62.12%)选择的培训内容为“各类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培训形式为“案例分析”。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称、人员类别和供职机构人员选择不同“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的构成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2名(78.79%)认为每年培训1-2次比较合适,53名(80.30%)认为每次培训2-3d比较合适。选择“国内专家”担任培训老师的比例最高(56.06%),其次为“卫生应急管理干部”(34.85%)和“国外专家”(6.06%);选择“高校教授”的比例最低(3.03%)。71.21%(47名)选择“模拟处理实际问题”作为考核形式,71.21%(47名)选择“授予学分”作为结业方式。“性别”和“供职机构”为选择不同结业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卫生应急培训应以需求为导向,选择适当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提升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
- 尤爱国杨建华潘静静郭大城苏佳许汴利
-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