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跃龙
- 作品数:287 被引量:1,968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中国职业暴露人群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血清学调查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评估我国职业暴露人群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因素。方法利用2009 2011年间在我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采集的职业暴露人群血清13 715份,筛选了在我国主要流行的G9系毒株A/Chicken/AK4/Anhui/2011作为检测抗原,使用血凝抑制方法初筛和微量中和方法复核两种血清抗体检测方法,在我国大陆地区开展系统的H9N2禽流感病毒血清学研究。结果 H9N2禽流感病毒在中国职业暴露人群的中和抗体血清阳性率为0.41%(63份阳性血清标本)。所有家禽职业暴露人群均有阳性血清标本检出,活禽市场暴露人群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风险显著高于其他职业暴露人群。结论活禽市场是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暴露风险因素。加强H9N2禽流感病毒在我国职业暴露人群的监测,对于有效评估和防控禽流感对人类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 辛丽白天周剑芳唐静陈永坤陈涛史景红李晓丹李燕朱闻斐高荣保王大燕舒跃龙
- 关键词:禽流感H9N2职业暴露人群血清学调查
- 2014~2017年环鄱阳湖地区H3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情况和系统进化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为研究环鄱阳湖地区禽流感病毒(AIVs)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4~2017年在环鄱阳湖地区家禽相关环境中开展AIVs监测,通过病毒分离和二代测序共获得211株H3亚型AIVs,占所有流感毒株的11.9%。其中包括97株H3N2(46.0%),22株H3N8(10.4%),11株H3N6(5.2%),5株H3N3(2.4%),2株H3N1(0.9%)以及74株H3与其他亚型的混合毒株(35.1%)。病毒来源以活禽市场为主(94.3%)。2017年5月,在环鄱阳湖地区首次分离到H3N1亚型禽流感病毒,也是2003年以后再次在中国分离到该亚型AIVs。对病毒HA和N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环鄱阳湖地区有多个分支的H3亚型AIVs共同流行,除16株H3N8的NA基因聚集在北美谱系,其他的病毒均属于欧亚谱系。HA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提示病毒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s),但是PB1片段编码全长的PB1-F2蛋白,并且有10株病毒发生N66S突变,提示病毒对哺乳动物宿主致病性增加。另外,两株病毒M2蛋白S31N突变,提示病毒对金刚烷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性。本研究为H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需要持续加强监测,为各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预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 焦铭刘晓青陈涛张恒傅伟杰谢昀李希妍曾晓旭祝菲舒跃龙王大燕
-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H3亚型系统进化分析
- 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7年
- 程从升舒跃龙张智清
- 关键词:反向遗传学流感病毒正链RNA病毒遗传学技术CDNA病毒蛋白
- H7亚型禽流感病毒概述被引量:66
- 2013年
- 自2002年以来,全球报道的人感染H7亚型禽流感病毒病例超过100人,波及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美国以及英国等国家。人感染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临床表现由结膜炎至轻微的上呼吸道疾病,甚至是肺炎。2013年3月31日,中国报道了上海市和安徽省两地共3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s)感染死亡病例。由于从家禽中分离到的H7亚型流感病毒不断增加,而且H7亚型AIVs感染人所导致的严重的临床症状,因此该亚型流感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所以我们必须提高对H7亚型AIVs的认识,并要加强人群和动物中流感病毒的持续监测以及疫苗和药物的研究,以应对可能由于H7亚型AIVs引起的流感大流行。
- 朱闻斐高荣保王大燕杨磊朱云舒跃龙
- 关键词:H7亚型禽流感病毒
- 2011-2012年度中国H3N2亚型流感病毒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2
- 2013年
- 为了解2011~2012年监测年度我国分离的H3N2亚型流感病毒流行和变异特点,本文对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流感监测年度中国大陆分离的H3N2亚型流感毒株进行了抗原性和基因特性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我国大陆H3N2亚型流感病毒活动水平较低,2012年1月以来活动水平逐渐升高并于3月初成为流行优势株。H3N2亚型流感病毒中大部分毒株与疫苗株A/PER/16/09(87.2%)和国内代表株A/FJ/196/09(76.0%)抗原性类似,但2012年以来低反应株比例有升高趋势,基因特性分析大部分低反应株主要集中在Vic/208分支上,HA晶体结构分析发现与疫苗株相比,近期毒株在抗原决定簇A区、B区和C区均发生了氨基酸位点突变,而且在HA的45位,NA的367位各增加了一个糖基化位点。总之,虽然在此流感监测年度中我国大陆流行的大多数H3N2亚型流感病毒与疫苗株和国内代表株类似,但是随着低反应株的逐步流行,需要及时监测疫苗的保护效果并及时更换疫苗株。
- 黄维娟成艳辉李希妍赵翔郭俊峰王钊谭敏菊李明隋竑弢隗合江陈瑶瑶肖宁蓝雨王大燕舒跃龙
- 关键词: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分析
-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的免疫原性及保护效果的初步评价被引量:6
- 2013年
- 流感病毒的核蛋白(Nucleoprotein,NP)高度保守,具有型特异性,能够诱导产生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抵抗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的攻击。本研究利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技术,将杆状病毒GP64蛋白的信号肽(Signal peptide,SP)和胞质尾(Cytoplasmic tail,CT)与甲型流感病毒(A/Hubei/1/2010(H5H1))的NP蛋白融合表达,从而将NP蛋白展示在杆状病毒的表面,并对该病毒NP蛋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进行了研究。Westernblot实验证明NP蛋白可以在Sf9细胞中有效表达。免疫电镜试验显示NP蛋白已成功展示在杆状病毒表面。通过小鼠感染实验,ELISA结果证明NP疫苗可以诱导产生高水平的IgG血清抗体。ELISPOT结果表明NP蛋白的2个细胞免疫抗原表位(NP57-66IQNSITIERM和NP441-450RTEIIKMMES)可以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FN-γ,利用NP57-66、NP441-450和NP蛋白均可刺激CD4+和CD8+T细胞产生IFN-γ,但主要以CD8+诱导为主,表明重组病毒可以产生有效的细胞免疫反应。利用小鼠鼠肺适应株A/PR/8/34(H1N1)进行攻毒实验,结果表明该重组病毒感染小鼠后可以降低小鼠肺病毒载量,减轻肺组织损伤,减少体重下降,并可以保护50%小鼠存活。
- 张立霞周剑芳于在江舒跃龙
- 关键词:NP蛋白H5N1禽流感病毒
- 流感病毒rRT-PCR检测引物和探针及检测流感病毒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感病毒rRT-PCR检测引物和探针及检测流感病毒的方法,包括甲型流感病毒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两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H1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新甲型流感病毒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等,4种共12条寡核苷酸引物和探针...
- 高荣保舒跃龙温乐英李晓丹王大燕王伟李德新
- 文献传递
- Vero细胞流感疫苗应用前景被引量:7
- 2006年
- 吴少慧舒跃龙
- 关键词:流感疫苗VERO细胞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基因组抗原特性膜蛋白
-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对流感疫苗免疫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的单核苷酸突变位点(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rs12252-C在中国人群的比例高,与流感病毒H1N1/09感染后疾病的严重性相关。本文主要探索流感病毒三价灭活疫苗(Trivalent inactivated vaccine,TIV)免疫IFITM3敲除小鼠后机体免疫反应的变化。采用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技术构建IFITM3敲除小鼠模型,TIV肌肉注射免疫小鼠,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的获得性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以及固有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巨噬细胞(Macrophage,Mф)、中性粒细胞等的数量变化情况。TIV免疫后7d,IFIMT3敲除小鼠脾脏CD8^+T细胞、NK细胞的数量和活化水平升高,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GC)的B细胞数量下降,CD4^+T细胞、DC、Mф、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没有显著变化。本研究提示,IFITM3敲除影响了TIV免疫后小鼠脾脏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化水平,为IFITM3与免疫反应的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 雷娜雷娜鲁健孙强郭俊峰周剑芳郭俊峰李梓秦堃孙灵利
- 关键词:流感病毒免疫反应
- 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1
- 2015年
- 2013年初在中国长三角地区首次发现一种新的H7N9禽流感病毒可导致人的感染和死亡。该病毒是由H7、N9以及H9N2禽流感病毒重配而成,病毒传播到其他地区之后仍与当地的H9N2病毒不断重配,产生不同的基因型。H7N9禽流感病毒特殊的双受体结合特性是其突破种属屏障感染人的重要机制,也是该病毒比H5N1禽流感病毒更容易感染人的原因,这种受体特性的分子基础主要与病毒HA蛋白的Q226L和G186V突变有关。H7N9病毒对禽类不致病,但人感染后的病死率超过30%。人群没有免疫力、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免疫病理以及病毒在肺部组织的高效复制是导致人感染H7N9病毒后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雪貂动物模型研究也表明该病毒能够在雪貂中有效复制和接触传播。因此,H7N9禽流感病毒导致流感大流行的风险不容忽视,对动物和人群中H7N9禽流感病毒的监测不容松懈。
- 朱闻斐舒跃龙
- 关键词:致病力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