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雅琴

作品数:3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植被
  • 2篇古环境
  • 2篇古植被
  • 1篇稻作
  • 1篇稻作农业
  • 1篇驯化
  • 1篇杂草
  • 1篇杂草群落
  • 1篇铁杉
  • 1篇农业
  • 1篇农业景观
  • 1篇气候
  • 1篇全新世
  • 1篇孢粉
  • 1篇西辽
  • 1篇西辽河
  • 1篇景观
  • 1篇环境变化
  • 1篇草群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赤峰学院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伦敦大学学院
  • 1篇维也纳大学

作者

  • 3篇胡雅琴
  • 2篇赵志军
  • 2篇李宜垠
  • 1篇秦岭
  • 1篇傅稻镰
  • 1篇曹现勇
  • 1篇周力平
  • 1篇孙永刚
  • 1篇王辉

传媒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南方文物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更新世末期西辽河上游地区古代环境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西辽河地区史前和历史时期文化发达,分别发育了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这些文化的兴衰同环境的演变密不可分,旱作农业的起源有可能在西辽河地区。西辽河地区古代环境、与人类文明发生以及演变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将采自赤峰地区红山水库厚度为155cm的自然剖面进行了测年、孢粉和粒度分析,得到晚更新世末期西辽河地区古植被以及古环境资料。粒度分析说明沉积环境可能为河漫滩。孢粉分析结果显示:晚更新世末期进入全新世前,西辽河地区较现代温暖湿润,植被是草原植被,主要的植物是蒿属以及菊科的其他植物,河漫滩中生长有香蒲属植物,不远的山地分布有疏林,针叶树主要是松、云杉和铁杉,而阔叶树主要是桦木科、胡桃属、栎属和榆属。自下而上,将剖面分为4个孢粉组合带(Zone 1~4)。Zone 1(15280~14680cal.aB.P.)和Zone 2(14680~14090cal.aB.P.),针叶树主要是云杉和铁杉,而阔叶树主要是桦木科和胡桃属植物;Zone 2,盘星藻大量增加;Zone 3(14090~13890cal.aB.P.),除了云杉和铁杉,松属也是主要的针叶树种类,此时香蒲的数量急剧增加;Zone 4分为2个亚带,即Zone 4-1(13890~13670cal.aB.P.)和Zone4-2(13670~13110cal.aB.P.),Zone4主要的针叶树为松-云杉,此时的阔叶树也变为落叶栎-榆属。在Zone 4-2,伴随着C/A值的增大,铁杉花粉消失。铁杉花粉消失在约13610cal.aB.P.,可能是由气候的干旱引起。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为农业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野生资源,而后期环境趋于干旱,这可能是促使农业发生的一个因素。
胡雅琴李宜垠周力平D.K.Ferguson赵志军
关键词:铁杉古植被古环境
西辽河上游全新世早中期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摘要西辽河上游地区位于东亚夏季风边缘,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敏感,自全新世以来发育了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红山、夏家店等诸多文化,是研究全新世以来人地关系的理想场所。本文通过对科尔沁沙地西南缘其甘湖钻孔的孢粉分析,结合AMS’℃测年,恢复了全新世早中期的古植被和古环境,并利用加权平均偏最小二乘法(WeightedAveragingPartialLeastSquaresRegression,简称WAPLS),定量重建了该地区全新世早中期最冷月和最热月均温、年降雨量,结合文化背景探讨了人地关系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2090~11040cal.aB.P.,其甘湖周围为草原植被,以蒿属(Artemisia)、藜科(chenopodjaceae)为主,附近分布有桦属(Betula)和云杉属(Picea)为主的林地,反映较凉湿的气候;11040~8590cal.aB.P.,山地林地中桦属成分略有减少,榆属(Ulmus)和云杉属成分升高,反映气候开始转暖;8590~8030eal.aB.P.,木本植物花粉与草本植物花粉的比值(AP/NAP)升高,此阶段气候持续变暖;8030~6950cal.aB.P.,花粉组合以木本植物花粉为主,阔叶树类型成分增加,尤其是栎属(Quercus)、椴属(Tilia)以及胡桃属(Juglans)均出现峰值,反映气候温暖湿润;6950~6720cal.aB.P.,藜科和松属(Pinus)花粉显著增加,花粉组合异常变化可能反映沉积环境的突变。气候定量重建结果显示西辽河上游地区进入全新世之前环境凉湿,进入全新世之后,早期温度快速升高,降水增加幅度缓慢,8500cal.aB.P.前后降水开始快速增加并持续到7350cal.aB.P.。小河西文化时期年降水量平均值480mm,最热月均温20.9℃,最冷月均温一16.6℃;兴隆洼文化时期年降水量平均值550mm,最热月均温21.5℃,最冷月均温-15.0℃;赵宝沟文化时期年降水量平均值440mm,最热月均温21.
胡雅琴曹现勇赵志军李宜垠孙永刚王辉
关键词:孢粉古植被古环境全新世
稻作农业起源研究中的植物考古学被引量:8
2009年
早期稻作农业是植物考古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厘清了农业、栽培和驯化等稻作农业发展中的常用术语,进而对区分野生稻与驯化稻,即反映"半驯化"特征的几个指标包括基盘、谷粒尺寸和植硅石分别展开讨论。文章结合我们对现代野生稻和栽培稻的测量数据以及田螺山的工作,引用了国内外诸多考古实例和最新的分子学证据,证据表明上述几个指标在某些程度上多少可以作为性状来判断驯化稻是否已经出现,但是随着农业景观概念的提出,耕地杂草群落作为农田系统研究的证据,为稻作农业出现和发展研究展开了新视野。
傅稻镰秦岭胡雅琴
关键词:稻作农业农业景观杂草群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