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欣雨

作品数:20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建筑科学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6篇盾构
  • 11篇泥水
  • 7篇泥水盾构
  • 6篇泥浆
  • 6篇开挖
  • 5篇隧道
  • 4篇盾构隧道
  • 3篇双圆
  • 3篇双圆盾构
  • 3篇隧道衬砌
  • 3篇土木
  • 3篇土木工程
  • 3篇土木工程专业
  • 3篇木工
  • 3篇教学
  • 3篇衬砌
  • 2篇地层
  • 2篇盾构穿越
  • 2篇盾构机
  • 2篇盾构开挖

机构

  • 16篇同济大学
  • 6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北京建筑设计...

作者

  • 20篇胡欣雨
  • 14篇张子新
  • 4篇黄昕
  • 1篇吴志平
  • 1篇黄昕
  • 1篇仇圣华
  • 1篇徐营
  • 1篇李瑛

传媒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理工高教研究
  • 2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地层条件泥水盾构开挖面失稳状态颗粒流模拟方法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采用颗粒流方法合理地模拟泥水盾构隧道掘进的全过程及对模拟结果的有效处理是一个难点。基于钱江隧道和上海长江隧道工程复杂地层条件,建立能全面反映盾构隧道掘进全过程的模拟实现方法,并在结果处理中采用细观尺度与宏观表象相结合方法,研究宏观现象下隐藏的细观机制,同时用定量的细观结构变化解释或预测宏观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设计,颗粒流方法可合理并有效地模拟盾构推进过程中的开挖问题,即开挖量与土体的密实度及开挖面压力有关:当土颗粒刚度大于模拟开挖面的墙体单元刚度时,表示该压力下土体被开挖掉;反之,压力过小盾构机将停止掘进。研究成果在应用于背景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一致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胡欣雨张子新
关键词:泥水盾构开挖面稳定颗粒流程序
泥水盾构穿越砂性土层适用泥浆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泥水盾构穿越砂性土层适用泥浆及其制备方法,泥浆由清水、增效土、淀粉和固体碱混合制备而成;其中清水和增效土的加入量与比例以现场对粘性土层适用的泥浆密度和粘度为标准,相对密度控制在1.2-1.3,马氏粘度控制...
张子新胡欣雨黄昕
文献传递
复合地层泥水盾构开挖面失稳破坏宏微观机理被引量:11
2015年
针对复合地层泥水盾构开挖面稳定性问题,采用试验研究和数值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宏观及微观研究手段,对泥水盾构施工过程中周围土体力学特性及地层变位,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该地层条件开挖面的失稳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开挖面稳定性三维解析方法,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对于常见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情况,低应力水平条件下泥浆的渗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体的强度,减缓侧向变形的发展,因此,有效泥浆支护压力宜控制在较小的区间取值,且不宜过大,并应充分利用盾构本体正面挡板来保持地层的稳定;上软下硬复合地层中开挖面失稳破坏模式与砂性土地层的失稳破坏模式相似,即表现为开挖面前方为楔形体,破坏区域顶部为烟囱状,最大沉降量发生在开挖面前方顶部附近.
胡欣雨刘安洋
关键词:泥水盾构复合地层
泥水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研究探讨
2011年
通过对盾构开挖面稳定性几种主要研究方法的探讨,主要包括整体稳定理论、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研究等方法的综合分析,总结概括了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各种计算方法及其相应的优缺点,为将来的开挖面稳定性研究工作提供了指导和依据。通过综合各种开挖面稳定性分析方法,提出将各种方法结合使用,如采用离散单元法与解析解相结合的方法,将使开挖面稳定性分析方法更为科学合理。
胡欣雨
关键词: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数值模拟
双圆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受力解析被引量:4
2008年
应用不均衡力矩及侧力、竖力传播法推导了双圆DOT盾构隧道衬砌内力的解析解。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计算,与同一工况下的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解析解的计算结果稍微偏大,数值解最小,而实测值基本是介于二者之间,但三者所反映的内力变化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验证了所推导的解析解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此外,基于解析解分析了双圆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计算中各种设计参数对计算结果的敏感性,研究表明:对于中浅埋双圆盾构隧道,拱背土压力的影响不能忽略:并建议将侧向土体抗力系数取为2500~6500kN/m^2,以充分发挥地层的被动抗力作用:在考虑结构受力和合理利用、优化结构断面的基础上,张开角应在30°~60°取值。
胡欣雨张子新
关键词:双圆盾构隧道衬砌解析解
砂卵石地层土压盾构开挖面动态平衡机理研究被引量:19
2009年
砂卵石地层是一种典型的力学不稳定地层,土体内摩擦角大、塑流性差、含水量高且渗透系数大,土压盾构在此地层条件下掘进所受到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刀盘及螺旋输送机磨损严重、排土困难及开挖面土压平衡不易保持。以成都市地铁一号线为背景,采用真三轴实验手段,探究了加泥式土压盾构及欠压掘进模式的开挖面动态平衡机理。结果表明:(1)采用加泥式土压盾构施工,提高了砂卵石地层土体塑流性及保水性,可加快螺旋出土器排土,减少刀盘扭矩、千斤顶推力及刀头磨损,此外,由于产生泥膜效果,保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体强度,有效控制了变形的发展;(2)土压盾构掘进中的欠土压模式,可缓解土舱压力过大,使滚刀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有利于提高刀盘的工作效能,此外,该模式在一定应力水平下对土体强度的影响较小,但是要注意控制侧向变形的发展,盾构掘进中应利用盾构本体正面挡板来保持地层的稳定。
胡欣雨张子新
关键词:土压盾构砂卵石地层
黏性土层中泥水盾构泥浆作用对开挖面土体强度和侧向变形特性影响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真三轴仪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XL30 ESEM-FEG),从宏微观上初探了黏性土层中泥水盾构开挖面的稳定机理,研究了不同应力水平下泥浆作用对开挖面土体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并通过颗粒流数值模拟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①对于黏土类渗透系数较低(K<10-8 m/s)的地层,由于泥浆几乎不流入地层而不能形成泥膜,无法依靠泥膜建立开挖面的稳定机制,但过滤解质间水流产生解质摩擦力及适当的泥浆支护压力对土体颗粒产生的挤压作用均有利于开挖面保持稳定。②过滤解质挤压作用的发挥存在有效泥浆支护压力上、下限值。当支护压力小于其压力下限值时,泥浆作用对土体强度和变形的影响均不大;当支护压力大于其压力上限值时,泥浆中水的渗透开始逐渐软化土体,导致了土体强度的降低、变形增大;而当支护压力处于上、下限之间时,挤压作用的发挥使得过滤解质的压缩,相互间的范德华力增大,透水性降低,外在表现为泥浆作用使得土体强度提高,变形量减小。③基于黏性土与水接触时的软化特性,盾构在长时间停止掘削时,不宜单纯采用泥浆压力来保持开挖面的稳定,而应充分利用盾构本体正面挡板来保持地层的稳定。
胡欣雨张子新徐营
关键词:泥水盾构
双圆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研究
为适应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题,本文在大量文献的研究基础上总结了双圆盾构隧道的概念、优越性和目前的技术和应用水平,说明了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同时得出了开展对双...
胡欣雨
关键词:双圆盾构隧道隧道衬砌
文献传递
复杂地层大型泥水盾构开挖面破坏细微观机理及宏观稳定性研究
对于大型泥水盾构隧道,随隧道直径的增大,开挖面的面积将成平方倍增大,因而盾构推进施工开挖面的土层条件及掘进环境等更为复杂多样,土体的自稳性也随之下降。因此,施工中地层土体的稳定性及隧道开挖面支护压力的有效控制是两大较为突...
胡欣雨
文献传递
双圆盾构隧道衬砌不同内力计算模型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内力大小及分布规律对衬砌管片的设计和施工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单圆盾构的内力计算模型已经比较成熟,但对于双圆盾构的内力计算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拟对目前国内所采用的双圆盾构内力计算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并与所建议的双圆盾构梁-弹簧法比较分析表明:在相同边界条件下,双圆盾构衬砌结构的内力解析解获得的轴力和弯矩值一般偏大,数值解最小,而实测值介于二者之间,但不同方法计算结果所表现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证明作者所提出的双圆盾构梁-弹簧模型可为双圆盾构衬砌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胡欣雨张子新
关键词:双圆盾构隧道衬砌梁-弹簧模型内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