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宏
- 作品数:8 被引量:146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对中国亚热带地区5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收获采伐剩余物和地被层、全树收获、仅收获树干和树皮、采伐剩余物加倍以及炼山)下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呼吸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处理15年后5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杉木林全年和不同季节的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以及土壤湿度均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呈明显的季节动态,最高值出现在2012年6月(3.09μmolCO2·m-2s-1,5种处理平均值),最低值则出现在2012年2月(0.69μmolCO2·m-2s-1);土壤呼吸速率主要受土壤温度的驱动,土壤温度能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55.8%~72.6%;5种处理样地之间土壤呼吸Q10值和年通量差异均不显著,处理样地的平均值分别为2.14和701.17gC·m-2;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0~10cm土层冷水、热水和2mol·L-1KCl溶液浸提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冷水和2mol·L-1KCl溶液浸提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与取样月份和年均土壤呼吸速率显著正相关(P<0.05)。
- 胡振宏范少辉黄志群何宗明余再鹏王民煌翁贤权
- 关键词:土壤呼吸温度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 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库的影响
- 人工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氮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人工林经营管理方式对森林土壤碳氮库的影响,在计算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平衡和森林土壤肥力变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福建省南平市峡阳国有林场5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收获采伐...
- 胡振宏
- 关键词:杉木全氮土壤呼吸
- 文献传递
- 阔叶和杉木人工林对土壤碳氮库的影响比较被引量:44
- 2013年
- 通过比较我国亚热带地区19年生阔叶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储量,探讨树种对土壤碳氮库的影响.结果表明:阔叶人工林0~40cm土层碳储量平均为99.41Mg·hm-2,比杉木人工林增加33.1%;土壤氮储量为6.18Mg·hm-2,比杉木人工林增加22.6%.阔叶人工林林地枯枝落叶层现存量、碳和氮储量分别是杉木人工林的1.60、1.49和1.52倍,两个树种的枯落叶生物量、碳和氮储量均有显著差异.枯枝落叶层碳氮比值与土壤碳、氮储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阔叶人工林细根生物量(0~80cm)是杉木林的1.28倍,其中0~10cm土壤层细根生物量占48.2%;阔叶人工林细根碳、氮储量均高于杉木人工林.在0~10cm土层,细根碳储量与土壤碳储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阔叶树种比杉木的土壤有机碳储存能力更大.
- 万晓华黄志群何宗明胡振宏杨靖宇余再鹏王民煌
- 关键词:杉木土壤碳土壤氮枯枝落叶层细根
- 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全碳、全氮含量的长期效应被引量:18
- 2013年
- 根据福建省南平市峡阳国有林场二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5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收获采伐剩余物和地被层、全树收获、仅收获树干和树皮以及加倍采伐剩余物、炼山)下0—40 cm深度土壤全碳、全氮含量15a的监测数据,研究了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杉木林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样地5次取样年份(造林第3年、第6年、第9年、第12年和第15年)0—10 cm土层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样地,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在5次取样年份对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层全碳、全氮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杉木造林15a期间土壤全碳、全氮含量随年份显著变化(P<0.01),但处理措施以及处理措施与取样年份的交互作用对3个土层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杉木林15年生时,不同处理样地3个土层碳储量差异不显著(P>0.05),0—40 cm土层平均值为88.71 Mg/hm2。表明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全碳、全氮含量的长期效应并不显著。
- 胡振宏何宗明范少辉黄志群万晓华杨靖宇余再鹏王民煌
-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土壤类型
- 亚热带杉木和米老排人工林土壤呼吸对凋落物去除和交换的响应被引量:28
- 2014年
- 在我国亚热带地区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中设置去除凋落物、交换凋落物和对照3种处理,利用LI-8100对不同处理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为期14个月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去除和交换凋落物导致米老排人工林CO2年排放量显著减少29.8%和14.2%,杉木人工林则分别减少6.1%和增加37.8%。两种林分交换凋落物处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激发效应,米老排凋落物相对于杉木凋落物具有更大的激发效应。不同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关系,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回归模型可以分别解释米老排人工林中去除、交换和对照处理土壤呼吸速率的68.9%、77.0%和69.6%,杉木人工林的53.0%、36.2%和63.8%。两种林分不同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以及主要微生物种群生物量显著相关。米老排人工林去除和交换凋落物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值,而杉木林中仅去除凋落物降低了Q10值。研究表明,土壤呼吸对凋落物输入方式改变的响应因树种而异,这种差异与凋落物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及其对土壤易变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有关。
- 余再鹏万晓华胡振宏王民煌刘瑞强郑璐嘉何宗明黄志群
- 关键词:凋落物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树种
- 亚热带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20
- 2014年
- 研究我国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19年生米老排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米老排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均值为2.95μmolCO2·m-2s-1,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的2.37μmolCO2·m-2s-1;米老排人工林土壤呼吸的Q10值为1.83,显著低于杉木人工林的1.99;2种林分土壤呼吸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主要受土壤温度的驱动,土壤温度能分别解释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77.0%和81.6%;回归分析显示,2种林分土壤呼吸速率与凋落物量、细根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轻组有机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显著相关;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呼吸速率与凋落物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关系最密切;树种间凋落物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差异是导致米老排人工林土壤碳排放速率高于杉木人工林的重要原因。
- 余再鹏黄志群王民煌胡振宏万晓华刘瑞强郑璐嘉
- 关键词:杉木米老排土壤呼吸树种
- 二代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全碳、全氮含量
- 胡振宏范少辉何宗明黄志群杨靖宇万晓华余再鹏王民煌
-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全氮发育阶段
- 杉木采伐迹地造林树种转变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被引量:40
- 2014年
- 以二代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19年生米老排与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冷水、热水和2mol·L-1KCl溶液提取0~5、5~10和10~20cm层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有机氮(DON),研究造林树种转变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树种转变对林地土壤DOC和DON库有显著影响.米老排人工林土壤中用冷水、热水和KCl溶液浸提的DOC含量均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0~5和5~10cm层土壤中用冷水和热水浸提的DON含量显著高于杉木林.不同方法浸提的DOC和DON含量大小顺序均为KCl〉热水〉冷水.在0—5cm土层,米老排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比杉木林高76.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热水浸提的DOC和DON与土壤MBC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树种人工林间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差异主要与凋落物输入的数量和质量有关.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营造米老排,能锈明昂改善+壤肥力.
- 万晓华黄志群何宗明胡振宏余再鹏王民煌杨玉盛范少辉
- 关键词:杉木采伐迹地微生物生物量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