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云峰

作品数:7 被引量:19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信息系统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遥感
  • 1篇意愿
  • 1篇雨量
  • 1篇中国流域
  • 1篇社会统计
  • 1篇生产生活方式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保护
  • 1篇生态保护工程
  • 1篇数据空间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农户
  • 1篇农户意愿
  • 1篇农民
  • 1篇农牧
  • 1篇农牧民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国家发展和改...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瓦格宁根大学

作者

  • 7篇胡云峰
  • 3篇闫慧敏
  • 2篇匡文慧
  • 2篇庄大方
  • 2篇战金艳
  • 2篇甄霖
  • 2篇徐新良
  • 2篇邓祥征
  • 1篇刘纪远
  • 1篇延晓冬
  • 1篇黄麟
  • 1篇曹晓昌
  • 1篇邵全琴
  • 1篇黄河清
  • 1篇龙鑫
  • 1篇李军
  • 1篇杜秉贞
  • 1篇吴睿子
  • 1篇樊江文
  • 1篇王军邦

传媒

  • 2篇资源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4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内蒙古生态保护工程对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农牧民是生态工程的参与者和受影响者,其对生态工程成效的评价、对未来生态工程措施的选择倾向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本文从内蒙古生态工程项目政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研究了1995年至2010年来农牧民生产生活变化情况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以及鄂尔多斯三个地区的农牧户家庭拥有耕地均大量减少,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投入增加,总体呈现"减产、提效、增收"趋势,其中呼伦贝尔地区以牧业为主,锡林郭勒地区农牧并重,而鄂尔多斯地区牧户减少,打工人口比重增加;食物消费整体上向结构多元化、营养均衡化发展,肉类消费倾向有所不同,与各地区民族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家畜干粪的用量正在减少,煤炭、天然气以及电等便捷能源消费逐渐增多。其中,呼伦贝尔地区干粪消费比重仍然很大,锡林郭勒地区秸秆、薪柴消费比重较大,鄂尔多斯地区以煤炭消费为主;农牧民意愿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居民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鄂尔多斯地区、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满意度水平与户均收入高低成正比关系;三个地区多数农牧民对草原生态环境和牲畜养殖抱消极态度,且其下一代倾向于脱离农牧业生产生活、移居至城市。
吴睿子甄霖杜秉贞胡云峰闫慧敏曹晓昌龙鑫
关键词:生态保护工程农牧民
1991-2010年内蒙古耕地转出时空格局及分布规律被引量:5
2015年
受气候、国家生态保护政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转出还林还草与因农民外出务工弃耕并存。论文由遥感数据获取199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减少时空分布格局,并分析了耕地减少区域的降水和耕地生产力的分布规律,为便于描述用"耕地转出"表示耕地减少,与传统耕地转出为林地概念不同。研究结果表明:11991-2000年,4.91%的耕地转出,其中82.15%、7.34%、7.64%、1.63%和1.22%的耕地转变为草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和建筑用地;而2001-2010年耕地面积减少了3.40%,其中62.62%、19.10%、5.40%、3.46%和9.41%的耕地转变为草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和建筑用地;21991-2000年和2001-2010年两个时段耕地转出均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北部和中西部,而鄂尔多斯市和包头市在两时段耕地转出面积占耕地总面积比例均较大;3分析耕地转出区降雨量和农田生产力分布特点的结果表明,1991-2000年间在0~250mm降雨量较低区间耕地转出几率较高,在各NPP区间分布较均匀且多集中在低NPP值区域,2001-2010年间在各个降雨量区间耕地转出几率较均匀且偏小,集中分布在(50~150)g C/(m2·a)NPP区间。散点图分析表明1991-2000年耕地转出点多集中在(700~1 200)g C/(m2·a)NPP中高值区域,270~350mm降雨量中值区域,2001-2010年耕地转出点多集中在(10~70)g C/(m2·a)和(400~700)g C/(m2·a)中低值NPP区域,200~340mm降雨量中值区域,总起来说低降雨量和低NPP值区域容易发生耕地转出,但在一些降雨量和NPP值并不低区域,耕地转出情况依旧存在,耕地转出作为一种复杂现象受多因素驱动。
白雪红闫慧敏黄河清胡云峰匡文慧
关键词:遥感降雨量
GIS环境下基于DEM的中国流域自动提取方法被引量:90
2004年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建立基于水文站网和水资源信息的空间化水循环数据库是研制开发全国水循环信息管理系统的关键和基础 ,为了与全国水文站网的观测资料相匹配 ,水循环数据库的结构将按流域组织 ,因此快速、有效地自动提取全国流域是所有工作进展的前提。为了从数字高程数据中自动提取全国流域 ,以提高基于GIS的全国水资源信息获取的效率 ,从DEM的特性出发 ,提出了一种从DEM中自动提取全国流域的实用方法。该方法利用 1:2 5万DEM数据 ,首先将全国流域划分为 14大流域片 ,并在每一流域片内分别提取流域。提取过程如下 :首先对DEM数据进行填洼和削峰 ,然后确定每个栅格单元的水流方向 ,再根据各栅格单元的水流方向 ,计算出每个栅格单元的汇流能力 ,根据汇流能力采用阈值法确定河流网络 ,最后通过河流网络和流域出水口 ,快速识别出所有子流域。另外 ,还给出了利用GIS软件ARC/INFOGRID提取全国流域的AML程序代码 ,并以海河流域作为实验区将抽样测量结果和自动提取结果进行了实验对比分析 ,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提取的流域数据与利用手工方法绘制的流域基本一致 ,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徐新良庄大方贾绍凤胡云峰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DEM流域自动提取方法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民为何选择撂荒?以宁夏固原为例
2023年
探索影响农户撂荒的因素,是针对性地开展生态脆弱地区土地管理政策调整的基础。本研究选取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地貌类型的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式评估框架、关键人物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从多利益相关者角度开展调研,并结合长时序农户调研统计数据,从多时空维度对影响农民撂荒决策的潜在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社会维度中,对撂荒决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邻居的影响,这是偏远地区农民的从众心理和撂荒地对周边农田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2)经济维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地生产力、种植成本和粮食价格等。(3)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道路可达性、坡度和地形起伏等,其中丘陵山区农户对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更为敏感。本研究描绘了黄土丘陵沟壑地区耕地撂荒与区域利益相关者交互响应的综合画像,为探索遏制撂荒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路径提供了参考,并为进一步开展撂荒行为的空间变化模拟与管理决策支持奠定了基础。
薛智超甄霖闫慧敏闫慧敏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撂荒农户意愿
我国经济社会统计数据空间均匀程度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在经济社会数据应用中,以行政单元为空间统计对象的数据仍是目前最常用的数据。经济社会统计数据表示的是统计对象在空间区域上的一种平均状况。由于我国同级别行政区域的面积大小差别很大,统计区域内部差异也很明显,这导致同级别行政单元上的统计数据表现出的区域内部空间分布的真实性有很大差异,即数据表现出来的空间均匀程度有很大差异。这里以经济社会统计数据空间离散化分析为基础,利用G 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计算部分经济社会统计指标在不同省级行政单元上表现出来的空间均匀程度,用以说明不同经济社会统计指标表现出来的区域真实性,为相应数据的应用提供空间标尺参考。
李军胡云峰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离散化
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与方法初探被引量:82
2011年
综合分析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对全球气候影响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考虑各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耦合等特点,提出并初步设计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影响研究的星地一体化LUCC—气候—生态系统耦合研究技术方法体系,并就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影响的LUCC演变规律及动力学机制、LUCC影响生态系统与气候的机理与效应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途径,以及星地一体化耦合研究技术体系在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影响研究中的应用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该研究途径的探讨与技术路线的设计,将有力支持下述科学目标的实现:①深入研究典型区、重要国家和全球3个尺度上的LUCC时空过程基本规律、驱动机制与区域差异及其气候/生态效应;②阐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LUCC过程的互馈机理,揭示大尺度LUCC过程对气候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③构建多尺度LUCC及其气候/生态效应综合模拟平台,定量模拟未来不同情景下不同时空尺度LUCC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与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而厘定大尺度LUCC通过引发温室气体收支变化与改变地表陆—气界面过程2个方面影响气候变化的贡献率;④提出未来应对LUCC对气候与生态系统影响的策略,为我国应对全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刘纪远邵全琴延晓冬樊江文邓祥征战金艳高学杰黄麟徐新良胡云峰王军邦匡文慧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环境监测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其应用——以伊犁地区为例被引量:3
2002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基于因特网的环境监测信息系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优越性 :首先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引入 ,用户使用更加便捷 ;其次 ,基于互联网 ,数据的分发与共享变得更加容易 ;最后 ,在信息高速公路的支持下 ,我们可以建立信息服务网络。因此 ,环境监测网络信息系统的设计对于实现数据的采集、共享和分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存在多种因素影响区域环境 ,因此 ,要实现综合的环境监测并非易事。鉴于此 ,我们设计并开发了环境监测网络信息系统。由于环境监测网络信息系统本身所具有的优点 ,使得环境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存储变得更加容易 。
邓祥征庄大方战金艳赵涛胡云峰夏朝宗
关键词:环境监测网络信息系统环境评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