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伟胜

作品数:88 被引量:261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文学
  • 18篇艺术
  • 14篇文化科学
  • 5篇哲学宗教
  • 3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1篇视觉
  • 11篇文化
  • 11篇文学
  • 10篇艺术
  • 8篇视觉文化
  • 8篇巴尔特
  • 6篇社会
  • 6篇现象学
  • 6篇罗兰·巴尔特
  • 6篇结构主义
  • 6篇方法论
  • 5篇文化研究
  • 5篇观念艺术
  • 4篇大众
  • 4篇大众文化
  • 4篇知识
  • 4篇人文
  • 4篇审美
  • 4篇谱系
  • 4篇文学研究

机构

  • 64篇西南大学
  • 13篇西南师范大学
  • 10篇四川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南开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湖州师范学院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大连大学

作者

  • 87篇肖伟胜
  • 3篇胡安定
  • 2篇罗振亚
  • 2篇连敏
  • 2篇张清华
  • 1篇朱玉兰
  • 1篇李怡
  • 1篇王书林
  • 1篇田淑晶
  • 1篇何其芳
  • 1篇唐晓莉
  • 1篇阎嘉
  • 1篇刘俐俐
  • 1篇王平
  • 1篇王琦

传媒

  • 8篇西南大学学报...
  • 6篇学术月刊
  • 6篇西南民族大学...
  • 3篇社会科学研究
  • 3篇唐都学刊
  • 3篇后学衡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2篇广东社会科学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文艺争鸣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福建论坛(人...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扬子江(诗刊...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化转向”与视觉方法论
2017年
进入20世纪60、70年代后,文化几乎成了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瞩目的焦点问题,文化几乎跨越了所有的学科边界而成了社会思想界反复申说的中心议题。因此,所谓“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顾名思义就是指“转向文化”(turn to culture)。
肖伟胜
关键词:学科边界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思想界
作为生命救赎形式的自叙传小说——论郭沫若早期小说被引量:2
2009年
我们对郭沫若自叙传小说的研究,一般都从小说的社会学内涵或叙事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但实际上这些"幻灭浪漫主义小说"所表现出来的独特品质并不只是一个诗学问题,而是一个现代性问题,是作者的"心灵"找寻相应的"形式"进而实现"真实的生命"的问题。郭沫若自叙传小说作为生命救赎的重要形式,承负起伦理关怀的神圣使命,这种对生命价值的追寻导致小说象征性的消失,形式化解为一连串模糊的、无结构的情绪以及对情绪的反思,心理分析取代了可以感知的、意味深长的故事。解读这些与郭沫若心灵如此一致的小说,使我们更具体地、更深入地了解郭沫若的人格特征,进而重审郭沫若早期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价值与意义。
肖伟胜
关键词:自叙传小说伦理关怀
激浪派与观念艺术的生成
2022年
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初一直兴盛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激浪派,艺术动力来自于达达主义和约翰·凯奇的作品和哲学理念以及偶发艺术的直接促动,它的两个主要特征的样式是事件乐谱和激浪装备。销蚀艺术门类之间的边界,消融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以及消除艺术与生活屏障的要求,都贯穿到了激浪派运动之中。约瑟夫·博伊斯作为激浪派的代表,理念或观念是其作品最为核心的内容,他早期激浪派的作品所使用的媒材都具有象征性内涵,后来趋向于“社会雕塑”的创作则具有浓厚的政治隐喻性。这些接近于交往互动模式的观念艺术,不仅引发了关于艺术的本质的重新思考,扩展了艺术的概念和边界,还蕴含着艺术家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和实现一个充满创造力的理想民主社会的允诺。
肖伟胜
关键词:观念艺术
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被引量:1
2003年
肖伟胜
关键词:审美现代性文化社会学
论镜子说谱系的图像意识内涵被引量:2
2011年
从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原则立场出发,采用黑格尔的表象理论对"镜子说"的图像意识内涵进行探究,可以甄别出在共有的"镜子"譬喻之下的"模仿说""再现说",现实主义标举的"典型"理论和"反映说",自然主义追求的"屏幕理论"和象征神话模式,以及法国新小说的"纯物主义"理论等之间的精微差别。这种新颖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不仅深化了对"镜子说"现实主义美学谱系内涵的理解,同时也初步提供了从视觉文化角度对经典文艺学命题进行别样阐发的范例与新的路径。
肖伟胜
关键词:表象理论逻辑性视觉文化
无可抗拒第二世界的魅惑——以网络玄幻小说《诛仙》为例被引量:7
2007年
大约从2000年开始盛行,2005年发展到黄金阶段,一直发展至今的网络玄幻小说创造了一个色彩迷离、神秘莫测、不受自然界规律、社会世界理性法则和日常生活规则制约的被称为"第二世界"的幻想世界。以《诛仙》为例,在这个架空世界中,创作者和阅读者一起做着"白日梦",摆脱世俗日常生活的刻板束缚、心灵自由翱翔、直接宣泄欲望和理想,以得到巨大的审美快感。
朱玉兰肖伟胜
关键词:玄幻小说白日梦
作为青年亚文化现象的网络语言被引量:48
2008年
伴随计算机传播媒介而衍生的网络语言是一种典型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它的创制和使用既体现了青少年网民的生理—心理特征,同时更为重要地反映出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暧昧复杂的结构性关联,它们之间既对立又有着潜在一致性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创制网络语言的两种方式,即拼贴与同构。拼贴与同构作为对抗正统书面语言的两种方式虽然还存在着一些策略上的差异,但它们都在符号的游击战即象征性抵抗中对付、挑战强势者所宰制的社会秩序,进而寻求自身的价值判断和意义建构。
肖伟胜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网络语言拼贴同构
神女峰
2005年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
舒婷沈泽宜唐晓渡罗振亚张清华肖伟胜连敏
关键词:爱情观女贞子色花背叛爱人悬崖
论极简主义的视觉辩证游戏与观念艺术的生成被引量:5
2021年
极简主义从对"特定的"物品的感知转变为对"在场"的体验,从而形成了一个由物品与观众构成的新空间。在这个视觉互动的新空间中,艺术家和作品的主/客体关系退到了边缘,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得以强化并凸显出来。这种关系重心的转移,一方面把作品内部的关系带了出来,使这些关系成为空间、光线与观看者视域的一种功能;另一方面,观众及其感知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物体与观众成为新的主/客体关系的聚焦点。在极简主义所触发的这一场视觉辩证游戏中,观者与特定的物品之间构成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关系使观众不再像先前那样以旁观者眼光来看待"特定的"物品,而是以一种具身化方式参与其中。这种方式是将一个物把握为迷狂性的存在者,通过对这种物之迷狂的情境的感受并加以文字描述,观念艺术得以辩证地生成。
肖伟胜
关键词:极简主义
图像意识的四种形态及其认识论阐明被引量:7
2011年
图像意识就是指与图像有关的意识,它在广义上不仅包括以照片、图画、影像等为对象的图像感知行为,也包括了本源性感知和简捷性感知的表象直观行为,甚至还包括非直观的符号表象行为;从现象学角度对这四种图像意识行为进行认识论阐明,不仅可以把握图像的意义结构,而且还可以深究主体观看的行为及其能力,从而进一步深化当前的视觉文化研究。
肖伟胜
关键词:现象学认识论观看方式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