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剑钧

作品数:125 被引量:779H指数:1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3篇静脉
  • 35篇栓塞
  • 29篇介入
  • 26篇门静脉
  • 25篇动脉
  • 25篇肝癌
  • 22篇介入治疗
  • 21篇化疗
  • 17篇化疗栓塞
  • 16篇动脉化疗
  • 15篇腔静脉
  • 15篇下腔静脉
  • 15篇门脉
  • 14篇动脉化疗栓塞
  • 14篇肿瘤
  • 12篇植入
  • 12篇肝动脉
  • 11篇导管
  • 11篇梗阻
  • 9篇治疗肝癌

机构

  • 121篇复旦大学
  • 3篇盐城市第三人...
  • 3篇上海星伙医疗...
  • 2篇东南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宜宾市第二人...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丽水市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滕州市中心人...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23篇罗剑钧
  • 106篇颜志平
  • 68篇王建华
  • 60篇刘清欣
  • 44篇张雯
  • 32篇陈颐
  • 32篇钱晟
  • 25篇瞿旭东
  • 24篇王小林
  • 22篇程洁敏
  • 20篇刘凌晓
  • 19篇龚高全
  • 16篇方主亭
  • 15篇刘嵘
  • 15篇杨敏捷
  • 15篇吴林霖
  • 12篇张子寒
  • 11篇吴安乐
  • 6篇周康荣
  • 5篇李文会

传媒

  • 35篇介入放射学杂...
  • 13篇中国临床医学
  • 11篇复旦学报(医...
  • 4篇当代医学
  • 4篇中华肿瘤杂志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中国医学计算...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11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1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入性门静脉主干癌栓兔模型建立及评估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门静脉主干癌栓(MPTT)动物模型并作客观评估,为进一步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n=10)和实验组(B组,n=14)。实验组在门静脉主干前壁缝一荷包,将瘤条经荷包中央注入门静脉腔内,并通过预留缝线悬挂固定在门静脉主干内壁:对照组开腹后仅在门静脉主干前壁作荷包缝合。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体重及生存时间。术后每周行多排螺旋CT检查,观察门静脉癌栓(PVTT)生长及转移。分阶段处死两组部分实验兔作病理检查,观察PVTT体积和转移情况。剩余兔观察生存时间。结果实验组门静脉主干成瘤率达100%。实验组(B9~14号兔)及对照组术后第35天平均体重分别为(1.48±0.19)kg和(2.08±0.17)kg,实验组(B9~14号兔)平均生存时间为(41.7±4.72)d。多排螺旋CT显示PVTT及门静脉阻塞后侧支循环和转移灶,病理学检查证实门静脉管腔内癌栓存在及转移灶。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可供影像学客观评价的MPVTT动物模型,并证实增强多排螺旋CT对诊断和监测PVTT生长和转移有良好价值,为临床治疗MPVTT研究建立基础。
张雯李说颜志平罗剑钧刘清欣瞿旭东王建华
关键词: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多排螺旋CT
一种头端预塑形的BRTO专用球囊导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端预塑形的BRTO专用球囊导管,包括管座、管体和球囊,管体的设置有球囊的部分为头端预塑形部分,其具有可弹性变形的预塑形状,形成有至少两个不同方向的弯转角,球囊位于头端预塑形部分上而与管口留有至少一个...
罗剑钧方主亭马婧嵚张雯杨敏捷周永杰颜志平盛雨峰
肾上腺转移癌介入化疗栓塞的探讨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 探讨对肾上腺转移癌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 5 4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行动脉插管灌注及栓塞治疗。结果  1例未找到肾上腺供血动脉 ,5 3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行 76次灌注及栓塞治疗 ,技术成功率为 98.1% ,栓塞后临床症状改善率 10 0 % ,术后 3个月 ,75 .4 %患者瘤灶内碘油仍沉积良好 ;并发症发生率为 1.88%。结论 采用介入方法对肾上腺转移癌行灌注及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
姚红响陈根生颜志平罗剑钧曾群姜莺
关键词:肾上腺转移癌介入化疗栓塞动脉插管灌注介入方法技术成功率改善率
ContourSe微球联合碘油栓塞治疗大肝癌的初步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ContourSe微球联合碘油动脉栓塞治疗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大肝癌,其中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碘油廓清快的病例13例,初次治疗6例。常规动脉造影后行化疗栓塞。根据所用栓塞剂的不同分为2组,即(1)常规栓塞组(10例):在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后,注入超液化碘油和表柔比星制成的乳剂,然后用明胶海绵条栓塞供血动脉;(2)微球碘油栓塞组(9例):微球作为辅助栓塞剂,超选择插管灌注化疗后,注入超液化碘油与ContourSe微球及表柔比星混合制成的混悬剂,供血动脉近端用明胶海绵栓塞。CT随访肿瘤大小变化,肿瘤坏死程度,碘油沉积情况;对比不同栓塞方法对肝功能的影响;栓塞前后AFP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常规栓塞组术后肿瘤缩小3例,无变化5例,增大2例;微球碘油栓塞组术后肿瘤缩小6例,无变化1例,增大2例,其中2例部分坏死,3例近完全坏死。微球碘油栓塞治疗与常规栓塞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别;微球碘油栓塞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肝功能无显著差别;微球碘油栓塞组术后AFP下降5例,发生肝脓肿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ContourSe微球作为辅助栓塞剂对大肝癌进行化疗栓塞安全可行,近期效果良好,尤其适用于大肝癌的首次介入治疗。
杨积慧颜志平王建华罗剑钧陈颐王平刘清欣吴安乐李说王永刚
关键词:肝癌化疗栓塞微球碘油
成功抢救下腔静脉癌栓支架植入后肺栓塞一例被引量:3
2011年
患者男,65岁。因肝细胞肝癌第6次TACE术后半年余,复查MRI发现肝右叶病灶增大伴下腔静脉癌栓形成而入院。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30余年,于2007年12月随访AFP升高,CT发现肝左右叶肿瘤,在我院行肝左叶切除术,病理示肝细胞肝癌,分化Ⅱ~Ⅲ级。术后于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共行6次TACE,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均可。
张雯颜志平罗剑钧刘清欣瞿旭东王建华
关键词:肺栓塞
肝癌合并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癌栓的综合性介入治疗被引量:7
2009年
王建华罗剑钧
关键词:癌栓门静脉
介入治疗门脉高压技术体系的创建与推广
颜志平罗剑钧王建华龚高全刘清欣张雯马婧嵚瞿旭东王小林程洁敏刘嵘钱晟
一、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属消化系及腹部疾病专业领域,代码:3202070。 二、主要科技创新内容:门脉高压所致消化道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肝癌所致门脉癌栓进一步加重门脉高压,预后极差。门脉癌栓患者多失去了外科...
关键词: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
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指南的建议被引量:14
2010年
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手段,随着各种新颖的穿刺器械不断开创、操作技术的提高及医学理念的更新,该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地应用于缓解胆道梗阻。为更好地应用此项技术,本文就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术后处理、并发症及预防、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作为制订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指南讨论的基础。
罗剑钧刘清欣瞿旭东刘凌晓颜志平
关键词:穿刺引流
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肝脓肿形成的原因及治疗被引量:18
2001年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 (HACE)后正常肝实质并发脓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6例肝癌患者经HACE术后 ,正常肝实质内形成脓肿。明确诊断后 ,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脓肿引流和对脓腔进行抗菌素灌洗。结果  4例患者脓肿愈合 ,2例患者脓腔明显缩小。结论 分析肝内脓肿形成的主要原因为 :(1)胆道损伤 ;(2 )门静脉内癌栓形成 ;(3)胆囊动脉及胆道周围动脉丛的栓塞。
罗剑钧颜志平王建华钱晟李文会
关键词:肝脓肿肝癌引流
直接性门腔分流与TIPS术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在肝内门静脉与肝后段下腔静脉(RHSIVC)之间建立直接性门腔分流(DIP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比较DIPS术与TIPS术后的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分流道通畅情况。材料和方法:随机将需行介入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分入DIPS(D组)及TIPS(T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直接性门腔分流(D组)及传统TIPS术(T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实验室检查值及门腔压力差的改变、分流道参数、术后30d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期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并用彩超对两组患者分流道的通畅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30例(男/女27/3)门脉高压患者(其中3例合并肝癌)入选本组研究,平均年龄(54.83±13.33)岁(31~76岁)。分组后,D组14例,T组16例。所有介入性门腔分流术均成功。D组、T组患者分流道的平均初次通畅时间分别为(188±19.8)d及(171.3±15.8)d;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648)。结论:直接性门腔分流安全、可行;DIPS术后的并发症、近期临床疗效及分流道的通畅性与TIPS术后接近,有望成为治疗门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新措施。
罗剑钧颜志平王建华钱晟吴安乐陈颐
关键词:门腔分流术临床疗效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