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盖增喜

作品数:51 被引量:154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6篇地震
  • 6篇地震图
  • 6篇震源
  • 6篇反演
  • 5篇地壳
  • 5篇地震波
  • 5篇震波
  • 5篇均匀介质
  • 5篇横向非均匀介...
  • 5篇非均匀介质
  • 5篇层析成像
  • 4篇地幔
  • 4篇噪声
  • 4篇理论地震图
  • 4篇面波
  • 4篇背景噪声
  • 4篇边界元
  • 3篇振型
  • 3篇时频
  • 3篇台阵

机构

  • 51篇北京大学
  • 3篇南方科技大学
  • 2篇云南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51篇盖增喜
  • 11篇陈晓非
  • 5篇周仕勇
  • 4篇岳汉
  • 4篇陈永顺
  • 4篇张浩
  • 4篇雷军
  • 3篇梁海华
  • 2篇唐有彩
  • 2篇宁杰远
  • 2篇郑定昌
  • 2篇刘金朝
  • 2篇冯永革
  • 2篇安金珍
  • 2篇王彦宾
  • 2篇资礼波
  • 2篇金戈
  • 2篇刘志鹏
  • 2篇王海洋
  • 1篇庞卫东

传媒

  • 1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0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地震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1998年中...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球与行星物...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SS前驱波研究纳斯卡-南美俯冲带周边上地幔间断面起伏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利用USArray的远震记录资料,对1万多条地震记录的SS前驱波进行共反射点叠加分析(叠加范围是半径为5°的球冠),得到纳斯卡板块南部及南美板块西部(120°W—60°W,30°S—5°N)上地幔间断面的起伏形态。由于数据很好地覆盖了研究区域,叠加范围更小,因此比以往的结果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在Galapagos,Easter和SanFelix这3个热点下方观测到的间断面起伏形态符合地幔深部存在高温异常的假设。还观测到:在东太平洋洋隆南段下方, 410 km间断面深度增加;在俯冲带下方, 410 km和660 km间断面深度增加。
马宇岩盖增喜
关键词:上地幔间断面地幔过渡带俯冲板块
高频区域震相激发与传播路径影响定量研究
区域震相Lg波在核爆事件鉴别和当量估计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控制地震波能量分配的物理过程还缺乏了解。由于在区域震相形成过程中牵扯到大量复杂的激发与能量分配过程,从观测结果中很难将不同机制的贡献分开。数值...
盖增喜
关键词:LG波有限差分边界元法
文献传递
第四纪土层中的地铁振动衰减研究
目前我国高科技迅猛发展,许多城市兴建了高科技园区,大量的高技术设备被引进各大高科技园区。现代高技术设备对工作场地的地球物理环境要求苛刻,特别是对环境振动非常敏感,环境振动会使多种精密仪器不能正常工作。地下铁道是现代化城市...
何向东陈锋雷军陈祺福王力伟潭毅培刘锡达梁海华盖增喜安金珍
应用Lg波Q值研究地壳本征衰减的深度
Lg波是一个复杂的含高频P和S波能量的短周期地壳导波,其群速度一般在3.0~3.5km/s,频率主要集中于0.5~5Hz(Press and Ewing, 1952),是区域震相中强度最为突出、能量最大的震相。由于Lg波...
罗毅盖增喜
关键词:LG波
文献传递
机器学习在地震学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8
2021年
理解并预测多尺度、高维度和非线性的地震学现象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科学任务.与日俱增的海量观测数据降低了信息收集和信息解读之间的耦合程度,增加了信息解读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然而,伴随大数据一同来临的还有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机器学习.机器学习突出的隐式关系提取和复杂任务处理能力推动着研究学者们不断将机器学习的应用推向更广阔的领域.本文介绍了地震学中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及其应用范围,讨论了人工智能与地震数据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杨旭杨旭李永华
关键词:地震学特征提取神经网络
华南地区上地幔P波三维速度结构和动力学意义:来自有限频层析成像的证据被引量:8
2020年
利用155个宽频带流动地震仪记录的连续地震波形数据,通过有限频层析成像技术,反演获得了华南地区上地幔的高分辨率P波三维速度模型.结果显示,大致以江南造山带为界,研究区域南部的华夏块体的大部分区域上地幔存在一个清晰的低速异常构造,而研究区北部的扬子克拉通的大部分区域上地幔则存在高速异常结构,并且这些速度异常体都向下延伸到地幔转换带.一个重要的结果是在(27°N,118°E)处观测到通过410-km界面的上涌流,并且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向西和向北扩展,显示为华夏块体深部200~400 km深度的大范围低速异常,可能为华夏块体广泛分布的新生代岩浆活动提供深部来源.更重要的是华夏块体通过410-km界面上涌流在上涌的过程中向北延伸,越过江南造山带“侵入”到扬子克拉通的南部地区,造成了扬子克拉通较厚的岩石圈对应的高速异常体向南倾斜的假象.最后,位于117°E(郯庐断裂的南端)以东的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已经被“活化”,即被来自南部热的软流圈物质替而代之.同时,推断在华夏块体下方地幔转换带内低速异常体可能是与海南地幔柱有关.海南地幔柱和(27°N,118°E)410-km界面上涌流的关系还有待于今后更大范围地震台阵反演研究进行验证.
曲平陈永顺于勇盖增喜李秋生董树文
关键词:成像
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5.4级地震序列的破裂过程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陈学忠盖增喜周仕勇郭铁栓朱令人
关键词:岫岩地震地震序列震源
利用基于全球三维模型的反投影方法研究2016年Mw 7.8级新西兰地震被引量:5
2018年
基于三维地球模型,分别使用南美洲和亚洲的远场P波数据资料,对2016年11月13日Mw 7.8级新西兰地震的破裂过程进行反投影成像分析。结果显示,该地震是破裂方向为东北的单边破裂,破裂长度约为140 km,延伸至海中,破裂速度约为1.65 km/s。该地震的高频能量释放有两个阶段,分别为20~40 s和60~80 s,其中第二阶段为能量释放的主要阶段,该阶段的低频能量聚束分布与该地震的矩心位置较为一致。从南美洲数据得到的高频破裂分布与地面峰值加速度的结果较为一致。通过对比分析南美洲和亚洲数据的结果,指出在反投影分析中,为了获取更精确的高频破裂细节,应尽量选取位于三维不均匀性较弱区域的台阵数据,以增强高频信号的相关性。
刘志鹏宋超盖增喜
多台阵反投影方法研究2016年厄瓜多尔M_W 7.8地震子事件及破裂过程被引量:1
2017年
2016年4月17日,厄瓜多尔地区发生MW7.8的破坏性地震,震中位于0.353°N,79.925°W.为了得到此次地震详细的震源破裂过程,利用多台阵反投影方法,使用欧洲、北美中西部、阿拉斯加和南美四个台阵的远场P波垂直分量数据分别进行反投影,并将各个台阵的结果进行加权叠加后获得了本次地震的破裂时空分布.成像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是一次以向西南单侧破裂为主的事件,破裂持续时间约为50 s,总体破裂大致为边长为83 km的正方形区域.整个破裂过程包含四个子事件,其中能量最大的子事件位置位于震中以南65 km处.
董佳慧盖增喜
SS前驱震相有限频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首先,根据有限频原理计算SS前驱震相的边界敏感核,分析SS前驱震相对间断面起伏状况的敏感性。然后,利用SPECFEM软件正演间断面存在起伏扰动下的SS前驱震相波形,得到其到时扰动量,与利用有限频敏感核计算得到的到时扰动量相比较,说明有限频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SS前驱震相的波前愈合效应。最后,利用边界敏感核反演界面起伏状况,展示当考虑SS前驱震相的有限频效应时,可以更好地恢复界面起伏的真实状况。研究结果为正确利用SS前驱震相反演地幔间断面起伏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宫健华盖增喜
关键词:地幔间断面转换带射线理论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