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寅

作品数:22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文学
  • 4篇文学批评
  • 3篇代文
  • 3篇文本
  • 2篇中国古代文学
  • 2篇中国古代文学...
  • 2篇审美
  • 2篇诗歌
  • 2篇思维
  • 2篇宋词
  • 2篇网络文学
  • 2篇文本意义
  • 2篇媒介
  • 2篇古代文学
  • 2篇古代文学批评
  • 2篇方法论
  • 2篇本意
  • 1篇大义
  • 1篇大众
  • 1篇大众化

机构

  • 2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1篇白寅
  • 6篇杨雨
  • 3篇王晓东
  • 2篇张萌
  • 1篇何泽仪
  • 1篇余俊

传媒

  • 5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求是学刊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学术界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社会科学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新疆社会科学
  • 1篇娄底师专学报
  • 1篇湖南商学院学...
  • 1篇长沙铁道学院...
  • 1篇湖南第一师范...
  • 1篇当代教育论坛...
  • 1篇铜仁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传媒时代的汉语诗歌被引量:3
2008年
媒介革命已经成为催动新世纪中国文学转型的技术引擎,但这一语境中的汉语文学能否真正延伸成为一个文学发展的历史节点,推进转型中的文学健康前行,还需要确立起它自身发展的建设维度,如调整对文学的理解方式、注重艺术质素的价值赋予、重视"换笔"后的艺术创新等。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用新的技术传媒重铸文学历史,在媒体的新变中创造文学的新景。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对数字媒介语境下的中国文学转型问题作了不同角度的探讨,期望能对网络传媒时代的汉语文学研究有所启迪。
白寅
关键词:汉语诗歌传媒时代数字传媒媒介传播普通民众
数字媒介下文学主体身份的转型
2007年
白寅
危机传播中新闻媒体的放大器效应及行为选择被引量:12
2011年
在危机传播情态下,新闻媒体有三种行为选择策略:一是采取放任的危机报道行为;二是利用反复核实甄别的负反馈手段,尽量缩小报道与事实之间的"失真"程度;三是隔绝危机信息。这三种不同的行为策略带给各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弊。通过对危机组织、社会公众、政府部门以及媒体本身在危机传播中的利弊博弈分析,可以发现,对各方利益受损最小化方案就是由新闻媒体对危机事件进行及时而准确的报道。各利益主体必须学会通过媒体向利益相关者宣示自己的危机管理措施,表达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利用媒体塑造组织形象,以期转危为安、化危为机。
白寅余俊
关键词:危机公关新闻媒体利益相关者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的体悟型思维被引量:3
2006年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强调在对文本的接受过程中,略过读者和作品—作家之间时空因素、文本因素等等物质隔阂,直接透过语言层面寻求一种心理共鸣的直觉感悟。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的“滋味说”、“妙悟说”以及“微言大义说”等都是这种思维机制的典型产物。而所谓体悟型思维,主要表现为一种对作品的接受模式,它是文学批评活动的第一步。
杨雨白寅
关键词:滋味说妙悟说微言大义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系统型思维
2006年
按照认知理论的观点,对作品的解读实际上就是批评者构建意义系统的过程。这一系统是个复杂而丰富的认知—判断体系。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突出地体现了这种系统型思维。就横向而言,它把文学作品同其他意识形态领域的精神产品联系起来,把文学活动同其他人类活动联系起来;就纵向看,它把文学作品看成是历史系统和意义系统的统一:作为历史的系统,它特别重视作品间的相互传承和影响;作为意义系统,它重视文本内部的多层象征和隐喻。纵向的系统型思维对作品的解读路径又分为上位路径和下位路径两种取向;上位取向服从于比它更上一层系统的规律;下位取向主要是把一个作品看成一种由这样三层意义构成的寓言系统:一是文字词典意义,二是隐含的比喻意义,三是由比喻意义而导致的读者更深层次的联想。
杨雨白寅
关键词:言外之意
网络诗歌创作主体论
2008年
广义的"网络诗人"是指"上了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网络影响的诗人。"受到网络影响"主要是来自两方面的:一方面是网络技术,如多媒体、超文本链接技术对诗人创作的影响等等;另一方面则是网络诗歌受众的文学素养、审美趣味反过来对诗人将在网络上发表什么样的作品、得到什么样的反响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无论是不具备职业诗人头衔的"民间行吟者",还是以专业写作为职业的"精英"诗人,其共同点是都应该具备"才识胆力"的基本素质,对客观世界有着敏锐而丰富的内心体验。"一举成名天下知"是众多网络诗人的角色期待,但网络诗人只有洗涤了急功近利的尘障之后,才能最终沉淀下来,穿透一切浮躁和喧哗的表象,以"绝假纯真"心灵倾诉在网络诗坛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杨雨白寅
关键词:网络诗歌精英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两个深刻矛盾及其解决方案——兼从中西方招生制度的不同论我国高校课程体系设计的多元化
2008年
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后,必然带来两个深刻的矛盾:首先,是国家对创新型杰出人才的需求与社会对本科人才需求多元化之间的矛盾;其次,是大学生的人生自我设计的多元化与高等院校培养规格的单一性之间的矛盾。产生这两个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统一招生制度和高校单一的培养规格要求。而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是建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以及设置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白寅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课程体系
诗·隐·禅——略论禅宗之于王孟诗派的影响
2001年
从禅宗对于中国诗歌、尤其是对于王孟诗派的影响着手讨论王孟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以禅入诗,诗中有禅,以禅喻诗,禅思与隐逸思想的契合,使王孟诗派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人格、隐逸思想和审美理想,进而成为有唐一代审美主流之一。
白寅
几个重要的传统文学批评文本的传播学解析
2006年
对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所呈现出的以漫话、感悟为主的理论建构特征,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不善于进行严密的逻辑思考,理论表述上也不习惯于建构完整的逻辑体系。这个观点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文本形态和话语特征并非完全由人的思维方式所决定,而是由批评文本具体的生成过程决定的。所谓文本生成过程,是指文学批评的文本是在一定的时空序列下呈现的具体的完成程序:这个程序是由批评的主体——批评家的思考、读者的接受状态、批评的客体——所批评的作品、作家或文学现象以及批评的载体——媒介、语言、文字等要素根据时空序列的要求而组合的。这种组合作用的机制实际上是传播学意义上的:传播的结果和效果是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信源)、接受者(信宿)、媒介三大因素以及传播环境互动的结果。就文学批评而言,其传播结果——批评文本的形成以及传播效果——批评观点在读者心目中的评价是由作者(传播者即信源)、读者(接受者即信宿)、创作手段、发布材料(媒介)以及创作环境互动的产物。在这些因素的纠结中,其作用机制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个是批评主体的动机层面,也就是批评家的批评目的,这个层面大致决定了批评的主题与内容;第二是批评的接受层面,批评家设定的批评接受者决定了他可能采用的话语风格和表述方式;最后是批评的环境层面,批评活动所发生的具体环境决定了批评文本所能采取的最终形式。根据这样的原理,我们选择了在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而其文本形态又各呈特色的几个批评文本:《文心雕龙》《、诗品》《、六一诗话》和《沧浪诗话,》具体考察其传播目的、传播对象、传播情境等要素,在一般的话语行为模式分析基础上,从形式选择自由度、思想独创性、具体表
白寅王晓东
关键词:文学批评文本形态
论文化产品的基本特征被引量:12
2006年
文化产品都是象征性产品,因为它们都必须用象征符构成自己的产品形态。文化产品的象征性决定了顾客的选择趣味,消费者选择什么样的文化产品,取决于他对于这类文化产品的象征符熟悉的程度。深刻理解文化产品的象征性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文化市场上许多特有的现象:由于人类的象征性经验总是不断积累的,人们会随着年龄增长、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经验的体会而不断地理解更多的象征性语言。人类既有的象征性认知结构与新的象征性认知会形成良好的适配性。按照这个原理,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也会因为自身象征性经验的积累而不断产生新的文化需求,以替代以往的消费结构。象征性互动在文化市场上也具有特殊的作用,一方面,消费者是通过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来不断构建社会文化产品的传播形态,另一方面,被消费了的文化产品把新的象征符体系和象征性价值留在了消费者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不断改变着消费者的文化传播内容和行为,也进而不断改变着整个社会的文化结构、文化观念甚至文化资源的配置。按照这个原理,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文化产品的输出总是履行着文化扩张的使命。文化产品的象征性还决定了文化产品具有的其他一系列特有属性:首先是体现在使用这些象征符的传播者的语用意义上的创意性,第二是体现在产品的象征价值出现增值的价值延递性,第三是因价值延递而形成的文化资源再生或增殖的资源反哺性,第四是通过通过象征性互动而承担重大社会文化责任的意识形态性。总之,文化产品的上述特性提醒我们,文化产业的运作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完全市场化的,即便是属于市场运行的部分,也因为其上述讨论的市场和产品的各种特殊品格,也应该具有和一般产品市场运行不同的模式和规律。
白寅何泽仪
关键词:文化产品象征性创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