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徵
-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长沙市科技局创新平台项目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生物学更多>>
- 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
- 本文利用2000-2005年辽宁省的能源利用数据,分析了辽宁省的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消耗强度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动规律,能源利用过程中的CO:排放量,各能源类型对大气CO2的贡献率,探索辽宁省节能和CO2减排的技术与对策。...
- 田徵
- 关键词: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效率CO_2排放节能对策
- 文献传递
- 广州市十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被引量:10
- 2009年
- 为了探讨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规律,在广泛收集资料和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广州10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在108.35~151.85t C·hm-2,其中乔木层碳密度在10.85~48.86t C·hm-2,0~60cm土壤层在87.74~99.01t C·hm-2,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大气流向植被层的碳流量为4.41~9.15tC.hm-2·a-1,植被层流向土壤层的碳流量为0.74~2.06t C·hm-2·a-1,土壤层流向大气层的碳流量为3.94~5.42tC·hm-2·a-1,即系统从大气净吸收碳在0.47~4.97t C·hm-2·a-1之间.各种林分的净系统生产力不同,阔叶林大于针叶林,混交林大于纯林,天然次生林大于人工林.
- 康文星田徵何介南崔莎莎
- 关键词:碳密度碳通量碳循环森林生态系统
-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3
- 2010年
-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导致大量排放CO2致使我国面临的环境压力和国际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节能减排已是我国应认真对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综述了我国能源研究领域中的最新进展与动态,对我国的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耗、能源领域中的温室气体排放、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CO2排放量的关系,以及节能潜力、技术和对策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基于当前能源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能源领域中应研究的方向及节能减排的有关对策。
- 康文星田徵何介南
- 关键词:生态学能源利用率能源结构能源消费
- 洞庭湖白沙洲4种植被系统与大气中碳素交换被引量:5
- 2010年
-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现象及其相应的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致使人类面临严峻的挑战,全球环境问题已备受瞩目。湿地碳循环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湿地系统与大气中碳素的交换,有助于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在生物量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测定的基础上,对洞庭湖白沙洲湿地4种主要植被系统与大气碳素交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芦苇和苔草3种植被系统净生产力吸收大气中碳量分别为9.88、6.83.thm-.2a-1和4.07.thm-.2a-1,土壤排放碳量(包括CH4中的碳素)分别为3.08、2.79.thm-.2a-1和2.80t.hm-.2a-1,3种植被系统每年净吸收大气中的碳6.80、4.07t.hm-.2a-1和1.27t.hm-.2a-1,都是大气CO2的汇;黑藻与竹叶眼子菜混交群落净生产力吸收大气碳1.23.thm-.2a-1,土壤排放的碳1.32t.hm-.2a-1,该系统每年向大气净排放0.09t.hm-.2a-1,是一个弱的CO2排放源;将CH4温室效应是CO2的21倍折算成CO2量,杨树林土壤排放CO2量(包括CH4折算成CO2量)为16.19t.hm-.2a-1,比植被净生产力吸收的少16.64t.hm-.2a-1,对大气温室效应而言,该系统是温室气体的汇;芦苇、苔草以及黑藻与竹叶眼子菜混交群落土壤排放CO2量(包括CH4折算成CO2量)分别是43.68、39.19t.hm-.2a-1和32.22t.hm-.2a-1,比植被净生产力吸收的还多20.60、24.27.thm-.2a-1和27.71.thm-.2a-1,对大气温室效应而言,这3种湿地植被系统都是温室气体排放源。
- 谭三清康文星何介南田徵崔莎莎胡燕平
- 关键词:湿地CO2CH4碳汇功能
- 辽宁省能源消费结构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利用2000~2005年辽宁省的能源数据,分析了辽宁省的能源消费结构和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0~2005年辽宁省能源消费总量10 738×104 tce~14 896×104 tce,占全国每年消费量的6.61%~7.83%,在我国各省市的能源消费中居4~6位;辽宁省消费的能源由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和生物质能源的构成,它们在消费能源总量的比重分别是46.17%~48.62%、42.59%~43.85%、1.11%~2.03%、0.02%~0.47%和6.33%~8.09%,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原煤、原油为主;原煤和原油的年平均消费量增长率基本相近分别是7.47%和7.27%,水电能源年平均增长率最大212.60%,是原煤的28.46倍,原油的29.24倍,天然气年消费量变化整体趋势下降,年平均下降率为3.42%,生物质能源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98%;水电能源利用在成倍的增加,表明辽宁省的能源结构在发生内部改变,由污染型的能源转向清洁型能源。但由于水电能源在总能源中所占的比例实在太少,2000和2001年只占总能源的2/1000,2005年也还不到0.5%,因此,远没有改变原煤和原油占主导地位的能源结构。
- 田徵康文星何介南
- 关键词:能源能源结构能源消费
- 广州市农作物系统与大气的CO_2交换被引量:6
- 2009年
- 在广泛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广州市各种农作物系统与大气CO2交换。分析了各种农作物系统净生产力吸收CO2的能力和碳汇功能大小。结果表明:2005年广州市8种农作物系统作物净生产力吸收CO24 032 366t.a-1,其土壤CO2排放3981753t.a-1,吸收大于排放,对大气CO2而言,整个农作物系统是一个弱的碳汇;水稻、甘蔗、木薯和果用瓜4种连作或高杆作物系统每年作物净生产力吸收CO2量大于土壤CO2的排放量,系统具有较大的碳汇功能,花生、大豆、花卉和蔬菜4种矮杆作物系统每年作物净生产力吸收CO2量小于土壤CO2的排放量,系统起着碳源作用;果实或经济产量生长在地上部分的作物其单位面积吸收CO2能力比果实(块根)生长在地下的作物大;除花生在生育期间生物量吸收CO2量少于同期土壤排放以外,其余7种作物在生育期间生物量吸收CO2的量大于同期土壤排放,大多数农作物在生育期间具有碳汇功能,在撂荒期才体现碳源作用。
- 何介南康文星田徵赵仲辉田大伦邓湘雯
- 关键词:碳排放碳吸收碳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