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铭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毒素
  • 3篇棉花
  • 3篇黄萎病
  • 3篇黄萎病菌
  • 3篇黄萎病菌毒素
  • 3篇病菌
  • 3篇病菌毒素
  • 2篇抗病
  • 2篇抗病鉴定
  • 1篇亚家族
  • 1篇油菜
  • 1篇油菜苗
  • 1篇油菜苗期
  • 1篇植物
  • 1篇植物转录因子
  • 1篇生物功能
  • 1篇联合法
  • 1篇酶系统
  • 1篇苗期
  • 1篇结构特点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王铭
  • 4篇王学德
  • 4篇范凯
  • 2篇袁淑娜
  • 2篇臧丽丽
  • 1篇崔鹏
  • 1篇许玲
  • 1篇周伟军
  • 1篇李凤
  • 1篇申浩
  • 1篇杨素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黄萎病菌毒素联合法鉴定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黄萎病菌是危害棉花最严重的病菌,又属于被检疫的病菌,田间接菌鉴定棉花抗病性受到检疫的限制,通过比较多种鉴定棉花抗黄萎病的方法,提出一种使用黄萎病菌毒素进行联合鉴定的方法,以替代传统病圃鉴定法。【方法】将待测棉花品系种植于人工气候室内,以常规管理模式培养棉苗,在21 d后将所种植棉苗的根部放入黄萎病菌毒素中浸泡,浸泡72 h时统计病情指数;在待测棉花品系的盛花期取棉株倒数第三片叶片,用打孔器在叶片上取10—20个直径约1.5 cm的叶圆盘,将所取叶圆盘浸泡于黄萎病菌的毒素当中,经过24 h后观察所浸泡的叶圆盘黄化程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综合上述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对待测棉花品系的黄萎病抗性作出评价。【结果】通过对多种鉴定方法的比较,毒素蘸根法、无底塑钵菌液浇根法和菌液蘸根法所需的鉴定时间较长,而毒素浸根法和毒素浸泡叶圆盘法所需鉴定时间较短;在应用毒素浸根法进行鉴定时,最适毒素浓度为15μg·m L-1,在此浓度下,毒素浸根法的鉴定结果与田间病圃法鉴定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4(P<0.01);在使用毒素浸泡叶圆盘法进行鉴定时,浸泡叶圆盘的最适毒素浓度为18μg·m L-1;在应用毒素浸泡叶圆盘法鉴定时,应于盛花期选取待测棉花的倒三叶的叶圆盘进行鉴定,其鉴定结果与常规病圃法鉴定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2(P<0.01);2013年和2014年两年的试验结果证明联用毒素浸根法和毒素浸泡叶圆盘法的鉴定结果与常规病圃法的鉴定结果相关系数较高。2013年其与常规病圃法的鉴定结果相关系数为0.94(P<0.01),2014年为0.95(P<0.01)。【结论】通过联用毒素浸根法和毒素浸泡叶圆盘法可以准确、环保、便捷地鉴定棉花抗黄萎病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传统的病圃鉴定法,其结果比用单一鉴定方法更为准确可靠。
王铭臧丽丽范凯李凤袁淑娜申浩王学德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
草除灵对甘蓝型油菜苗期生理生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为探明草除灵作用的生理机制及其胁迫下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耐性差异机制,以浙大619、浙大622为试验材料,对苗期油菜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草除灵,采用生理生化分析方法、叶绿素荧光技术和超显微技术,探究草除灵对甘蓝型油菜苗期生理生化特性以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5 g·L^(-1))的草除灵对2个油菜品种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当草除灵浓度大于5.0 g·L^(-1)时,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油菜生长受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加,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值显著下降,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加剧,活性氧积累增多,叶绿体、线粒体等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受损,且浙大619的抗草除灵胁迫能力高于较敏感品种浙大622。因此,本研究明确了草除灵对甘蓝型油菜安全性的影响,这对该除草剂的田间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臧丽丽许玲王铭崔鹏杨素徐建祥周伟军
关键词:油菜草除灵净光合速率抗氧化酶系统超微结构
植物转录因子NAP亚家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4年
植物转录因子NAP(NAC-Like,Activated by AP3/PI)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控制叶片衰老以及响应外界环境胁迫等功能有关的转录因子,是NAC(NAM、ATAF1/2和CUC2)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也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转录因子NAP在结构上具有NAC家族的保守结构,即在N端具有保守的NAC区以及在C末端具有相对多样性的TAR区,但也有不同于其它NAC亚家族的一些特点,如其TAR区也有一定的保守性等;同时,NAP亚家族的基因表达产物主要集中在细胞核中,表明转录因子NAP是一个核蛋白;再者转录因子NAP的基因主要包括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自从第一个转录因子NAP于1998年由Robert等在拟南芥中对控制花发育的AP3/PI的靶基因进行研究时发现以来,目前已在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竹子、葡萄、番红花等植物中相继发现,表明NAP是存在于植物界中的一个特有的转录因子。转录因子NAP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广泛参与植物种子、根、花等的生长发育,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与此同时,转录因子NAP也在叶片凋亡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叶片在衰老过程中涉及到的大分子物质的降解以及营养物质的再分配等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且,转录因子NAP对包括干旱、盐渍、冷害等外界环境胁迫有一定的响应,是一类参与调控植物体内各种生理反应的关键因子;同时,转录因子NAP也与植物尤其是农作物的品质有密切的关系,这也为农作物育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最新研究表明,NAP主要受脱落酸和乙烯调控,已发现一个定位在高尔基体的PP2C家族中的成员SAG113为转录因子NAP的一个直接的靶基因,而且发现SAG113在控制气孔运动方面尤其是在衰老叶片中可能是ABA调控中的一个负调控元件,通过酵母杂交试验以及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技术得出转录因子NAP受到AB
范凯王学德袁淑娜王铭
关键词:NAP结构特点生物功能
黄萎病菌毒素在棉花抗病鉴定和遗传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棉花黄萎病还是一种土传维管束真菌病害,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维管束系统病害.而且其落叶型菌系致病力极强、在土壤内可存活多年,难以根除,用农药防治很难取得显...
王铭张改霞范凯王学德
黄萎病菌毒素在棉花抗病鉴定和遗传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正>棉花黄萎病还是一种土传维管束真菌病害,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维管束系统病害。而且其落叶型菌系致病力极强、在土壤内可存活多年,难以根除,用农药防治很难...
王铭张改霞范凯王学德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