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英德

作品数:67 被引量:486H指数:12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4篇溃疡
  • 13篇结肠
  • 12篇结肠炎
  • 12篇溃疡性
  • 11篇溃疡性结肠炎
  • 8篇炎症
  • 8篇炎症性
  • 8篇炎症性肠病
  • 8篇肠病
  • 7篇细胞
  • 6篇慢性
  • 6篇肝硬化
  • 5篇综合征
  • 5篇疗效
  • 5篇静脉
  • 5篇克罗恩
  • 5篇克罗恩病
  • 5篇教学
  • 5篇功能性消化不...
  • 4篇血清

机构

  • 56篇大连医科大学...
  • 12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大连大学附属...
  • 2篇大连大学
  • 2篇大连医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教育...

作者

  • 67篇王英德
  • 20篇唐海英
  • 17篇毛靖伟
  • 15篇谭晓燕
  • 11篇朱磊
  • 8篇刘丽娜
  • 7篇段志军
  • 6篇李春艳
  • 5篇卢书明
  • 5篇诸葛宇征
  • 5篇赵钢
  • 4篇杜建玲
  • 3篇孟华
  • 3篇王莺燕
  • 3篇王锋
  • 3篇李娜
  • 3篇张延军
  • 2篇梁丽娜
  • 2篇牟希亚
  • 2篇解静慧

传媒

  • 8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胃肠病学和肝...
  • 4篇中华消化杂志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医师进修杂志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13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评价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立新)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探讨治疗FD的有效途径。方法将96例确诊FD并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48),在其他治疗相同的基础上,治疗组予盐酸伊托必利10mg每日3次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每日晨口服1片;对照组予盐酸伊托必利口服,4周后症状评估及SDS、SAS评分。结果两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有效率91.7%和54.2%(P<0.05),SDS、SAS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盐酸伊托必利可有效缓解FD症状,可用于临床FD的治疗。
王伟王英德
关键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功能性消化不良盐酸伊托必利
慢性胃炎患者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根除率的影响
常渊媛谭晓燕毕俭朱磊毛靖伟唐海英王英德
炎症性肠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5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明确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或克罗恩病(CD)的患者165例,及相同例数同期入院的慢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通过胃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方法检测Hp感染情况,比较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有无差异。结果 UC患者149例(男性70例),CD患者16例(男性9例)。UC组和CD组患者Hp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与UC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1组(病变范围为直肠)Hp感染感染率与E2组(病变范围为左半结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3组(病变范围为广泛结肠及全结肠)Hp感染率与E1、E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D患者Hp感染率较慢性胃炎患者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CD组较UC组Hp感染率低,UC患者中全结肠受累患者HP感染率比部分结肠受累者低,HP感染可能对IBD的发生起保护作用。
石婷婷朱磊王英德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幽门螺杆菌
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被引量:27
2013年
加强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需要;是深入了解患者病情、实现正确诊断的需要;是提高研究生临床技能的需要。分析目前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共同能力培养的困境,提出提高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对策:加强综合能力培训,拓宽研究生视野;重视医德教育,建立正确的医德观念;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提倡换位思考,提高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
李春艳段志军王莺燕孟华卢书明刘丽娜王英德杜建玲
关键词:医患沟通能力和谐医患关系医德教育医学人文精神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同批测定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FD组)和健康志愿者(HC组)空腹血浆胃动素(MTL)及生长抑素(SS)的浓度。结果:FD组的MTL水平明显低于HC组,而FD组的SS水平明显高于H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D患者存在促胃肠运动和抑制胃肠运动激素的分泌失调,这些胃肠激素分泌失调可能在F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唐海英王英德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激素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与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胃体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
2005年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癌胃大部切除与胃体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GED)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的方法测定了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20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胃体GED情况。Hp的测定采用1min快速尿素酶法14C呼气试验法。结果(1)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中,12例存在轻度~中度胃体GED,占60%;20例慢性胃炎中,7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35%。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在10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6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60%;在10例慢性胃炎无Hp感染中,只有1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10%;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3)在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Hp感染的患者中,8例存在轻度~中度胃体GED,占80%;在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未合并Hp感染的患者中,4例存在轻度的胃体GED,占40%,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和Hp感染患者,胃体GED发生率增加,发生恶变的发生率更高。
王英德于吉明张可唐海英诸葛宇征
关键词:胃体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癌不典型增生黏膜
树突状细胞、调节性T细胞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0年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免疫因素参与了IBD的发病,其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作用不可低估。本文通过探讨DC、Treg及这两种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IBD的影响,使我们能更进一步认识IBD,为研究和治疗这一疾病提供新的切入点。
毛靖伟唐海英王英德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树突状细胞调节性T细胞
粪便钙卫蛋白、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的价值比较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比较粪便钙卫蛋白(FC)与血清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共80例,UC患者42例,非炎症对照组38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pANC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定量检测FC浓度。结果 FC浓度在UC患者中明显高于对照组(466.38μg/gvs.117.55μg/g,P<0.05)。pANCA在UC患者中表达的阳性率为47.6%,对照组中无阳性者。UC患者FC浓度与血清pANCA的表达无相关性(P=0.632)。结论 FC在UC的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作为UC确诊之前的一项简单而又无侵入性的筛查指标;血清pANCA在UC的诊断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由于其较低的阳性率不适于将其作为UC的筛查指标。
张颖王英德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粪便钙卫蛋白
回顾性分析溃疡性结肠炎115例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治疗和疗效.方法:收集2012-07/2014-07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UC患者115例,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 5例U C中,男女比例为1.5 6∶1.0 0(P<0.0 5),发病高峰年龄为5 0-5 9岁(27.83%),以轻中度为主(83.48%),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68.70%)为主,主要症状有黏液脓血便(83.48%)和腹痛(72.17%),病变部位以全结肠(33.04%)为主.血小板(platelet,PLT)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水平与UC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病情越重,其水平越高(均P<0.05).英夫利昔单抗治疗中重度U C缓解率为50%,治疗后血沉(e r y t h r o c y t e s e d i m e n t a t i o n r a t e,E S 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UC病变范围广泛,PLT及WBC可用来评价UC病情严重性,英夫利昔单抗治疗中重度UC疗效确切.
谭晓燕毛靖伟王英德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回顾性分析血液学指标英夫利昔单抗
选择性白细胞吸附疗法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赵青毛靖伟谭晓燕毕俭朱磊唐海英王英德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