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林纤

作品数:25 被引量:120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蛋白
  • 6篇血吸虫
  • 6篇吸虫
  • 5篇疫苗
  • 5篇日本血吸虫
  • 5篇免疫
  • 4篇微阵列
  • 4篇微阵列比较基...
  • 4篇基因
  • 4篇基因组
  • 4篇基因组杂交
  • 4篇比较基因组杂...
  • 3篇单个核细胞
  • 3篇蛋白质
  • 3篇蛋白质组
  • 3篇蛋白质组学
  • 3篇胎儿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机构

  • 12篇中南大学
  • 12篇重庆医科大学
  • 7篇深圳市人民医...
  • 3篇湖南省肿瘤医...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作者

  • 25篇王林纤
  • 7篇易新元
  • 7篇涂植光
  • 6篇唐连飞
  • 6篇曾宪芳
  • 5篇齐素文
  • 4篇蔡春
  • 4篇陈欲晓
  • 4篇张顺科
  • 4篇张艳亮
  • 3篇戴勇
  • 2篇杨金凤
  • 2篇肖高明
  • 2篇张先红
  • 2篇陈跃军
  • 2篇刘哲亮
  • 2篇黄东
  • 2篇邬娇
  • 2篇章洁
  • 2篇陈师

传媒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中国寄生虫病...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肿瘤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检验医学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5
  • 7篇200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肺鳞癌来源肺癌干细胞原代培养:数量及功能变化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研究显示可从肺癌细胞系中分离出肺癌干细胞,但对于从新鲜肺鳞癌标本中原代培养肺癌干细胞的报道较少。目的:探索从新鲜肺鳞癌组织标本中分离肺鳞癌干细胞的可行方法,及其在原代培养过程中的数量和功能变化。方法:借助胶原酶消化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和Hoechst33342染料外排法初筛SP细胞,将初筛细胞置于条件培养基分离培养,后续应用流式细胞分析及分选技术,进一步分离纯化肺鳞癌干细胞。实验结合CD133和CD44鉴定目标细胞,计数第1代和第4代肺癌干细胞的CD133+、CD44+和CD133/CD44双阳性细胞数;检测第1代和第4代肺癌干细胞的单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平板集落形成能力和细胞球形成能力。结果与结论:传代培养第4代肺癌干细胞的CD133+、CD44+和CD133/CD44双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第4代和第1代的CD133+和CD133/CD44双阳性细胞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第4代和第1代肺癌干细胞的CD44+细胞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第4代细胞的单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平板集落形成能力和细胞球形成能力比均明显强于第1代肺癌干细胞。实验初步从肺鳞癌患者新鲜肺组织标本中分离培养并获取干细胞样肺鳞癌细胞,且在体外稳定快速扩增,为进一步研究肺鳞癌干细胞的异质性和耐药性奠定基础。
刘哲亮邬娇王林纤陈跃军吴冠宇肖高明
关键词: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肺癌干细胞原代培养细胞鉴定
鞘内泵入吗啡和倍他米松治疗CIBP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鞘内连续注射吗啡联合倍他米松治疗癌性骨痛(cancer-induced bone pain CIBP)的机制。方法:癌性骨痛患者126例,随机分为2组:吗啡组Morphine(M组),鞘内泵入单纯吗啡;吗啡联合倍他米松组Betarmethasone(B组),鞘内泵入吗啡和倍他米松(1 mg/周),患者均行椎管内镇痛药物输注港皮下植入术。手术前、手术后第1、3、7天评定疼痛缓解程度、生存质量评分和SF-36量表,手术后第7天测定血浆内啡肽、血浆胃动素和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结果:B组爆发痛的次数少于M组(P<0.05);静息卧床时两组疼痛都得到缓解NRS评分<2分,两组比较(P>0.05);B组下床活动后疼痛次数对比吗啡组明显减少(P<0.05);SF-36量表各维度比较B组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7天,血浆内啡肽水平,两组比较(P>0.05);血浆胃动素B组高于M组(P<0.05);脑脊液中PGE2、SP、CGRP浓度M组高于B组(P<0.05)。结论:鞘内泵入吗啡联合倍他米松对比鞘内泵入吗啡治疗癌性骨痛,爆发痛的次数减少,改善胃肠动力,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脑脊液中PGE2、SP、CGRP浓度低于鞘内注射吗啡组,可减轻吗啡耐受,增强了镇痛效果。
张先红黄东杨金凤杨弘彪唐轶徇刘景诗黄玉梅陈师王林纤彭海燕
关键词:倍他米松癌性骨痛吗啡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产前诊断8p23.1重复综合征胎儿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一完全性心内膜垫缺陷(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s,ECD)和右手轴前六指畸形患儿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化(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在分子细胞遗传诊断中运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对胎儿及其父母进行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运用array-CGH芯片对患儿进行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扫描和分析,实时定量PCR对array—CGH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显示胎儿和父母的核型均正常。array—CGH结果显示8p23.1嗅觉受体/防卫素重复(ORDRs)之间存在大约1.43Mb的重复(位于10245882~11676699bp)。实时定量PCR证明array—CGH的结果是准确的。结论与传统的细胞遗传分析方法相比,array—CGH具有高分辨率、高特异性和高准确性等优点。
张艳亮戴勇涂植光李启运王林纤张丽曾君林秀华刘士龙
关键词: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产前诊断
日本血吸虫Sj31核酸疫苗联合IFN-γ重组质粒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的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干扰素 γ重组质粒对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核酸疫苗在小鼠抗血吸虫作用的影响。 方法 将小鼠干扰素 γ基因PCR扩增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以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1 IFN γ ,并与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真核表达质粒VR10 12 Sj3 1一同免疫小鼠。小鼠分为 4组 ,其中实验组每鼠同时肌注VR10 12 Sj3 1及pCDNA3 1 IFN γ各 10 0 μg ,3个对照组分别为VR10 12 Sj3 1肌注 10 0 μg ,pCDNA3 1 IFN γ肌注 10 0 μg和载体VR10 12及pCHAN3 1肌注各 10 0 μg。共免疫 3次 ,每次间隔 2周。于末次免疫后两周免疫组化检测表达质粒在小鼠肌细胞的表达 ,于末次免疫后 3周经小鼠皮肤攻击感染 40± 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 45d后杀小鼠计算减虫率。 结果 VR10 12 Sj3 1及pCDNA3 1 IFN γ均在小鼠肌细胞表达 ,日本血吸虫Sj3 1核酸疫苗联合IFN γ重组质粒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 2 7 3 7%的减虫率 ,与日本血吸虫Sj3 1核酸疫苗单独免疫组比较减虫率显著 (P <0 0 5 )。 结论 IFN
陈欲晓易新元曾宪芳唐连飞王林纤蔡春袁仕善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IFN-Γ重组质粒小鼠保护性免疫
日本血吸虫雌虫抗原模拟表位的筛选及免疫保护性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筛选日本血吸虫雌虫抗原的模拟表位 ,并探讨其抗日本血吸虫的免疫保护效果。 方法 用日本血吸虫雌虫免疫兔血清IgG作配体对噬菌体随机 12肽库进行 3轮亲和筛选 ,随机挑取 18个噬菌体克隆用Dot ELISA检测其特异性 ,并对其中的 4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别在 0、2、4周用混合噬菌体克隆免疫小鼠 3次 ,第 6周每鼠经腹部感染 4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 ,42d后剖杀冲虫 ,计数虫数和每克肝卵数。 结果 经 3轮筛选 ,特异性噬菌体富集了 2 0 0多倍 ,随机挑取的 18个克隆经Dot ELISA鉴定有 17个能与雌虫抗原免疫兔血清呈阳性反应。DNA自动测序的 4个序列与GenBank的已知序列均无同源性。与对照组相比 ,混合噬菌体克隆免疫小鼠的减虫率为 2 6.5 7% ,减卵率为 65 .3 4%。 结论 采用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可获得模拟日本血吸虫雌虫特异性抗原表位的短肽分子 ,这些短肽分子能诱导一定程度的保护性免疫。
王林纤蔡春易新元曾宪芳唐连飞罗永慧
关键词:噬菌体随机肽库免疫筛选
鼻咽癌患者血清中VEGF-C和CYFR21-1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患者外周血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细胞白蛋白19片段(CYFR21-1)表达水平和意义。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定量检测35例鼻咽癌患者、30例鼻咽部良性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中VEGF-C含量;运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上述病例的CYFR21-1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中VEGF-C和CYFR21-1表达水平与良性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C:(426.45±240.59)ng/Lvs(141.54±109.12)ng/L,(114.45±35.45)ng/L];CYFR21-1:(12.80±0.86)ng/mlvs(3.48±0.48)ng/ml,(3.12±0.80)ng/ml,P均<0.05)。VEGF-C和CYFR21-1在各类鼻咽癌中表达水平分别为:鳞癌为(512.02±151.45)ng/L和(12.80±0.87)ng/mL,腺癌为(402.87±240.16)ng/L和(10.80±0.86)ng/mL,未分化癌为(432.32±340.57)ng/L和(9.80±0.86)ng/mL]。VEGF-C和CYFR21-1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均高于无转移组(P<0.05),且二者表达成正相关(r=0.756)。结论 VEGF-C和CYFR21-1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增高,且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相关。
田峰文道林齐素文王林纤
关键词:鼻咽癌VEGF-C
日本血吸虫Sj-Ts1基因的亚克隆表达与免疫保护效果测定被引量:1
2004年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cum ,Sj)Sj -Ts1融合蛋白并测定其免疫保护效果。将Sj-Ts1基因亚克隆至 pGEX - 5X - 3原核载体 ,转化入大肠杆菌ER2 5 6 6 ,并用IPTG对该重组菌进行诱导表达中。将此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Blot分析后免疫小鼠 ,免疫剂量为 10 0 μg/次 /鼠。并设蛋白佐剂对照和PBS对照。免疫三次后进行攻击感染 ,计数虫负荷及肝卵负荷。在IPTG诱导下 ,亚克隆至 pGEX - 5X - 3的Sj-Ts1基因在大肠杆菌内高效表达融合蛋白SjGST -Ts1,用此融合蛋白免疫小鼠 ,能诱导产生 2 4 16 %的减虫率和 4 8 74 %的减卵率。Sj-Ts1基因亚克隆至 pGEX -5X - 3载体后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 ,表达产物可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程度的抗Sj保护性免疫力。
王林纤陈欲晓周东明蔡春陈利玉唐连飞罗永慧张顺科曾宪芳易新元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亚克隆免疫保护效果
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多重标记串联质谱技术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2011年
建立并优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所需的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iTRAQ)多重标记技术,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抽提细胞总蛋白,经胰酶消化后进行iTRAQ标记和串联质谱检测。通过3次重复试验,每次随机选取30个前体离子进行质谱检测,检测到带有iTRAQ标记报告基团的肽段分别为26、28和29个,标记效率为86.7%~96.7%,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蛋白的肽段相对定量比值的变异系数为7.6%~25.5%,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蛋白的不同肽段相对定量比值的变异系数为9.3%~19.1%,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iTRAQ多重标记串联质谱技术可用于hPBMC蛋白的标记,且标记效率高,重复性和准确性好,为进一步研究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PBMC定量蛋白质组学奠定了基础。
王林纤戴勇涂植光张艳亮齐素文
关键词: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蛋白质组学质谱
联合检测HE4、CA125和CYFRA21-1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5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对卵巢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卵巢癌患者8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85例和健康妇女(正常对照组)85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E4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CYFRA21-l水平,比较各组3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并计算阳性率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果卵巢癌组血清HE4、CA125和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卵巢癌组HE4、CA125和CYFRA21-1的阳性率分别为88.24%、74.12%和77.65%,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8.82%。结论 HE4、CA125和CYFRA21-1联合检测对卵巢癌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田峰易梦璐齐素文王林纤
关键词:糖类抗原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卵巢癌
鞘内泵入吗啡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癌性骨痛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研究鞘内连续注射吗啡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癌性骨痛(cancer-induced bone pain,CIBP)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76例CIBP患者均接受椎管内镇痛药输注港皮下植入术,并随机分入吗啡组(A组38例,鞘内泵入吗啡)和吗啡联合地塞米松组(B组38例,鞘内泵入吗啡和地塞米松)。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开始后第1、3、7天评定11点数字评分量表(11-Point Numeric Rating Scale,NRS-11)评分、每日爆发痛次数、生活质量和SF-36量表评分。治疗开始后第7天测定血浆内啡肽和胃动素以及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2、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水平。结果:B组疼痛缓解效果明显,治疗开始后第1、3、7天的每日爆发痛次数均明显少于A组(P<0.05);2组治疗后的NRS-11评分均<2分,但2组之间NRS-11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开始后第3和7天的SF-36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均较A组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开始后第7天,2组的血浆内啡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血浆胃动素水平高于A组(P<0.05);B组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2、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均低于A组(P<0.05)。结论:鞘内泵入吗啡联合地塞米松与鞘内泵入吗啡相比,可减少CIBP的爆发痛次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升高血浆胃动素水平,降低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2、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水平,减轻吗啡耐受,增强镇痛效果。
张先红黄东杨金凤杨弘彪唐轶徇刘景诗黄玉梅陈师王林纤彭海燕
关键词:癌性骨痛吗啡地塞米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