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彬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诗歌
  • 3篇文学
  • 2篇艺术
  • 2篇诗人
  • 2篇诗人创作
  • 2篇思潮
  • 2篇命运
  • 1篇新古典
  • 1篇新古典主义
  • 1篇新文学
  • 1篇艺术风格
  • 1篇艺术个性
  • 1篇意象
  • 1篇隐喻
  • 1篇语言
  • 1篇中国古典
  • 1篇中国古典诗歌
  • 1篇中国文学
  • 1篇中国现代诗
  • 1篇中国现代诗歌

机构

  • 8篇安徽大学

作者

  • 8篇王文彬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东方丛刊
  • 1篇江淮论坛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5
  • 1篇199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卞之琳的贡献──《卞之琳文集》的阅读和思考被引量:9
2003年
王文彬
关键词:卞之琳文学生涯文学作品诗歌散文
巨大死亡痛苦孕育的诗篇──戴望舒《致萤火》诠释兼与波特莱尔等比较
1995年
巨大死亡痛苦孕育的诗篇──戴望舒《致萤火》诠释兼与波特莱尔等比较王文彬戴望舒表现内心潮汐的诗篇,总是很谨慎地把真实巧妙地隐藏在想象之中,构成与自己感情历程相对应的另一个平面上的统一体。由于研究者和读者不甚了然一些诗篇的背景,常常感到诠释为难,或者理解...
王文彬
关键词:波特莱尔意象诗篇艺术个性中国现代诗歌中国古典诗歌
对史诗般历史的勾勒──评严家谈教授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
2001年
王文彬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史诗思潮主编
两难选择 两难都选择──《伤逝》心理内涵诠释被引量:1
1995年
消生的悲哀和悔恨的心理内涵包括辨白、自责和超越三个层面。在贯穿他和子君爱情生活全过程连续不断的思考中,表明他对爱情悲剧原因的分析,对生活和生命的认知,对子君死亡实存的体验及其升华,抒写他在悲哀和悔恨中由对个性主义和自我牺牲的人道主义的两难选择到两难都选择的心灵历程,由此也折射出作者当时的文化心态。
王文彬
关键词:悲哀悔恨自责个性主义人道主义
《萧红墓畔口占》的本事和隐喻被引量:1
2003年
戴望舒是一位经得起不断发掘的诗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余光中曾在台港和大陆多次批评戴望舒,说他的诗歌语言有许多缺陷,远没有达到成熟。臧棣在《一首伟大的诗可以有多短》一文中,从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历史出发,对此提出针锋相对的意见。他指出,在新诗史上,戴望舒“就绝对语言才能而言,大概只有两三位诗人能和他匹敌”。他还举示戴氏的《萧红墓畔口占》(以下简称“口占”)一诗,认为这是“一颗无与伦比的明珠”,“在新诗史上,十行以内的诗中,没有一首能和它相媲美”,“它是新诗历史上最伟大的短诗之一”。笔者因整理编辑《戴望舒全集》的机缘,对“口占”一诗的本事和隐喻有所了解,献疑求疵,欲为他山之石。
王文彬
关键词:语言诗歌艺术风格隐喻
论戴望舒晚年的创作思想被引量:5
2001年
王文彬
关键词:诗人创作命运晚年抗战史料
诗心会通——论戴望舒与洛尔迦被引量:1
2000年
1936年7月,西班牙法西斯分子佛朗哥发动政变。8月16日,杰出诗人洛尔迦在家乡格拉那达被长枪队暗杀。命运剥夺了诗人创作的权利。洛尔迦搁笔了。
王文彬
关键词:诗人创作诗心剥夺命运会通权利
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思潮中的流派
1991年
新文学流派大都是作家强烈追求的结晶,打破常规的独创。“新文学是在外国文学潮流的推动下发生的”。1922年到1926年的五年间,“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这百多年在西欧活动过了的文学倾向也纷至沓来地流入到中国。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新古典主义,甚至表现派;未来派等尚未成熟的倾向都在这五年间在中国文学史上露过一下面目。”这种情况总的趋势虽然逐渐减弱,但还是延绵到四十年代。
王文彬
关键词:现实主义中国新文学文学流派文学倾向表现派新古典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