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永
- 作品数:11 被引量:7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活性炭基吸附剂FCC柴油中硫化物的脱除研究
- <正>燃料油中的硫燃烧生成硫氧化物(SOx)是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其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环境。我国现行的燃油标准中规定柴油硫含量不大于2000 μg/g。而从2005年7月1日起北京地区已率先开始实行欧Ⅲ标...
- 高晶晶冯丽娟王振永李春虎
- 关键词:吸附剂过渡金属FCC柴油
- 文献传递
- C_(18)反相硅胶键合相的制备与性能评价被引量:12
- 2007年
- 以20-40μm无定形硅胶为载体,与十八烷基三氯硅烷进行键合制备了C18反相硅胶键合相。热重差热分析表明所得键合相230℃以下热稳定性良好,对残留硅羟基的定量测定表明采用三甲基氯硅烷进行封端反应可消除3/4以上的残留硅羟基,柱层析试验表明该键合相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 田毅峰李先国沙春洁冯丽娟周晓王振永
- 关键词:氯硅烷
- 气相色谱法分析FCC汽油吸附脱硫过程中的硫化物被引量:4
- 2006年
- 相湛昌冯丽娟王振永李春虎
- 关键词:FCC汽油气相色谱法脱硫过程硫化物X-射线荧光光谱法
- 硅胶键合相的合成及其应用
- 2005年
- 主要介绍了硅胶健合相的3种主要合成方法、降低表面羟基技术以及硅胶键合相的应用研究进展。
- 冯丽娟沙春洁王振永田毅峰李先国李春志张崇岷
- 关键词:色谱填料
- 汽油吸附脱硫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06年
- 吸附脱硫方法以其操作简单、投资少、适合于深度脱硫、无污染等优点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活性炭、分子筛、金属氧化物和黏土材料等汽油脱硫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 冯丽娟王振永李春虎高晶晶
- 关键词:汽油脱硫吸附剂
- 活性炭基脱硫剂吸附脱除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6年
-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负载非贵金属制备了汽油吸附脱硫剂,利用固定床动态吸附法对脱硫剂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评价。分别考察了脱硫剂制备条件及固定床动态实验条件对活性炭基脱硫剂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金属含量为3.0%,焙烧温度为350℃,焙烧时间为1.0~2.0h,吸附温度为120℃,吸附空速为3.0h^-1时,脱硫剂的脱硫率最高,可达55.60%。活性炭载体经硝酸处理后,负载活性组分脱硫剂的脱硫性能得到了较大改善,该脱硫剂更有利于FCC汽油中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的脱除。
- 王振永冯丽娟高晶晶李春虎
- 关键词:非贵金属脱硫剂FCC汽油
- 活性炭基脱硫剂FCC汽油吸附脱硫性能评价及物化性质表征
- 汽油中的硫化物燃烧生成的SOx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汽油中的硫含量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我国也颁布了相关规定以限制汽油中的硫含量,并且规划汽油质量到2010年与国际标准接轨,如何有效的脱除汽油中的硫化物...
- 王振永
- 关键词:吸附剂脱硫FCC汽油
- 文献传递
- 活性炭基吸附剂脱除FCC柴油中硫的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过渡金属活性炭基脱硫剂,采用动态吸附法对脱硫剂的脱硫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负载过渡金属的活性炭基吸附剂对FCC柴油中的硫有较好的脱除效果。当活性组分负载量为4.0%、脱硫温度为80℃、空速为2.0 h^(-1)、油剂比为1.0时,脱硫剂的脱硫率可达46.89%;活性炭经硝酸预处理后负载活性组分,其脱硫性能明显提高,脱硫率最高可达59.73%;活性炭基吸附剂主要脱除了柴油中加氢脱硫难以脱除的二苯并噻吩及其衍生物。
- 高晶晶冯丽娟王振永李春虎
- 关键词:柴油脱硫
- 硅胶及十八烷基硅胶键合相硅羟基量的探讨
- 以γ-环氧丙基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中间偶联剂,间接将十八烷基脂肪酸键合至硅胶上,得到十八烷基酯型硅胶键合相;以十八烷基三氯硅烷与硅胶直接反应制备氯硅烷型十八烷基硅胶键合相。采用化学滴定法对硅胶及键合相表面的硅羟基进行测定...
- 冯丽娟沙春洁李先国周晓王振永田毅峰
- 关键词:化学滴定法
- 文献传递
- 吸附脱除催化裂化柴油中硫化物被引量:4
- 2007年
- 以硝酸活化后的活性炭负载CuO为脱硫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吸附脱硫。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了硝酸质量分数、活化温度、焙烧温度、CuO负载量(CuO占活性炭的质量,下同)、床层温度等因素对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脱硫性能影响依下列顺序递减:硝酸质量分数,焙烧温度,活化温度,CuO负载量,床层温度。硝酸活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硝酸质量分数65%,焙烧温度450℃,活化温度80℃,CuO负载量3%,床层温度12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脱硫剂经热循环再生3次,采用未再生和再生脱硫剂后,试样脱硫率均随脱硫时间及再生次数增加而降低,但下降速度较为缓慢,且二者脱硫后产品收率和油品总收率分别大于84%,92%。
- 杨林李春虎翟正王振永冯丽娟
- 关键词:催化裂化柴油脱硫剂正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