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刚

作品数:9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浆
  • 3篇血小板
  • 3篇生物力学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富血小板
  • 3篇富血小板血浆
  • 3篇干细胞
  • 3篇干细胞增殖
  • 3篇成骨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腰椎
  • 2篇腰椎后
  • 2篇腰椎后部结构
  • 2篇诱导成骨
  • 2篇脊柱
  • 2篇脊柱稳定
  • 2篇脊柱稳定性

机构

  • 9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胸科医...

作者

  • 9篇王志刚
  • 8篇马信龙
  • 7篇马剑雄
  • 6篇张园
  • 5篇王涛
  • 5篇张弢
  • 4篇张华峰
  • 4篇孙晓雷
  • 2篇王沛
  • 2篇骆巍
  • 1篇刘涛
  • 1篇冯世庆
  • 1篇谢军
  • 1篇张华锋
  • 1篇李晖
  • 1篇叶松庆
  • 1篇楮向晖
  • 1篇郑超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七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3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VEGF、TGF-β_1在骨缺损不愈合中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8
2002年
目的观察骨缺损不愈合和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growthfactor,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βl)的表达差异,研究骨缺损不愈合的分子机理,进一步探讨VEGF和TGF-β1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兔桡骨干骨缺损不愈合模型和骨折愈合模型,术后1、2、4、6、8、12周取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检测两种模型中VEGF和TGF-β1的表达和变化。结果组织学观察发现,骨缺损组骨折断端只有少量膜内成骨过程,形成的血肿和肉芽组织明显增多,只有靠近骨折断端的一部分形成软骨细胞,其中的一部分在分化到肥大软骨细胞阶段时则停止分化,出现肥大软骨细胞区的增加,并向纤维结缔组织转化,未转化成软骨细胞的肉芽组织在后期也形成了纤维结缔组织。与骨折愈合模型相比,软骨内成骨过程中血管生成的量也明显减少,而且在骨缺损组的各时段,骨折断端间都有肌纤维侵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VEGF和TGF-β1在骨缺损不愈合中仍有表达,但与正常骨折愈合相比,表达的量明显减少(P<0.05),VEGF和TGF-β1的表达呈同步关系,即在TGF-β1强表达时,VEGF的表达程度也很强,TGF-β1的表达弱时,VEGF的表达也明显减少。结论由于造成较大段的骨缺损,骨膜缺损很多。
马信龙谢军王沛冯世庆李晖王志刚刘涛
关键词: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表达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钙化诱导方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诱导成骨的影响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与地塞米松、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的MSCs增殖和诱导成骨的影响,探讨此联合诱导方法做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从兔髂骨骨髓中分离、纯化M...
孙晓雷马信龙马剑雄王志刚张园张华峰王涛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钙化诱导方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诱导成骨的影响
2009年
孙晓雷马信龙马剑雄张弢王志刚张园张华峰王涛
关键词:诱导成骨富血小板血浆碱性磷酸酶染色钙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甘油磷酸
后部结构对腰椎前屈/后伸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尾寒羊L5/6后部结构分级切除对腰椎前屈/后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改良的定位移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对L5/L6后部结构依次分级切除:Ⅰ正常→Ⅱ全椎板减压→Ⅲ左侧关节突切除1/2→Ⅳ左侧关节突全部切除→Ⅴ右侧关节突切除1/2→Ⅵ右侧关节突全部切除,Instron8874试验机依次测试标本前屈/后伸椎间运动的变化。结果:全椎板减压和左侧关节突的全部切除对于前屈/后伸的稳定性影响不大(P>0.05);当再切除右侧关节突1/2时,稳定性影响明显(P<0.05)。结论:在保证手术视野的情况下,腰椎后路手术力求做到微创,尽量保留后部结构的完整性。
马剑雄马信龙骆巍张弢王志刚张园王涛
关键词:生物力学脊柱稳定性关节突关节腰椎后部结构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钙化诱导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与地塞米松、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和诱导成骨的影响。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从兔髂骨骨髓中分离、纯化MSC,并从同一只兔耳中央静...
孙晓雷马剑雄王志刚张华峰马信
文献传递
后部结构对腰椎扭转稳定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小尾寒羊L5/L6后部结构分级切除对腰椎扭转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改良的定位移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对小尾寒羊L5/L6后部结构依次分级切除:Ⅰ正常→Ⅱ全椎板减压→Ⅲ左侧关节突切除1/2→Ⅳ左侧关节突全部切除→Ⅴ右侧关节突切除1/2→Ⅵ右侧关节突全部切除,Instron8874试验机依次测试标本左/右扭转椎间运动的变化,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后部韧带及其骨性结构切除即出现左/右扭转失稳(P<0.05);关节突关节与扭转的稳定性特别是对对侧扭转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在保证手术视野的情况下,腰椎后路手术力求做到微创,尽量保留后部结构的完整性。
马信龙马剑雄骆巍张弢王涛叶松庆张园王志刚
关键词:生物力学脊柱稳定性关节突关节小尾寒羊腰椎后部结构
大鼠股骨颈干角及前倾角的测量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通过对大鼠股骨颈干角及前倾角的测量,获得大鼠股骨颈干角、前倾角的正常值范围,为对大鼠股骨近端的力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扫描仪对50对Wistar大鼠股骨标本进行扫描,并把图片输入电脑进行测量,计算出颈干角及前倾角,对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正常值。结果:扫描法测得颈干角为123.29°±3.85°,前倾角为24.86°±4.44°。结论:扫描仪测得的大鼠股骨颈干角及前倾角是解剖测量法的改进,其测得的结果确实可靠,可为股骨的生物力学测量提供参考值。
郑超马信龙马剑雄张华峰张弢王志刚张园
关键词:颈干角前倾角
牛脱细胞骨基质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黏附性被引量:7
2008年
背景:脱细胞骨基质作为一种天然骨生物衍生材料,应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目的:观察牛松质骨脱细胞后骨基质的生物力学特性、孔隙率及其黏附特性,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骨天然支架材料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力学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观察,于2008-02/06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新鲜牛股骨来自16月龄雄性蒙古牛,体质量350kg;新生24h内SD大鼠3只。方法:利用100g/LNaCl联合1%TritonX-100的方法制备脱细胞骨基质。脱细胞骨基质脱钙切片。利用ElectroForce3200力学试验仪对标本进行压力加载测试。利用新生SD大鼠颅骨传代培养第3代成骨细胞与脱细胞骨基质复合培养12h。空白对照组置于9g/LNaCl溶液。主要观察指标:①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基质平均空隙直径及空隙率。②观察骨基质弹性强度、破坏载荷、弹性模量。③采用细胞计数法计算两者的黏附率。结果:①利用100g/LNaCl与1%TritonX-100联合可达到良好脱细胞效果,与对照组比较,脱细胞后实验组骨小梁无明显破坏。②所测得牛脱细胞骨细胞外基质空隙直径为(376.33±80.91)μm,空隙率为(70.15±2.98)%。③力学测试此脱细胞方法对骨基质力学特性无显著影响。④脱细胞骨基质与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黏附性能,黏附率为62.38%。结论:牛松质骨脱细胞骨基质较完整的去除了细胞的免疫原性,具有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力学性质,接近生理结构的空隙直径及孔隙率,黏附性能满足支架材料的要求。
孙晓雷马信龙马剑雄张弢王志刚王涛张华锋
关键词:脱细胞骨基质生物力学
非典型性Scheuermann病的MRI和间盘突出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非典型Scheuermann病 (ASD)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破碎型间盘突出的区别。方法 :研究ASD的MRI特征表现及其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ASD多累及腰间盘 ,占49%(540/1102)。ASD中SN多见于终板矢状面的中后1/3交界处 ,占45 1 % (631/1400)。按Serenson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SD组和非ASD组 ,前者和后者伴发间盘突出发生率的差别及年龄段间 (30~69岁 )间盘突出发生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腰间盘与颈、胸段间盘突出发生率、双终板和单终板多发SN的间盘与单终板单发SN者间盘突出发生率、SN位于终板中后1/3交界部位与其它部位致间盘突出发生率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结论 :ASD造成的间盘突出病理基础是完整椎间盘的发育异常部分与周围间盘相连结。治疗只有将挤压神经根或脊髓的间盘后缘彻底切除 。
马信龙楮向晖王沛王志刚张园
关键词:MRI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移位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