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血管
  • 5篇动脉
  • 4篇血管母细胞瘤
  • 4篇术前
  • 4篇栓塞
  • 4篇细胞
  • 4篇细胞瘤
  • 4篇母细胞
  • 4篇母细胞瘤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术前栓塞
  • 3篇中枢神经
  • 3篇中枢神经系统
  • 3篇中枢神经系统...
  • 3篇肿瘤
  • 2篇动脉狭窄
  • 2篇动脉支架
  • 2篇动脉支架成形...
  • 2篇支架成形术

机构

  • 14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14篇王巍
  • 5篇张晓龙
  • 5篇史伟浩
  • 5篇余波
  • 4篇冯晓源
  • 3篇谭晋韵
  • 3篇宋冬雷
  • 3篇朱磊
  • 3篇何勍
  • 2篇沈天真
  • 2篇王恩敏
  • 2篇朱剑虹
  • 2篇耿道颖
  • 2篇黄祥龙
  • 2篇丁兴华
  • 2篇冷冰
  • 2篇谢嵘
  • 2篇王铁平
  • 2篇毛颖
  • 2篇赵曜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计算...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效果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分析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近中期疗效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55例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研究CAS术前危险因素(既往脑缺血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等)与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近中期疗效的联系。结果术前所有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为平均(2.58±0.68)分,术后出院时66.7%患者(170/255)为平均(1.98±0.30)分(P<0.001),术后3个月78.8%患者(201/255)为平均(1.67±0.53)分(P<0.001),术后12个月98.8%患者(252/255)为平均(1.84±0.38)分(P<0.001)。术后出现脑梗死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8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8例,既往脑梗死史、糖尿病且控制不佳、冠心病、未戒烟、高血压且控制不佳是危险因素;术后3个月发生TIA 13例,支架内再狭窄3例,既往脑梗死史及高脂血症是危险因素;术后12个月发生脑梗死10例,TIA 10例,支架内再狭窄5例,既往脑梗死史、吸烟史、高脂血症且控制不佳是危险因素。结论 CAS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高,既往脑缺血史、高血压史及高脂血症是危险因素,术前需得到有效控制。
姚晔王巍李琼张文龙王嵩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老年
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六例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我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有6例采取经肘静脉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6例均经右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穿刺,将SNF(Simon nitinol filter,Bard)沿90cm长鞘置入下腔静脉。结果6例手术均1次成功,用时平均25min。除1例肘部穿刺点有轻度红肿外,其余均愈合良好,无出血或血肿,无静脉炎。滤器位置准确,无偏斜。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穿刺容易,创伤小,术后患者无需卧床制动,有利于DVT的治疗。同时,对于经股静脉穿刺有禁忌的DVT患者,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更不失为较好的替换选择。
余波史伟浩何勍王铁平王巍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术前栓塞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术前栓塞对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切除的作用。方法  11例经CT、MRI及DSA检查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 ,8例病变位于小脑 ,1例位于延髓 ,2例位于脊髓胸段内。手术切除前均在局麻下经微导管行供血动脉PVA颗粒栓塞。栓塞后均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微导管均到达供血动脉 ,注入适量直径为 2 5 0~ 3 5 0 μmPVA颗粒后 ,6例完全栓塞 ,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完全消失 ;5例大部栓塞 ,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仅存小部分。 11例栓塞后均顺利实施肿瘤手术切除。与既往未栓塞的病例相比较 ,行术前栓塞的病例手术时肿瘤界限清楚 ,术中出血减少 ,手术视野清晰 ,不易误伤邻近正常结构 ,容易分块切除 ,手术时间缩短 ,6例完全栓塞者表现尤为显著。 11例手术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术前栓塞对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切除可使肿瘤切除更为容易 ,临近正常结构不易损伤 ,手术时间缩短 ,术中出血明显减少 。
王巍张晓龙黄祥龙冯晓源徐启武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血管母细胞瘤术前PVA颗粒微导管技术
仰卧体位下经腘动脉入路股浅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开通技巧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总结患者仰卧体位下经股腘动脉双向入路开通股浅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经验。方法从2011年5月—2012年5月对17例股浅动脉CTO病变的患者取仰卧位下行经腘动脉逆向开通术,平均CTO病变长度为(97.4±3.8)mm,所有患者术前均表现为患肢间歇性跛行,Rutherford分级均为3级以上。手术先行对侧股总动脉穿刺,当顺行开通失败时行经腘动脉逆向开通,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路径图或X线透视下以长度为7cm的21G微穿刺针进行腘动脉穿刺,一旦导丝逆行通过闭塞段进入真腔后,再顺行置入球囊预扩张、释放支架、后扩张。腘动脉穿刺点以鱼精蛋白中和肝素,腘动脉内置入直径5mm的球囊行动脉腔内血流暂时阻断,并予压力袖带加压[压力高于收缩压10~20 mmHg(1 mmHg=0.133kPa),10min]等方式止血处理。结果本组患者均于仰卧位下通过DSA路径图或X线透视下穿刺腘动脉,穿刺成功率为100%。其中10例患者行逆向真腔开通,7例患者因逆向导丝进入内膜下无法回到真腔而采用内膜下技术开通。17例患者共置入支架51枚。无1例患者发生穿刺点出血和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夹层等并发症。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4±0.2上升至术后的0.8±0.1。所有患者的患肢间跛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5.1±2.4)个月。术后1个月,超声检查见所有患者均无支架内再狭窄;术后12个月,超声检查发现7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其中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9、10、12个月再次出现间歇性跛行,经下肢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程度均〉50%,予以球囊扩张后症状均缓解。结论患者取仰卧位行经腘动脉逆向开通术是安全、有效的,对于自股浅动脉起始端就完全闭塞、闭塞段位于股浅动脉中远段或有较大的侧支从股浅动脉闭塞段发出的病变,若顺行开通失败,可行经腘动脉入路逆向开通进一步治疗。
史伟浩余波何勍朱磊谭晋韵王巍
关键词:股浅动脉血管再通球囊扩张
分叉型一体式覆膜支架腔内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疗效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分叉型一体式覆膜支架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分叉型一体式覆膜支架治疗的20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植入分叉型一体式覆膜支架的手术成功率达100%,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各类缺血性并发症。8例患者术后存在少量内漏(6例Ⅰ型内漏,2例Ⅲ型内漏),1周后内漏消失;1例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肝肾功能不全,经内科治疗1周后恢复;2例患者术后出现腹股沟切口淋巴瘘,经换药愈合。平均随访15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内漏和支架移位。1例患者术后1年在左侧分支支架内形成血栓,左侧髂动脉局部无血流,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1 d后实现血管再通。结论:应用分叉型一体式覆膜支架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
史伟浩余波王巍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脑膜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术前栓塞被引量:3
2003年
脑膜瘤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术前栓塞已成为脑膜瘤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颅底部位较大的脑膜瘤和累及静脉窦的脑膜瘤 ,多行DSA检查。其血管造影成像特点是呈放射状影像 ,其供血动脉多为颅内外的脑膜支。术前栓塞可使脑膜瘤变小、变软、血供减少 ,因此 ,可使手术时间缩短 ,术中出血减少 ,减少由于牵拉和操作脑组织而引起的对脑组织的损伤。应用的栓塞剂多为多聚乙醇 (polyvinylalcohol ,PVA)颗粒 ,直径多为255~350μm ,目的是栓塞肿瘤的血管床而非仅仅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只要避开颅内外危险吻合和颅内正常分支 。
张晓龙于波王巍陈星荣沈天真
关键词:脑膜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前栓塞疗法肿瘤供血动脉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周良辅毛颖丁兴华杜固宏王恩敏朱剑虹赵曜谢嵘王巍宋冬雷冷冰王怡王涌陈诤
该项目属于神经外科领域。  1、用免疫组化、电镜扫描和肿瘤细胞培养方法、基因芯片技术以及蛋白质组学技术从细胞水平、基因水平以及蛋白质水平对中枢神经系统HBs的发病机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该疾病提供理论基...
关键词: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
脊髓血管畸形DSA误诊漏诊原因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张晓龙于波王巍冯晓源耿道颖沈天真
关键词:脊髓血管畸形DSA误诊漏诊原因动静脉畸形病史
近端血流阻塞式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近端血流阻塞式脑保护装置MO.MA系统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预防脑血管栓塞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及可操作性。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23例符合外科治疗指征的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19例(82.6%)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全脑血管造影后在脑保护装置MO.NA系统下行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计算术中脑缺血时间,观察术中及术后30d神经系统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颈动脉造影示,6例(26.1%)颈动脉狭窄50%~70%,17例(73.9%)颈动脉狭窄〉70%。所有病例在MO.MA系统保护下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均顺利进行,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5.3±1.2)min。术中及围手术期无死亡及脑卒中发生;2例在颈总动脉球囊阻断时出现短暂意识丧失伴对侧肢体短暂抽搐;2例术后出现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持续时间分别为6h及1周。9例患者术中颈动脉抽血中可见细小斑块碎片。术后30d随访有1例TIA发作,1例对侧新发脑卒中,术后30d累积脑卒中发生率及病死率为4.3%。结论应用近端血流阻断式脑保护装置MO.MA系统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预防神经系统事件发生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合重度及不稳定性斑块的颈动脉硬化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
余波王巍史伟浩朱磊何勍谭晋韵王铁平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脑保护装置脑血管意外
胆囊癌的CT单相扫描与多相扫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比较胆囊癌CT单相扫描与多相扫描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 对 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病人行CT检查 ,其中 11例单相扫描 (平扫 +普通增强扫描 +延迟扫描 ) ;2 5例行多相扫描 (平扫 +动脉相 +门脉相 +延迟扫描 )。结果 根据CT表现 ,胆囊癌可分为 3型 :第 1型为胆囊腔内肿块型 ;第 2型为胆囊壁增厚型 ;第 3型为浸润性生长型。胆囊癌以中度 明显强化多见 ,且门脉相强化明显 ,持续至延迟相。不同类型胆囊癌强化形式不同。胆囊癌伴肝脏侵犯常见 ,此时 ,强化形式与胆囊癌类似 ,与原发性肝癌不同 ;胆囊癌的其他表现尚有结石 ,淋巴结肿大及胆道梗阻等。结论 胆囊癌病人行CT多相扫描 ,可以明确胆囊癌的特征表现 ,有助于胆囊癌的正确诊断。
梁宗辉冯晓源王巍陈得昶
关键词:胆囊癌C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