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峻玉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教育厅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香蕉
  • 1篇植物分类
  • 1篇植物学
  • 1篇杉科
  • 1篇实验教学
  • 1篇乔木
  • 1篇种群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 1篇香蕉种质
  • 1篇香蕉种质资源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工程
  • 1篇教学
  • 1篇教学改革
  • 1篇教学改革与实...
  • 1篇海南粗榧
  • 1篇核型
  • 1篇核型分析

机构

  • 4篇海南师范大学
  • 2篇热带作物生物...
  • 1篇海南大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王峻玉
  • 3篇杜道林
  • 2篇苏杰
  • 2篇郑学勤
  • 1篇符碧
  • 1篇周鹏
  • 1篇董卫军
  • 1篇许平
  • 1篇付永川
  • 1篇符文英

传媒

  • 2篇海南师范学院...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师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6
2003年
植物学实验是植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针对实际情况 ,对高师植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材料、教学方法与技术等进行了大胆改革 ,取得了较佳的实践效果。研究结果也表明 ,只有结合实际进行实验教学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勇于创新 ,才能真正体现出实验教学的意义。
王峻玉许平
关键词:植物学实验教学
香蕉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状况被引量:11
2001年
Simmonds等创立和不断完善的可计数分类方法为芭蕉属植物分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同功酶技术、RFLP技术、RAPD技术、SSR技术等的发展和有效应用,使芭蕉属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苏杰杜道林王峻玉郑学勤
关键词:香蕉种质资源植物分类RAPD技术SSR技术
香蕉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0年
香蕉微繁殖技术日趋成熟,为香蕉基因工程遗传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受体材料,目前已获得成功的转基因香蕉植株。但将抗病、虫基因成功导入香蕉并获得抗病、虫植株还未见报道。
杜道林苏杰王峻玉周鹏郑学勤
关键词:香蕉基因工程繁殖研究
不同海南粗榧种群核型及其变异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采用核型分析和巢式方差等级分析等技术对分布于海南的海南粗榧5个种群染色体水平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坝王岭种群、尖峰岭种群、卡法岭种群、黎母岭种群和吊罗山种群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24=16m+6msm+2sm(2SAT)、2n=2x=24=16m+6msm+2sm(2SAT)、2n=2x=24=18m+4msm+2sm(2SAT)、2n=2x+24=20m+2msm+2sm(2SAT)和2n=2x=24=18m+4msm+2sm;2)相对长度变异最高的为第5对染色体(90.35%),最低的为第10对染色体(24.54%);臂比变异最高的为第4对染色体(86.54%),变异最低的为第12对染色体(40.228%);3)虽然海南粗榧不同种群核型表现出一定差异,但是其间差异不显著,都为较原始的2A型;4)无论是相对长度还是臂比,种群内的变异量总是远远超过种群间的变异量;其中坝王岭种群和吊罗山种群间的变异其相对长度和臂比都是最高的,坝王岭和卡法岭种群、卡法岭和吊罗山种群的变异最低;5个地点海南粗榧种群间的VST值平均为10%,即在常规染色体的遗传变异中,平均只有10%的变异来自于种群间,而大部分变异(约90%)来自于种群内的个体和细胞间.这样的分化系数表明在海南粗榧种群间进行着频繁的基因交换.
王峻玉杜道林符碧符文英付永川董卫军
关键词:海南粗榧核型分析常绿乔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