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定勇

作品数:266 被引量:2,549H指数:27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7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18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4篇环境科学与工...
  • 64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5篇天文地球
  • 4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学

主题

  • 78篇
  • 69篇土壤
  • 34篇消落带
  • 30篇甲基汞
  • 28篇三峡库区
  • 28篇库区
  • 24篇污染
  • 21篇三峡库区消落...
  • 20篇水库
  • 20篇重金
  • 20篇重金属
  • 19篇三峡水库
  • 18篇水体
  • 16篇土壤汞
  • 15篇溶解性有机质
  • 14篇植物
  • 14篇紫色土
  • 13篇沙质土
  • 13篇大气汞
  • 12篇沙质土壤

机构

  • 206篇西南大学
  • 110篇重庆市农业资...
  • 60篇西南农业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8篇重庆市环境科...
  • 7篇内江师范学院
  • 6篇重庆市固体废...
  • 5篇重庆市农业科...
  • 4篇重庆理工大学
  • 3篇长江师范学院
  • 3篇贵州民族大学
  • 3篇安顺学院
  • 3篇西北大学
  • 3篇嘉兴学院
  • 3篇贵州省材料产...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郑州航空工业...
  • 2篇重庆大学
  • 2篇重庆工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66篇王定勇
  • 54篇张成
  • 46篇王永敏
  • 30篇孙荣国
  • 25篇马明
  • 23篇魏世强
  • 19篇朱金山
  • 19篇张金洋
  • 19篇石孝均
  • 18篇孙涛
  • 17篇陈宏
  • 13篇赵秀兰
  • 13篇江韬
  • 12篇陈玉成
  • 9篇赵铮
  • 9篇谢德体
  • 9篇周雄
  • 8篇青长乐
  • 8篇卢松
  • 8篇韦武思

传媒

  • 64篇环境科学
  • 15篇西南大学学报...
  • 1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1篇环境化学
  • 9篇中国农学通报
  • 8篇环境科学学报
  • 8篇中国环境科学
  • 8篇重庆环境科学
  • 8篇西南农业大学...
  • 7篇四川环境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西南师范大学...
  • 4篇地球与环境
  • 4篇第七届全国环...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生态毒理学报
  • 3篇第四届全国环...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土壤通报

年份

  • 6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20篇2017
  • 17篇2016
  • 16篇2015
  • 22篇2014
  • 17篇2013
  • 9篇2012
  • 19篇2011
  • 10篇2010
  • 14篇2009
  • 6篇2008
  • 11篇2007
  • 11篇2006
  • 7篇2005
  • 18篇2004
2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时程砷暴露对子代大鼠神经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比较不同时程饮水砷暴露对大鼠仔鼠神经行为发育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于受孕后第0天开始分孕期暴露(受孕0 d~仔鼠出生)、哺乳期暴露(仔鼠出生1~21 d断乳)和全程暴露(受孕0 d~仔鼠出生后42 d)3组以自由饮水方式给予100 mg/L的NaAsO2水溶液,同时设对照组(饮用蒸馏水)。观察砷对子代大鼠生理发育、神经行为发育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哺乳期染毒组和全程染毒组仔鼠从出生后1周起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张耳、开眼、长毛、出牙等生理发育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神经行为测试中,全程染毒组仔鼠平面翻正、悬崖回避和负趋地性等指标达标日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出现神经行为发育迟缓。方位水迷宫实验中,哺乳期染毒组仔鼠正确寻找隐蔽平台所需时间显著长于全程染毒组(P<0.05),穿越目标区域次数也显著少于全程染毒组(P<0.05)。结论:不同时程饮水砷暴露对仔鼠神经行为和学习记忆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哺乳期砷暴露能够明显减缓仔鼠体重增长,并迟滞其神经行为发育以及显著削弱学习记忆能力。
严锐陈宏王定勇邱志群罗教华舒为群
关键词:神经行为亚砷酸钠仔代
污泥堆肥及其利用过程汞的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21年
以城市脱水污泥为基质,设置两种堆肥处理(含生物炭和不含生物炭),并将堆肥产品和常规氮肥(尿素)进行土地利用,研究污泥堆肥过程及其与氮肥利用过程汞的转化及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污泥堆肥过程能有效降低污泥中的总汞及甲基汞含量,但污泥堆肥施用仍然显著增加了土壤总汞及甲基汞含量,长期施用可能增加土壤环境汞生态风险。土壤汞释放通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并逐渐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土壤汞释放集中在污泥堆肥施用后的第1周,约占总释放量的40.6%—69.9%。与对照相比,施用污泥堆肥和氮肥(尿素)均能增加土壤汞的释放量(P<0.05),且施用生物炭堆肥处理土壤汞释放量显著低于施用不含生物炭堆肥处理(P<0.05),说明生物炭的添加可能抑制了堆肥施用后土壤汞的释放。施肥后的前2周,施用含生物炭堆肥处理土壤汞释放量高于氮肥(尿素)处理(P>0.05),2周后却低于氮肥(尿素)处理(P>0.05),表明污泥堆肥施用仅在短期内增加了土壤汞释放量,而氮肥(尿素)的施用促进了土壤汞的释放,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程焱余亚伟张成罗泳楠张美平张玉涛王定勇
关键词:甲基汞汞释放污泥堆肥土地利用
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汞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被引量:9
2007年
对三峡水库消落区5种土壤进行了汞的吸附-解吸试验,用不同的等温吸附方程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模拟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土壤对汞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规律相类似,吸附速率和解吸速率均与土壤pH值呈显著(r=0.933,p<0.05)和极显著相关性(r=0.962,p<0.01),但吸附量和解吸量各不相同,其中,紫色潮土对汞的吸附量最大,酸性紫色土最小;灰棕潮土对汞的解吸量最大,黄壤最小,其它类型土壤介于它们之间.
林陶张金洋石孝均王定勇
关键词:土壤吸附解吸
中亚热带典型林分汞的输入/输出平衡被引量:3
2017年
针对四面山常绿阔叶林中汞的输入/输出量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四面山大气降雨中总汞(THg)和总甲基汞(TMeHg)的浓度分别为(11.23±2.6)ng/L和(0.35±0.24)ng/L,该地区大气降水受到了人为汞污染的影响;大气降水在经过森林林冠层的过程中,淋溶了沉降在林冠层的大气干沉降,进而导致林内降雨中的THg浓度升高,但是林内降雨中的TMeHg浓度基本保持不变;森林地表径流水中THg的浓度(4.5±2.0)ng/L相较大气降水明显降低,说明该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降水中的汞具有很强的拦截固定作用.枯枝落叶是该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的汞输入途径,其主要通过叶片对大气环境中汞的吸收,而随着枯枝落叶在地表的积累并分解,这部分汞被富含高浓度溶解性有机物的表层土壤固定在土壤层中.林地地表/大气界面释汞是该森林生态系统汞流失的主要途径,地表释汞通量暖季比较大而冷季较小,其主要受光照、温度、地表汞浓度、土壤含水量等影响.该森林生态系统,总的汞输入量大于总输出量,在汞的地球化学循环中起到汇的作用.
马明赖大坤孙涛杨光王定勇
关键词:甲基汞森林生态系统四面山
三峡库区支流河口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被引量:28
2018年
为了解三峡库区一级支流河口沉积物污染物分布特征,在重庆忠县汝溪河和长江交界处采集了河口、中游以及左右两个断面春、夏、秋、冬这4个季节的沉积物,采用ICP-MS测定了沉积物中Cr、Zn、Mn、Ni、Cu、As、Cd和Pb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单因子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对研究区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污染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r、Zn、Mn、Ni、Cu、As、Cd和Pb等8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45.24、46.46、406.1、20.885、12.49、7.02、0.253和11.042 mg·kg^(-1),8种重金属含量均表现为河口处高于中游及左右两个断面,季节分布显示春季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高于夏、秋、冬季,相关性分析表明8种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同源特征,存在共同的外源输入,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支流汝溪河河口属于Cd的轻度污染,单因子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显示Cd属于中等生态风险等级,沉积物质量基准表明该支流在与干流交界处Ni可能对底栖生物产生毒性效应.整体而言,该支流河口处于低生态危害等级,未受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方志青陈秋禹尹德良王志康孙涛王永敏谢德体谢德体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
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体DOM不同分子量组分三维荧光特征被引量:18
2016年
本研究利用超滤技术和三维荧光光谱,以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不同分子量组分为对象,分析和讨论了不同分子量级分的组成差异和输入来源.结果表明,该区域DOM分子量分布情况较为分散,但胶体(M_r1×10~3~0.22μm)和真溶态组分(M_r〈1×10~3)均对DOC总质量贡献相当.不同分子量级分中均存在A、C、B、T峰,其相对含量分配均呈现出一致趋势,即真溶态(M_r〈1×10~3)〉低分子量组分(M_r1×10~3~10×10~3)〉中分子量组分(M_r10×10~3~30×10~3)〉高分子量组分(M_r30×10~3~0.22μm).另外,DOM随超滤分子量等级降低,FI和BIX值增加,"内源"输入特征增强;腐殖化程度降低(HIX值下降).陆源输入主要影响高、中分子组分,而内源输入主要影响低分子及真溶态部分.同时,沿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水体DOM性质和组成影响明显.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生态景观结构复杂程度越高,水体DOM不同分子量等级中各荧光组分也越复杂.
陈雪霜江韬卢松魏世强王定勇闫金龙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三维荧光光谱消落带
秸秆-膨润土-PAM改良材料对砂质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被引量:40
2011年
为改善砂质土壤持水状况,设计了由作物秸秆、膨润土和聚丙烯酰胺(PAM)配制的改良材料,以重庆市分布面积较大的冷沙黄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恒定水头入渗双环法,研究了秸秆改良材料对砂质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秸秆改良材料能增加砂质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并且随着施用剂量的增大,土壤饱和导水率逐渐增加;随土培时间的延长土样饱和导水率均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土培时间为60d时土样饱和导水率达到最大值;添加麦秆改良材料(质量分数为10g/kg,配方中PAM质量分数为2%)的土样,在培养60d后其饱和导水率是对照组的4.97倍,对砂质土壤改良效果最明显。可见,秸秆改良材料可以改善砂质土壤持水状况,对砂质土壤具有改良作用。
孙荣国韦武思王定勇
关键词:秸秆土壤饱和导水率
长期不同耕作方式下紫色水稻土和上覆水中汞及甲基汞的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解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中甲基汞的影响,在免耕冬水、垄作免耕、厢作免耕、水旱轮作和常规平作等5种耕作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地,分层采集土壤和上覆水样品,分析了汞及甲基汞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免耕冬水、垄作免耕以及厢作免耕条件下土壤总汞含量在10~20 cm层最高,其中免耕冬水富集效果相对明显;而水旱轮作和常规平作处理则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其中水旱轮作更有利于汞的迁移转化.免耕冬水、厢作免耕、常规平作土壤甲基汞含量在剖面的分布规律与土壤总汞类似,除水旱轮作土壤汞甲基化能力在底层比表、中层较强外,其余4种处理则相反.5种耕作方式下稻田上覆水中溶解态汞(DHg)和溶解态甲基汞(DMe Hg)含量均随水深而增加,且水旱轮作和常规平作相对较高.各处理孔隙水中DHg含量与该层次土壤总汞含量有关,两者在土壤剖面上的波动趋势基本相同.免耕冬水、垄作免耕的孔隙水中DMe Hg含量及DMe Hg占DHg比例均在10~20 cm层出现最大值.水旱轮作和常规平作的孔隙水DMe Hg含量则相反,在10~20 cm层有最低值,两种处理的DMe Hg占DHg比例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上升.不同处理孔隙水中DMe Hg含量及DMe Hg占DHg比例均大于对应处理上覆水的值.
王欣悦唐振亚张成王永敏王定勇
关键词:耕作方式紫色水稻土上覆水甲基汞
TiO_2/膨润土复合材料对Hg^(2+)的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利用纳米TiO_2对膨润土进行复合改性,制备TiO_2/膨润土复合材料.采用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表征改性前后膨润土的结构和形貌.通过室内模拟实验,以膨润土为对照,研究不同添加量、pH、吸附时间及初始Hg^(2+)浓度等条件下,TiO_2/膨润土复合材料对Hg^(2+)的吸附特性与性能,同时通过正交试验,探究TiO_2/膨润土复合材料吸附Hg^(2+)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膨润土颗粒明显变小,且颗粒疏松多空孔,层间距增大.相比于膨润土,TiO_2/膨润土复合材料吸附性能得到极大提高.TiO_2/膨润土复合材料对Hg^(2+)的吸附率均随着添加量、pH、吸附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添加量为1.5 g·L^(-1)、pH为7.0、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吸附率达98.0%以上.但TiO_2/膨润土复合材料对Hg^(2+)的吸附率随着初始Hg^(2+)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通过4种动力学模型拟合发现,吸附过程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属于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吸附量为20.66 mg·g-1.吸附Hg^(2+)的最优实验条件:添加量为2.0 g·L^(-1),pH为8.0,初始Hg^(2+)浓度为45 mg·L^(-1),吸附时间为16 h,此时吸附率99.9%,平衡浓度为0.034 mg·L^(-1).
唐兴萍周雄张金洋张成王定勇
关键词:改性TIO2
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与优势植物淹水后对土-水系统汞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三峡库区消落带落干期植被生长茂盛,蓄水后消落带被淹没,土壤-植物系统在长时间淹水情况下,随着体系内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汞形态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对库区水生生态系统中汞含量以及形态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本研究选取三峡库区4种优势植物室内栽培,再进行室内模拟淹水试验,研究淹水后土壤、水体中甲基汞(Me Hg)以及其他形态汞的变化.结果表明,淹水过程中植物的存在有利于土壤Me Hg的生成,同时对上覆水不同形态汞浓度影响显著.狗牙根作为消落带优势种,由于其体内总汞及甲基汞含量较高,淹水后对土壤以及上覆水系统中甲基汞以及其他汞形态的影响最为明显.淹水第90 d,狗牙根+土+江水(B1)处理土壤Me Hg的含量最高,为(1 135.86±113.84)ng·kg^(-1),是不加植物的对照处理土+江水(CK2)中土壤Me Hg含量的2倍左右;上覆水总甲基汞(TMe Hg)、溶解态甲基汞(DMe Hg)、总汞(THg)、溶解态汞(DHg)和活性汞(RHg)均呈峰值偏左的抛物线状变化,在第30 d时达到峰值,其中B1处理上覆水TMe Hg、THg和DHg最高,分别为(2.88±0.06)、(40.29±2.42)和(35.51±3.77)ng·L^(-1),三者中溶解态汞是其主要存在形式.因此可以推测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淹水后将增加水库汞污染负荷.
梁丽王永敏张成余亚伟安思危王定勇
关键词:植物淹水三峡水库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