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兆刚

作品数:15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手术
  • 4篇胆管
  • 4篇手术治疗
  • 4篇外科
  • 4篇外科手术
  • 3篇引流
  • 2篇胆管引流
  • 2篇胆红素
  • 2篇淀粉酶
  • 2篇脾破裂
  • 2篇切除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黄疸
  • 2篇小肠
  • 2篇小肠瘘
  • 2篇结肠
  • 2篇经皮经肝胆管...
  • 2篇巨结肠
  • 2篇黄疸
  • 2篇红素

机构

  • 15篇新乡市中心医...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15篇王兆刚
  • 8篇陈颢
  • 5篇梁文辉
  • 4篇崔明哲
  • 4篇陈智年
  • 3篇范玉刚
  • 3篇闫东红
  • 2篇徐兵
  • 2篇刘松杰
  • 2篇张桂凌
  • 2篇刘衍民
  • 2篇张观朝
  • 2篇魏定夏
  • 1篇王一川
  • 1篇王玉梅
  • 1篇吕洪昌
  • 1篇李凤臣
  • 1篇田建伟
  • 1篇卢冰
  • 1篇李传杰

传媒

  • 2篇中原医刊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外科杂志
  • 1篇当代医师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2
  • 1篇198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术治疗创伤性肠破裂158例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肠破裂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158例创伤性肠破裂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进行手术治疗,治愈147例,死亡11例,死亡原因为严重合并伤、肠漏、胰漏及感染性休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要遵循抢救生命第一,维持器官功能第二的原则,严把手术适应证。术中应顺序全面探查,以免遗漏。根据不同伤情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王兆刚陈颢闫东红
关键词:腹部创伤肠破裂
成人型巨结肠2例报告
2003年
陈颢王兆刚梁文辉
关键词: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外科手术
急性重症胆管炎治疗体会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SC)患者的手术时机、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AS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31例,死亡25例,总死亡率为16.0%。入院后行急诊手术者32例,术后死亡9例,死亡率28.1%;入院后经支持治疗、纠正休克和酸碱失衡及抗感染治疗后再行手术者53例,死亡9例,死亡率为17.0%。行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17例,行PTCD治疗12例,行保守治疗42例。结论对ASC患者掌握好手术时机,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式,重视围手术期支持治疗以及适时手术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陈颢王兆刚田建伟梁文辉崔明哲
关键词:急性重症胆管炎手术治疗
隐性小肠瘘七例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隐性肠瘘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新乡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06年7月至2011年10月胃肠手术后怀疑肠瘘并有腹腔引流并检测引流液胆红素和淀粉酶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腹腔引流液颜色性质和检测结果将其分为三组,其中显性肠瘘组26例,非肠瘘组32例,隐性肠瘘组7例。根据三个组的临床观察情况和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重点总结隐性肠瘘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转归。结果显性肠瘘患者引流液中的胆红素[(241.35±107.81)μmol/L],淀粉酶[(4086.00±1726.32)U/L]明显高于血中的胆红素与淀粉酶[分别为(44.26±8.17)μmol/L与(63.40±16.42)U/L]。非肠瘘组引流液中胆红素及淀粉酶为(15.34±6.28)μmol/L与(34.85±5.64)U/L,明显低于血中的数值[(41.22±5.64)μmol/L和(42.62±7.83)U/L]。隐性肠瘘组引流液中的胆红素为(75.28±30.75)μmol/L,淀粉酶为(113.86±46.27)U/L,明显高于血胆红素[(46.53±18.77)μmol/L]和血淀粉酶[(66.30±31.7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11,P<0.05)。其检测值与显性肠瘘和非肠瘘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隐性肠瘘组患者中有1例持续低热伴腹部局限性轻度压痛,2例出现脓毒血症和轻度腹膜炎,所有患者均经保守疗法治愈,但住院时间较长。结论隐性肠瘘的临床特征和处理与显性肠瘘、非肠瘘都有所不同,大多数病例临床症状比显性肠瘘轻,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独立组群。
闫东红陈智年徐兵刘松杰张观朝魏定夏张桂凌王兆刚刘衍民
关键词:胆红素淀粉酶类肠瘘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在阻塞性黄疸减黄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胆管引流 (PTCD)在恶性阻塞性黄疸减黄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2 6例老年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行PTCD术。结果 :所有病人病情均好转。结论 :PTCD是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减黄术 ,尤其适用于老年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
陈颢王兆刚崔明哲梁文辉
关键词:经皮经肝胆管引流胆汁郁积
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手术时机探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时机。方法 :对 2 5 3例手术治疗的绞窄性肠梗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 2 2 6例 ,治愈率 89% ,死亡 2 7例 ,死亡率 11%。主要死亡原因是感染性休克 ,MODS ,ARDS。结论 :绞窄性肠梗阻的早诊诊断较为困难 ,应在非手术治疗的同时 ,动态严密观察腹部症状体征的变化 ,综合分析判断。把握手术时机 ,及时手术 ,加强围手术期治疗 ,术后SICU严密监护观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王兆刚陈颢
关键词:绞窄性肠梗阻手术时机死亡率症状体征围手术期治疗
脾破裂保脾手术31例分析
1989年
1981~1988年10月共行脾破裂保脾手术 31例,全部治愈。一般资料本组男26例,女5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46岁。根据 Feliciano 脾破裂分级法1、2级损伤15例,3级损伤9例,4级损伤5例,5级损伤2例.手术方式:单纯脾缝合9例,单纯脾动脉结扎3例,脾缝合加脾动脉结扎4例,单纯脾捆扎2例,脾捆扎加脾动脉结扎2例,脾部分切除4例,脾网扎6例。脾切除脾组织移植1例。术后并发胸腔和膈下感染1例.无术后再出血,全组无死亡。
范玉刚李传杰陈再霄王兆刚李华斌王一川
关键词:保脾手术脾破裂脾动脉结扎脾组织移植脾部分切除膈下感染
胃大部切除改良胃肠吻合及幽门再造术28例分析被引量:1
1992年
针对胃大部切除术后因失去幽门而引起的一些术后并发症,我们选用两种术式:①胃十二指肠间置空肠。
范玉刚陈智年李政王兆刚王玉梅胡永森
关键词:胃切除胃肠吻合幽门再造
胆管囊肿18例手术治疗
1996年
胆管囊肿临床上并非少见,尤其B超广泛普及应用以后,其诊断率明显提高。近年来通过对胆管囊肿治疗的对比研究,手术方法有了较大改进。1988年元月至1994年10月我科治疗胆管囊肿18例。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女12例,男6例;年龄18个月至78岁,
范玉刚王兆刚陈智年
关键词:胆管囊肿外科手术
腹腔引流液胆红素及淀粉酶测定早期诊断术后小肠瘘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引流液胆红素和淀粉酶早期诊断小肠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8例胃肠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检测分析腹腔引流液和血液中的胆红素、淀粉酶水平与小肠瘘的关系。结果:58例患者中确诊为小肠瘘者26例,腹腔引流液和血液胆红素分别为(241.35±107.81)μmol/L和(44.26±8.17)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引流液和血液淀粉酶分别为(4086.00±1726.32)μmol/L和(63.40±16.42)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小肠瘘者32例,腹腔引流液和血液胆红素分别为(15.34±6.28)μmol/L和(41.22±5.64)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引流液和血液淀粉酶分别为(34.85±5.64)μmol/L和(42.62±7.83)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引流液胆红素和淀粉酶早期诊断时间为术后(4.48±1.18)d,确诊时间为术后(6.29±1.04)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肠瘘诊断的敏感性为92.31%、特异性为90.63%、准确性为91.31%,与传统的确诊方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引流液胆红素和淀粉酶明显高于血清胆红素与淀粉酶提示小肠瘘,用此方法可早期诊断小肠瘘。
闫东红陈智年徐兵刘松杰张观朝魏定夏张桂凌王兆刚刘衍民
关键词:小肠瘘胆红素淀粉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