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 作品数:198 被引量:51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大同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语言文字更多>>
- 颞下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治疗关节盘前移位的疗效初步评价
- 目的:评价颞下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短期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来诊且经术前MRI检查诊断为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关节盘复位固定术进行治疗,分析...
- 吴婷婷张新华张晓杰王健侯伟马雪芳柳新华
- 超过视觉发育敏感期的青少年弱视治疗的临床观察
- 王萍王健王花
-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评价肾动脉狭窄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兔肾动脉狭窄模型的超声造影肾脏血流灌注模式。方法对10只实验兔递进性钳夹左肾动脉主干,钳夹程度分四级:0级-正常;Ⅰ级-钳夹动脉主干1/3;Ⅱ级-钳夹动脉主干2/3;Ⅲ级-完全钳夹。应用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行超声造影检查,动态观察各钳夹级别狭窄侧肾脏血流灌注。对各钳夹级别肾脏皮质及段间动脉部位进行量化分析,提供以下指标:曲线下面积、峰值强度、开始增强时间、曲线上升斜率。分析上述指标在不同程度肾动脉狭窄模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①肾脏血流灌注增强模式:肾段间动脉、叶间动脉、肾皮质、肾髓质依次增强。随钳夹程度递进,肾脏开始增强时间逐渐延迟,增强程度逐渐减弱。肾动脉完全闭塞时,注射造影剂前后肾脏回声无明显改变。②超声造影时间-强度定量分析:随钳夹级别的递进,皮质和段间动脉取样,开始增强时间逐渐延迟,曲线下面积、峰值强度呈递减趋势。曲线上升斜率Ⅱ级组低于0、Ⅰ级组,0级组与Ⅰ级组无差异。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对筛查肾动脉狭窄有一定价值;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有助于评价不同程度肾动脉狭窄时缺血肾血流灌注。
- 王健康春松李嵘娟徐琨李虹
- 关键词:动脉狭窄超声造影
-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研究兔肾血流灌注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结合声学定量时间强度曲线定量评价兔肾血流灌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对12只健康家兔两侧肾进行超声造影,并在应用血管活性物质多巴胺(2、5μg·kg^-1·min^-1)10min后及去甲肾上腺素(0.3μg·kg^-1·min^-1)20min后对兔左肾进行造影。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对肾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以下定量参数:开始增强时间、达峰值时间、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结果两侧肾皮质、髓质超声造影定量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肾皮质的开始增强时间、达峰值时间较髓质早(P〈0.05),峰值强度(P〈0.05)、曲线下面积(P〈0.01)大于髓质。输注两种剂量多巴胺后,肾皮质及肾髓质开始增强时间及达峰值时间呈剂量依赖性减小,曲线下面积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或P〈0.01),峰值强度无明显变化(P〉0.05)。输注去甲肾上腺素后,肾皮质开始增强时间及达峰值时间延长(P〈0.05),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均减小(P〈0.01),而肾髓质仅开始增强时间延长(P〈0.01)。结论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能够反映正常肾血流灌注特征及变化。
- 王健康春松徐琨李虹李嵘娟
- 关键词:超声检查造影剂肾循环
- 孕妇血浆中RASSF1A基因的检测及其在子痫前期中的定量分析
- 目的:探讨应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孕妇血浆中微量胎源性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1A,RASSF1A)基因的可行性;对正常妊娠期间孕妇血浆中酶切前...
- 王健
- 关键词:病理妊娠基因测序
- 文献传递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8
- 2013年
- 【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0sAS)患者不同左室构型的心肌收缩功能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经多导睡眠仪监测呼吸暂停指数(AHI)≥5次/h确诊为OSAS的患者95例,同时定点监测血压,次日晨行血糖和血脂等生化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LVEF。根据相对室壁厚度(RWT)≥0.42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46.7g/m2.7(女)或49.2g/m2.7(男),将患者按左室构型分为正常构型组(NG)、向心性重构组(cR)、离心性肥厚组(EH)和向心性肥厚组(cH)。应用2I)-STI测量左室心肌不同方向收缩期总体峰值应变:总体长轴应变(GLS)、总体径向应变(GRS)及总体环向应变(Gcs),比较不同构型组间2D-STI参数的差异,并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2D-STI参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①95例OSAS患者中,NG组41例(43.1%),CR组23例(24.2%),EH组16例(16.8%),CH组15例(15.9%),4组间I。VEF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心率、血压、颈围、腰围、臀围、吸烟史、血脂、空腹血糖、AHI、氧解离指数(0DI)和血氧饱和度(SaO。)等在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D-STI参数:CH组GLS较低,与其他3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GRS和GCS4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D-STI参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LS分别与LVMI(r=0.274)、AHI(r=0.326)、T90(r=0.294)、最低sa02(r=-0.299)、体质量指数(BMI)(r=0.367)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HI、LVMI、BMI是GI.s的独立预测因子(R2=0.219,P〈0.05)。结论①OSAS患者左室CH构型纵向心肌收缩功能受损较重。②OSAS的严�
- 张婷董文娟王健吴成爱王国峰徐琨郝艳红刘晓芳韩静元丽芝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
- 母血中胎源RASSF1A基因的表达水平对于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在妊娠早、中期血浆中胎源性RASSF1A基因的水平,探讨其在预测子痫前期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孕妇325名,分别在其孕7~12周、13~18周及19-24周采外周血,提取游离DNA,采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酶切消化法联合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浆中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的含量,同时监测孕妇血压、尿蛋白值及临床表现,将最终发展为子痫前期的孕妇列入子痫前期组,从正常孕妇中随机选取30名列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血浆中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子痫前期临床分类、分型与该基因浓度的关系。结果(1)325名孕妇中26例发展为子痫前期患者,在妊娠13~18周子痫前期组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平均含量为141.62拷贝数/mL,正常妊娠组为98.90拷贝数/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19~24周子痫前期组RASSF1A基因含量为对照组的2.03倍。(2)在妊娠13~24周,重度子痫前期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浓度均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相比,在妊娠19~24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RASSF1A基因的浓度升高(P〈0.05)。结论孕妇血浆中超甲基化RASSF1A基因浓度的异常变化可能发生在妊娠中期,对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及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 王健杨晶武晓红穆雅琴李拴明崔克王喜英赵富玺
- 关键词:子痫前期荧光定量PCR非侵入性产前诊断
-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狭窄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DE)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及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疑诊为冠脉疾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20例,行TTDE检查,观察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计算其检出率。并以冠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回顾性分析不同狭窄组间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无差异。结果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未完全闭塞者红色前向血流的检出率分别为98.00%和66.04%,完全闭塞者蓝色逆向血流检出率分别为70.00%和71.43%。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组间舒张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期速度时间积分、舒张期的加速度与减速度、舒张期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DE可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血流。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狭窄处舒张期血流参数有显著变化,对诊断冠脉狭窄有重要意义。
- 薛继平王健曹建林康春松
- 关键词: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
-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 腹主动脉瘤(AAA)是由于动脉中层结构破坏,动脉壁不能承受血流冲击的压力而形成的局部或广泛的永久性扩张或膨出。约80%以上是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本文通过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64SCTA)检查腹主动脉瘤38例,旨在分析...
- 王健唐笑先黄伟刘兰佩
- 关键词:螺旋CT血管造影腹主动脉瘤
- 文献传递
- 肾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分析比较肾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方法对52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共52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观察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分析肾脏恶性占位性病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包括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尖度、曲线下面积。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上述各参数在肾脏恶性占位性病灶与癌周正常肾皮质间的差异。结果 52个肾脏占位性病灶中恶性42个,良性10个。42个恶性肾脏占位性病灶中,32个透明细胞癌以快进、明显高增强为主(28/32,87.5%);2个嫌色细胞癌中,1个表现为快进、明显高增强,另1个表现为慢进、低增强;4个乳头状细胞癌均表现为慢进、轻度高增强;4个移行细胞癌表现为快进、高增强。10个肾脏良性占位性病灶中6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以慢进、低增强为主(5/6,83.3%);3个肾囊肿始终无增强;1个肾球旁细胞瘤呈慢进、低增强。肾脏恶性占位性病灶的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47.189±11.245)%、(3.893±2.587)/s,均高于癌周正常肾皮质的(38.563±9.030)%、(2.552±1.464)/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23、-3.035,P均<0.01);肾脏恶性占位性病灶的达峰时间为(34.196±14.996)s,早于癌周正常肾皮质的(41.365±17.700)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4,P<0.05)。肾脏恶性占位性病灶与癌周正常肾皮质的曲线尖度分别为(0.082±0.054)/s、(0.065±0.03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2,P=0.112)。结论肾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可为鉴别病变良恶性提供依据。
- 薛继平王健王健康春松李朝军
- 关键词:造影剂肾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