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优
- 作品数:46 被引量:172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CD40L在川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血小板CD40L在急性期川崎病血管炎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双标法,检测23例急性期及IVIG治疗后川崎病(KD)患儿、23例非KD发热患儿T淋巴细胞、血小板CD40L表达的阳性率及平均荧光强度。结果急性期KD组T淋巴细胞表达CD40L阳性细胞率(27.91±5.47)及平均荧光强度(11.74±3.35)明显高于IVIG治疗后组(分别为12.32±1.89%及6.18±1.71%P均<0.01)及发热对照组;同样,急性期KD组血小板CD40L表达的阳性率及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IVIG治疗后组及发热对照组。结论T淋巴细胞、血小板CD40L在急性期KD患儿中高表达现象,可能在KD急性期血管炎及冠状动脉病变中发挥一定作用。
- 苏赞彩王优唐兰芬
- 关键词:川崎病CD40LT淋巴细胞血小板
- 钙通道阻滞剂对缺氧大鼠右心室心肌CnAβmRNA及血浆NO、iNOS、ET-1水平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通过研究钙通道阻滞剂对缺氧大鼠右心室心肌钙调神经磷酸酶Aβ(CnAβ)mRNA及血浆NO、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钙通道阻滞剂防治慢性缺氧致右心室肥大的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3组,采用配伍组设计,每组各10只,即正常组、缺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Norvasc)处理组(灌喂Norvasc 30 mg.kg-1.d-1),后2组置于氧浓度为(10.0±0.5)%的大型玻璃舱中,持续缺氧21 d。第21天处死大鼠,采血测NO、iNOS、ET-1的水平,分离心脏称质量,并留右心室测CnAβmRNA的表达。结果⑴缺氧组右室与左室加室间隔的重量比、右室重量与体重之比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处理组(P<0.01)。⑵缺氧组右心室心肌CnAβ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处理组(P<0.01)。⑶缺氧组血浆NO、iNOS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处理组(P<0.01),ET-1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处理组(P<0.01)。结论钙通道阻滞剂-Norvasc能够抑制慢性缺氧右心室肥大,也可能与调节血浆NO、iNOS、ET-1水平,改善肺动脉压力,下调CnAβmRNA的表达有关。
- 刘郴州谭建新揭育利王优黄宇戈黄秀兰
- 关键词:钙通道阻滞药缺氧心室心肌内皮缩血管肽1
- 558例新生儿肺炎痰培养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分析新生儿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Ams System和Kirby-Bauer法对558例新生儿肺炎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检测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352株,阳性率为63.1%,其中革兰阴性菌264株,占75.0%;革兰阳性菌63株,占17.9%;真菌25株,占7.1%。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抱菌素的耐药率较高,亚胺培南是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层析万古霉素仍然是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最有效药物。结论新生儿肺炎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开展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对新生儿科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高现有抗生素的疗效,减缓耐药菌株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 周毅虹敖当李作敏苏赞彩唐兰芬谭建新王优
- 关键词:肺炎新生儿病原菌耐药性
- 不同病原体脑病患儿血浆降钙素原改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5
- 2005年
- 目的 探讨不同病原体脑病患儿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免疫层析法对 112例不同病原体脑病患儿血浆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测定 ,并经治疗后动态监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并与 30例健康儿童的血浆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浆降钙素原的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和结核性脑膜炎患儿 (P <0 .0 0 1) ;并且随着化脓性脑膜炎病情的恢复血浆降钙素原的水平及阳性率也在明显下降 (P <0 .0 0 1)。结论 降钙素原对不同病原体脑病的诊治及预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 苏赞彩黄志敏王优黄秀兰
- 关键词:脑病儿童降钙素原
- 钙通道阻滞剂对缺氧右心室心肌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的调控作用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在大鼠慢性缺氧性右心室肥大中的作用以及L-型钙通道阻滞剂对其的影响。方法将大鼠置于氧浓度为(10±05)%的大型玻璃舱中每天24h缺氧持续共7d建立大鼠慢性缺氧模型。实验大鼠分为3组,每组各20只,即正常组、缺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norvasc)处理组,缺氧组持续缺氧21d,norvasc处理组在缺氧的同时灌喂norvasc30mg·k-1·d-1。第21d每组取10只大鼠分离心脏称重,并测CaN活性水平,另10只取心脏测定心肌细胞[Ca2+]i。结果(1)缺氧组右室与左室加室间隔的重量比、右室重/体重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norvasc处理组(均P<001)。(2)缺氧组右心室心肌细胞[Ca2+]i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norvasc处理组则明显低于缺氧组(P<001)。(3)缺氧组右心室心肌CaN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norvasc处理组则明显低于缺氧组(P<001)。结论CaN可能参与了大鼠慢性缺氧性右心室肥大,L-型钙通道阻滞剂可能是通过降低心肌细胞内钙浓度,调控CaN活性而阻滞慢性缺氧右心室肥大。
- 谭建新刘郴州王优黄宇戈黄秀兰方希敏
- 关键词:钙神经素缺氧心脏扩大
- 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4例
- 1997年
- 王优唐兰芬陈铭珍
-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换血疗法
-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组织中微量元素的变化被引量:1
- 2004年
- 为探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组织中 5种元素 (Fe2 + 、Ca2 + 、Zn2 + 、Cu2 + 、Mg2 + )的变化及意义 ,将新生Wistar鼠 2 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组 ,乙醚吸入麻醉后用1 0双线结扎右侧颈总动脉 ,术后恢复 4h ,吸入含 8%O2 和 92 %N2 混合气体 2h后将 2组大鼠处死 ,取脑组织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其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表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组织中Zn2 + 、Mn2 + 、Cu2 + 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1 ) ;Ca2 + 增加 (P <0 0 1 )。
- 王优唐兰芬苏赞彩
- 关键词:缺氧缺血微量元素脑病
- 国产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防治早产儿感染
- 1999年
-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防治早产儿感染的价值。方法:对43例感染的早产儿随机分组,在相同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同时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剂量为500~1 000 m g/(kg.d),隔天1次,共2次。余20 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IgG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体温缓解快,交叉感染率低,平均住院日短,疗效高。结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防治早产儿感染有较好疗效。
- 龙凤雅陈铭珍彭涛王优袁锦红
-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静脉内输注早产儿
- 儿童紫癜性肾炎84例临床分析与血浆内皮素-1变化的意义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 了解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特点及血浆内皮素一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84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临床资料,对HSPN发生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同位素放免法对84例HSPN患儿及16例正常儿童进行血浆内皮素一1(ET-1)浓度检测。结果 ①发病年龄在5~10岁者占90.6%,9月至次年3月为高发病期,发病率占80.32%;感染仍是主要诱因(40.57%);胃肠症状首发时33.33%发生误诊。临床上以肾病综合征表现最常见(47.63%)。病理分型以Ⅱ级最多见(37.84%),Ⅲ级以上占56.40%。2、HSPN患儿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血浆ET-1水平与血尿素氮、肌酐呈正相关(r=0.584,0.523,P〈0.05)。结论 HSPN的发病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HSPN患儿血浆ET-1水平升高与肾功能损害有关。
- 张慧琼谭建新王优
-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流行病学血浆内皮素-1儿童
- IL-15联合其他细胞因子对MDS患者CD34^+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
- 2004年
- 为了探讨IL 1 5与其他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的MDS患者CD34+ 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应用单克隆抗体(mAb )免疫磁珠系统分离CD34+ 细胞 ,实验分为IL 1 5加其他细胞因子的实验组和不加其他细胞因子的单独应用IL 1 5的对照组 ,用液体培养基和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培养 ,计数培养后细胞数和CFU E、BFU E、CFU GM、CFU GEMM的集落形成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培养细胞上各种表型分子CD33、CD1 3、CD71、CD1 9、CD3表达的变化和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显示IL 1 5与其他细胞因子联合应用的实验组作用于MDS患者CD34+ 细胞 ,培养 6d的细胞计数显示 ,细胞增殖倍数对照组为 4 0倍 ,实验组为 7 8倍 ;各祖细胞集落形成率实验组均明显多于对照组 ;培养细胞上各表型分子 (CD3除外 )的表达率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IL 1 5加其他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后CD34+ 细胞的细胞周期G1 、S、G2 期的比率均有明显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较 ,差异显著。IL 1 5与其他细胞因子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IL 1 5对MDS患者CD34+ 细胞有明显地促增殖和诱导分化的效应。
- 王优叶中绿黄秀兰陈铭珍
- 关键词:造血前体细胞白细胞介素15集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