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品 作品数:19 被引量:40 H指数:3 供职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 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临床教学科学研究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活血补肾方及其拆方对退变腰椎间盘IL-1β、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活血补肾方及其拆方对退变椎间盘组织IL-1β、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纤维环针刺法复制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将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活血补肾方、活血方、补肾方、吲哚美辛及模型对照组5组,给药6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1β和TNFα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补肾方、补肾方、活血方和吲哚美辛组IL-1β、TNFα mRNA的表达均下调(P<0.01)。结论:活血补肾方具有抑制IL-1β、TNFα mRNA表达的作用,这可能是活血补肾方减轻退变椎间盘炎症反应,减缓椎间盘退变,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机理之一。 姚啸生 李洪久 张君 张艳 杨鸫祥 张焕 岳志军 付春子 王一品 孙广江关键词:腰痛 椎间盘 活血补肾方 白细胞介素-1Β 全距骨置换术的研究进展 2025年 随着3D打印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使用定制假体进行全距骨置换(total talar replacement,TTR)已成为治疗踝关节疾病,如距骨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和骨关节炎的有效选择。过去20年来,TTR手术已取得成功,并且总体存活率令人满意。然而,目前对于距骨置换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长期评估其效果。本综述旨在总结有关TTR的文献,并提供历史调查、适应证和禁忌证的变化、3D打印技术在距骨假体中的应用、存活率以及功能结果方面最新进展。 吴威霏 王一品 秦雪萌 杨茂伟关键词:3D打印 稳定方式 假体材料 DHS结合中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分析 2013年 目的:分析DHS结合中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对4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DHS结合中药治疗,其中33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5个月。结果:2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主钉穿出股骨头软骨,1例主钉退出,在髋内翻的位置畸形愈合,1例主钉断裂,5例术后发生呼吸系感染或泌尿系感染等院内感染,3例出现低蛋白能量不足导致的水肿,11例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经相应治疗均痊愈。随访时32例患者骨折骨性愈合,疗效评价为优25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6.9%。结论:围手术期的精心管理、手术中的规范操作和积极而稳妥的术后康复训练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疗效的关键措施。 杨鸫祥 李洪久 姚啸生 刘歆 孙广江 王一品关键词:DHS 中药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 针灸联合药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为针灸联合中药热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一科在2011年3月~2014年9月间对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且中医辨证为寒凝血瘀的60例住院患者,单盲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治疗方式:对照组为基础治疗(包括急性期腰部制动、后期腰背肌功能训练、中药熨法治疗、激素及脱水药物静点),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针灸疗法。两组进行2周临床治疗后,以VAS视觉模拟评分法、Oswestry腰椎疾患功能障碍指数调查问卷(ODI)评分改善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后的VAS评分[(3.67±1.14),(2.44±0.97)分]、ODI评分[(36.87±11.16),(28.85±10.17)分]分别与治疗前的VAS评分[(6.21±1.34),(6.23±1.26)分]、ODI评分[(52.17±11.89),(51.15±12.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热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缓解患者疼痛及改善生活质量上疗效确切,相比单一的外治方法,能加速肢体功能的恢复。 王一品 姚啸生 李洪久 刘佳妮关键词:针灸 药熨 腰椎间盘突出症 龟鹿二仙胶诱导破骨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龟鹿二仙胶对破骨细胞凋亡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RAW 264.7细胞培养传代,用M-CSF+RANKL诱导小鼠单核细胞RAW 264.7细胞株分化成破骨细胞,获得破骨细胞;CCK8法、TUNEL染色、流式细胞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龟鹿二仙胶对破骨细胞凋亡的影响;Real-time 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破骨细胞凋亡相关分子Bcl-2、Bax、Cytochrome C的表达;经龟鹿二仙胶及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干预后,通过流式细胞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破骨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AKT的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龟鹿二仙胶(GLEXJ高、中、低)均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活性,提高破骨细胞的凋亡率,提高凋亡相关分子Bax/Bcl-2的比值以及Cytochrome C的表达,其中,以中浓度GLEXJ作用72 h后影响最显著;经中浓度龟鹿二仙胶,以及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的干预,明显抑制了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AKT蛋白的磷酸化,破骨细胞总凋亡率显著上升。结论 龟鹿二仙胶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活化作用而促进破骨细胞凋亡。 齐鹏坤 侯德才 吕艳芳 王一品关键词:中医中药 龟鹿二仙胶 PI3K/AKT 破骨细胞 凋亡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钳夹型CSM的疗效。方法:采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钳夹型CSM 34例,成功随访了27例。术前、术后随访时采用JOA疗效评价标准评分,计算改善率(RIS)。结果:27例患者术... 姚啸生 刘歆 李洪久 于冬冬 王一品 孙广江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前后路 手术 文献传递 红元丸配合腰背肌抗阻训练治疗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腰背痛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红元丸配合腰背肌抗阻训练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kyphoplasty,PKP)术后腰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一科行胸腰椎压缩骨折PKP手术术后仍残余腰背痛的40例患者,采取电脑随机软件分组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患者予口服美洛昔康胶囊并进行腰背肌抗阻训练治疗;治疗组20例患者在口服美洛昔康胶囊及腰背肌抗阻训练的同时给予红元丸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Dual energy X-ray absorp,DX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VAS评分、DXA数值、JOA评分、OD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元丸配合腰背肌抗阻训练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腰背疼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术后骨密度及腰背肌肉力量,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王一品 于冬冬 李晓峰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 术后 疼痛 PVP和PKP治疗Kümmell病 Kümmell病1891(1895)年首次提出满足3个条件即可诊断:轻微脊柱外伤史、数月-数年无症状期、疼痛伴进行性脊柱后凸畸形。发病机制为椎体缺血性坏死、骨质疏松性骨折不愈台、椎体内假关节形成、椎体内力学改变、与邻近椎... 姚啸生 智猛 戚晓楠 孙广江 王一品 刘歆 李洪久关键词:发病机制 影像诊断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血清血脂7项与骨关节炎的关系:IEU OPEN GWAS数据库欧洲人群的大样本分析 2025年 背景:骨关节炎是与代谢异常密切相关的复杂性疾病,然而以往研究仅涉及有限的血脂指标,未进行更全面的血脂谱分析。深入探讨血脂7项与骨关节炎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仅有助于理解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还能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临床依据。目的:探讨血脂与骨关节炎的因果关系。方法:使用来自IEU OPEN GWAS数据库的血脂7项和骨关节炎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统计数据进行汇总,工具变量采用显著单核苷酸多态性,通过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得出血脂7项(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I和载脂蛋白A1)与骨关节炎(骨关节炎、膝或髋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和髋骨关节炎)的因果关系,以逆方差加权为主要效应,MR-Egger回归法和加权中位数法为补充效应。Bonferroni校正和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保证有效性。采用多变量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进一步破除混杂因素,得出血脂7项与骨关节炎的显著因果关系,保证分析的稳健性。采用共定位分析再次确保因果关系的稳健性,并得出显著影响作用的基因位点,使因果关系证据更充分。结果与结论:①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中逆方差加权结果显示,总胆固醇(OR=0.9372,95%CI=0.8856-0.9919,P=0.02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9594,95%CI=0.9236-0.9966,P=0.03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9112,95%CI=0.8335-0.9962,P=0.04)、载脂蛋白B(OR=0.926,95%CI=0.8877-0.9674,P=0.0005)和载脂蛋白AI(OR=0.9512,95%CI=0.9110-0.9931,P=0.023)与骨关节炎呈负相关,总胆固醇(OR=0.8923,95%CI=0.8431-0.9443,P=0.00008)、三酰甘油(OR=0.9385,95%CI=0.8847-0.9956,P=0.035)和载脂蛋白B(OR=0.9116,95%CI=0.8659-0.9597,P=0.0004)与膝或髋骨关节炎呈负相关,总胆固醇(OR=0.8983,95%CI=0.8412-0.9593,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8812,95%CI=0.7947-0.9770,P=0.016)和载脂蛋白B(OR=0.9 吴振桦 张锡玮 王一品 李倩倩关键词:骨关节炎 血脂 铁死亡在肌肉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肌肉减少症(肌少症)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导致骨骼肌质量和力量逐渐下降的疾病,给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最近,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兴的细胞死亡机制,其与肌少症的关系受到了广泛研究。铁死亡是一种以铁元素及脂质过氧化为核心的细胞死亡方式,与肌少症的发病机制密切关联。已有研究认为铁代谢、脂质过氧化、氨基酸代谢失衡等途径在肌少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铁超载和活性氧的积累,以及System Xc-/GSH/GPX4轴和NADPH/FSP1/CoQ10通路之间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和防止脂质过氧化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肌肉衰减型肥胖、虚弱状态与肌少症的相互关联,以及慢性疾病对肌少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文章就铁死亡在肌少症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铁死亡的关键调控环节,以便为肌少症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开发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沈皓元 王一品 智猛 张李博 吴威霏 孟德业 刘士琦 秦雪萌 刘宇秋 姜宇萍 杨茂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