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四芳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城建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污泥
  • 6篇剩余污泥
  • 4篇脱水性
  • 4篇脱水性能
  • 3篇有机质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水化合物
  • 2篇酸碱
  • 2篇碳水化合物
  • 2篇污泥比阻
  • 2篇磷酸盐
  • 2篇氨氮
  • 2篇白质
  • 2篇比阻
  • 1篇氮磷
  • 1篇絮凝
  • 1篇絮凝剂
  • 1篇阳离子
  • 1篇阳离子交换

机构

  • 5篇天津城市建设...
  • 5篇天津城建大学
  • 4篇天津市水质科...
  • 1篇天津市水利勘...

作者

  • 10篇牛四芳
  • 10篇苑宏英
  • 5篇吴丽杰
  • 5篇祁丽
  • 3篇王亭
  • 3篇宋建阳
  • 2篇员建
  • 2篇王小佩
  • 2篇孙力平
  • 1篇陈轶
  • 1篇汤韬
  • 1篇郭江

传媒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天津城市建设...
  • 1篇天津城建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酸碱调节对混合污泥中有机质溶出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以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组成的混合污泥为研究对象,将pH值分别控制在酸性(pH值=3.0)和碱性(pH值=10.0),研究了混合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有机质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与酸性条件相比,碱性条件更有利于混合污泥中各有机质组分的释放,且碱性调节还能缩短反应时间。VFAs的变化规律与其他有机质不一致,酸性条件下几乎不产生VFAs,而在碱性条件下VFAs的释放量较大且几乎呈线性增长,反应至16 d时VFAs的释放量达到最大,为224.15 mg/gVS,此时VFAs在SCOD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为58.94%。
苑宏英宋建阳吴丽杰牛四芳
关键词:混合污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挥发性脂肪酸
不同絮凝剂对剩余污泥水解和脱水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研究了无机和有机絮凝剂对剩余污泥水解和脱水性能的影响。分别投加浓度为20g/L的CaO和CPAM(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调节剩余污泥,溶出的有机质规律如下:溶解性COD(SCOD)的溶出量表现为CPAM>CaO>空白;溶解性蛋白质(SPN)的溶出量表现为CPAM>CaO>空白;溶解性碳水化合物(SPS)的溶出量表现为CaO>CPAM>空白。污泥的脱水性能指标——比阻(SRF)和滤饼含固率的变化分别为:SRF表现为CPAMCaO>空白。从SPN、SPS和SCOD的溶出量、比阻和滤饼含固率的变化说明:加入CaO和CPAM都能改善剩余污泥的水解和污泥脱水性能。
苑宏英王小佩王亭牛四芳祁丽
关键词: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剩余污泥脱水性能
一种改善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化学调理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化学调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将剩余污泥置于SBR反应器内,用电动搅拌器进行搅拌,在室温下采用先酸(pH=3.0)后碱(pH=10.0)的两段控制方式(每段8d)对污泥进...
苑宏英牛四芳祁丽宋建阳
文献传递
一种从剩余污泥中制备和提纯鸟粪石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中制备和提纯鸟粪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控制pH在3~5的范围内进行剩余污泥中氮磷的释放;用MgCl<Sub>2</Sub>溶液进行钠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改型;用改...
苑宏英吴丽杰牛四芳陈轶
文献传递
酸碱联合调节剩余污泥对有机质的释放和脱水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研究酸碱联合调节剩余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溶解性蛋白质(SPN)和溶解性碳水化合物(SPS)的释放规律以及对脱水性能的影响,采用3个反应器,其中,1#为先酸(pH 3.0)后碱(pH 10.0)、3#为先碱(pH 10.0)后酸(pH 3.0)的两段控制方式(每段8 d),同时以2#pH不调作为对比实验。结果表明,3个反应器中SPN和SPS的释放情况是调节为碱性>酸性>空白,在相同的控制阶段,SPN的释放量明显高于SPS的释放量;SPN和SPS的最大释放量出现在1#的碱性阶段(后8 d),SPN在碱性阶段的第2天达到最大释放量(883.618 mg/L),SPS在碱性阶段的第8天达到最大释放量(165.922 mg/L)。1#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比阻值较低,说明先酸后碱调节方式更利于污泥脱水;在调节为碱性第4天时污泥比阻(SRF)达到最小值(0.342×1013m/kg),处于中难度脱水范围内。与2#相比,3#中的SRF虽稍有改善,但始终处于难脱水范围内。
苑宏英牛四芳宋建阳祁丽汤韬
关键词:剩余污泥有机质
酸碱联合调节剩余污泥过程中氮、磷和有机质的释放被引量:10
2012年
实现城市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是污水厂面临的难题之一。通过采用(1)先酸性(pH=3)后碱性(pH=10)、(2)先碱性(pH=10)后酸性(pH=3)的两段控制方式(每段反应8 d),同时做pH不调的对比实验,研究剩余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氨氮、磷酸盐和溶解性COD(SCOD)、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挥发性脂肪酸(VFAs)等有机质组分的释放。结果表明,酸碱联合调节有利于各组分的释放;氮和磷在酸性条件下的释放量大于碱性,有机质在碱性条件下的释放量大于酸性;采用(2)方式,调为酸性后反应1 d,氨氮的释放量即达到最大(17.28 mg/g TS);采用(1)的调节方式反应7 d,磷酸盐能达到最佳释放量(14.16 mg/g TS);总VFAs的产生受反应时间的影响较大,其余有机质组分在(2)的调节方式下,6 d左右即可达到较大释放量。
苑宏英吴丽杰员建牛四芳孙力平
关键词:剩余污泥酸碱氨氮磷酸盐SCOD
酸碱调节过程中剩余污泥的特性变化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5个反应器(1#,2#,3#,4#和5#),其中1#为单独酸(p H3.0)调节,2#为单独碱(p H10.0)调节,3#,4#为酸碱联合调节,3#为先酸(p H3.0)后碱(p H10.0)调节,4#为先碱(p H10.0)后酸(p H3.0)调节,5#为p H不调的对比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的酸碱调节过程中剩余污泥比阻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污泥经先酸后碱调节(3#反应器)后比阻值比其他调节方式的更小,说明这种调节方式更利于污泥脱水;同时研究了先酸后碱调节(3#反应器)过程中,污泥上清液的浊度、Zeta电位和平均粒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浊度、Zeta电位、平均粒径分别在3.18~149,NTU、-13.4^-0.899,m V、6.11~9.18,μm之间变动,且由酸调节为碱时,浊度明显减小,Zeta电位明显增高.
苑宏英王亭王小佩牛四芳祁丽
关键词:剩余污泥脱水性能浊度ZETA电位
酸碱性调节对初沉污泥氮磷和有机质释放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在调节pH值分别为3.0和10.0的条件下,与pH值保持原状相对比,研究了15~20℃下初沉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氨氮、磷酸盐和溶解性COD(SCOD)、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挥发性脂肪酸(VFAs)等有机质组分的释放。结果表明,强酸条件,特别是强碱会抑制氨氮的释放,试验周期结束时,碱性条件氨氮的释放量为1.28 mg/g TS,远小于对比试验(6.97 mg/g TS);磷酸盐的释放量表现为酸性>碱性>对比试验,反应至第4天时各条件下的释放量即趋于稳定,分别为2.47 mg/g TS、1.23 mg/g TS和1.18 mg/g TS;碱性条件下,各有机质组分的释放量大于其他条件,其中总VFAs波动较大,在第8天左右的产生量接近最大值,为201.59 mg COD/g VS,且以乙酸为主,其余组分在较短的时间里接近或达到最大值后保持相对稳定。
苑宏英吴丽杰牛四芳员建孙力平
关键词:初沉污泥氨氮磷酸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污泥脱水是污泥处理的关键步骤,本文以污泥比阻(SRF)为考察指标,对比分析了污泥经单独酸碱调节、酸碱联合调节、水浴加热、自然冻融以及氧化剂Fenton等预处理方法调节后污泥的脱水效果。结果表明,污泥经氧化剂Fenton试剂处理后,SRF明显减小,污泥脱水性能得到改善;先酸后碱调节的方式比单独酸、碱调节更利于污泥脱水;温度调节对污泥的比阻有影响,低温条件下污泥的比阻较小。
苑宏英王亭祁丽牛四芳
关键词:污泥比阻FENTON试剂
生活污水低温好氧硝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温度是硝化细菌生长的限制因素,在5,℃左右时硝化反应基本停止.研究低温条件下的好氧硝化效果,对低温条件下生物脱氮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集中在现有工艺的改进和功能性细菌的筛选.其中,工艺的改进是通过优化运行操作条件等方式使其利于低温下硝化细菌的生长,包括对传统活性污泥法、SBR、A2/O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改进方面的研究.功能菌的筛选主要是通过长期驯化培养、优化菌群等方式实现的.
牛四芳苑宏英郭江吴丽杰
关键词:SBR生物膜功能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