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乐

作品数:60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艺术
  • 12篇文化科学
  • 10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5篇哲学宗教
  • 5篇历史地理
  • 4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学

主题

  • 15篇文化
  • 10篇艺术
  • 10篇非物质文化
  • 10篇非物质文化遗...
  • 8篇伊斯兰
  • 8篇传承
  • 6篇建筑
  • 5篇信仰
  • 5篇伊斯兰教
  • 5篇文化变迁
  • 5篇民间信仰
  • 5篇口述
  • 5篇口述史
  • 4篇油画
  • 4篇手工艺
  • 4篇图像
  • 4篇美术
  • 4篇民族
  • 3篇伊斯兰建筑
  • 3篇艺人

机构

  • 55篇西北民族大学
  • 7篇青海民族大学
  • 5篇西安美术学院
  • 3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敦煌研究院

作者

  • 59篇牛乐
  • 3篇高莉
  • 1篇杨富学
  • 1篇刘阳
  • 1篇赵旭东
  • 1篇高莉

传媒

  • 4篇中国民族美术
  • 3篇云南艺术学院...
  • 3篇民族艺术
  • 3篇青海民族研究
  • 3篇西北民族大学...
  • 3篇兰州文理学院...
  • 2篇兰州学刊
  • 2篇内蒙古大学艺...
  • 2篇青海民族大学...
  • 2篇民艺
  • 2篇内蒙古艺术学...
  • 2篇西部文艺研究
  • 2篇北京舞蹈学院...
  • 1篇江淮论坛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丝绸之路
  • 1篇美术大观
  • 1篇社科纵横
  • 1篇雕塑
  • 1篇艺海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化共生视域下的临夏砖雕艺术被引量:4
2017年
临夏砖雕是明清时期从中国内地移植到西北河湟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由于其中阿合璧的文化气息,素有"回族砖雕"之称。砖雕在西北民族地区的高度发展与多民族文化互融共生的背景有深刻的关联。从临夏砖雕的文化变迁史可以看到,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时常超越文本的规约,是多元的文化基因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交流、变异并自适应发展的结果,也是多民族共创的文化成果,其承载的丰富的文化记忆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价值。
牛乐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变迁
多元文化的整合与重构——河湟伊斯兰拱北建筑装饰艺术被引量:1
2019年
伊斯兰教拱北~1是西北河湟~2多民族地区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文化景观,也是多民族艺术文化的集中展示,其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基础上,成功地整合了中亚、西亚伊斯兰文化艺术的精华,并重构成独具特色的文化表意系统,体现了多元共生的文化心理结构,成为多民族文化交融与变迁的历史文本。
牛乐
关键词:文化共生伊斯兰教建筑装饰
牛乐:文化基因的地域性流变与活态传承--以临夏砖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作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一种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夏砖雕的产生与发展脱离不了河湟地区历史上多民族、多地域文化基因的交流,而特殊的地域文化环境最终使文化基因产生变异并形成了这种被多民族广泛接受的新的文化形式.由此可以看到,多...
牛乐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基因
文献传递
洮河流域"拉扎节"田野考察——以临洮县潘家集镇杨水家村为中心
2019年
导言"拉扎节"是洮河流域民间的一种节庆习俗,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渭源县,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等地,其中以临洮县的衙下集、苟家滩、潘家集、三甲等乡镇最为集中,形态亦最为原始.虽然拉扎节流行的地域有限,但是仪式内容极为复杂,且各地、各村均不相同,且没有统一的时间,通常从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十至十月初一间在各村次第进行,历时近三个月.从文化渊源来看,山神祭祀本来是藏族群众的宗教习俗,但是当代的拉扎节却主要集中在一些汉族村落,与同一地区藏族群众祭山神的习俗和仪式有较大差别,显然属于文化漂移的现象.学界普遍认为其本体形式源于藏族民间的山神信仰,并在其后的发展中融合了多民族民俗节庆文化,可视为河湟、洮岷地区多民族文化交融与层累的历史文本.
牛乐刘阳张路平
关键词:洮河流域宗教习俗山神信仰
甘南拉卜楞唐卡风格探源被引量:1
2018年
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以完善的藏传佛教研习体系著称。自18世纪初建寺以来,拉卜楞寺成为包括热贡艺术在内的各流派唐卡艺术重要的流通地和传承区域.并以其多元的文化环境和深厚的宗教文化土壤促进了近代安多藏区藏传佛教艺术文化的发展。基于历史上复杂的文化变迁和民族关系.甘南藏区唐卡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并不显著于清晰的体系化传承,而是因时代和文化的变迁表现出复杂的多元生态特征。
牛乐高莉
关键词:唐卡艺术藏传佛教艺术文化文化变迁
关于美学、美育、美术及相关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
2004年
美学是一门哲学性质的科学 ;美育通称审美教育 ,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美术是与创造有关的艺术门类。三者不能混为一谈 ,各有各特定的概念与内涵。
牛乐
关键词:美学美育美术教育审美教育全面发展教育
华夏元图像的知识史考察——以龙凤图像为中心
2024年
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龙、凤图像具有深刻的元图像内涵,具有自我指涉和自我言说性。从二者生成的知识史分析,龙凤之“象”与“像”之间存在着符号互构性,“像”衍生于“象”,又反释“象”,其二元互生的模式呈现了中华文化符号的社会建构性与深层文化逻辑,体现出中华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互构交融的逻辑内核。
牛乐覃壮航
关键词:知识史图像学造物
从隔阂到认同——藏民族和藏区题材油画创作的当代性转变被引量:2
2011年
藏民族和藏区题材的创作已经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成为油画艺术中国性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藏族、藏区、藏文化的油画创作表现出越来越丰富的多元化取向,藏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出现了许多受当代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文化环境影响的新内容与新思潮,其中包括:民族化探索与写实主义的强势延续、民族风情观和猎奇心理的退市、香格里拉情结的疏远与商业文化的介入、民族性观念的嬗变与文化强势心理的转变等等。这些变化意味着实质意义上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意味着艺术创作中的民族情感以及艺术创作态度从隔阂到认同的转变。
牛乐
关键词:藏民族油画创作民族性
青海洪水泉古清真寺建筑文化考释
2022年
青海洪水泉清真寺是伊斯兰建筑本土化的重要实例,也是多民族共创的文化成果,其并未固化的延续中国传统建筑形式,而是依据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了兼容并蓄的再创造。在此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是其知识背景和人文底色,多民族文化的共同滋养则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语言和多元的文化风貌。
牛乐
关键词:伊斯兰建筑文化交融
洮河流域“拉扎节”田野考察
“拉扎节”是洮河流域民间的一种节庆习俗,分布范围包括定西市临洮县的衙下集、苟家滩、潘家集、三甲,渭源县的峡城、麻家集、田家河,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的五户、景古、连麓、草滩、胭脂,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的八角乡、卓尼县的勺哇...
牛乐刘阳
关键词:洮河流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