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溺水儿童非传统顺序心肺复苏成功的原因探讨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溺水儿童院前非传统顺序心肺复苏 (CPR)的可行性。方法 4 3例因溺水而心搏骤停即行院前CPR的患儿 ,CPR顺序按ABC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和CAB (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分为传统顺序组 (2 1例 )和非传统顺序组 (2 2例 ) ,分析比较两组复苏效果。结果 两组基本情况及初步复苏成功率、复苏无效率、神经系统病残率无明显差异 ,入院初HR、RR、MBP和血气分析基本相似 ;非传统顺序组复苏成功存活及入院初PaCO2 均明显高于传统顺序组 (P <0 0 0 1) ,复苏成功未存活明显少于传统顺序组 (P <0 0 5 )。结论 限于条件 ,儿童溺水院前急救CPR初期 ,先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 ,人工通气相对延后 ,其方法简单有效 ,值得探索。
- 陆长东朱松杰熊远青邱岸花
- 关键词:溺水CPR心肺复苏入院胸外按压儿童
- 川崎病1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总结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住院KD1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典型及不完全性KD各种临床表现;(2)冠状动脉病变表现。结果125例中男78例、女47例,男女比例为1.7:1,年龄4岁内114例(91.2%),发病季节四季均可发病,以4~6月发病最高。KD中典型KD87例(69.6%),不完全性KD38例(30.4%),典型KD组的各种临床表现出现率高于不完全性KD组(P〈0.01),而实验室检出阳性率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治疗前曾做UCG115例,检出冠脉病变36例,占31.3%(36/115),冠脉瘤7例,占6.1%(7/115)。结论UCG及ECG检查能及时发现KD并发心血管病变,特别是UCG能及早发现KD并发冠脉病变。重视实验室检查有助于不完全性KD诊断,减少漏诊及误诊。
- 姚霖陆长东王志伟黄河熊远青
-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冠状动脉疾病免疫球蛋白类静脉内
- 氨茶碱对窒息新生儿尿β2微球蛋白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窒息新生儿生后3天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探讨氨茶碱对窒息新生儿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52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生后1小时内静脉滴注氨茶碱(5mg/kg)和注射用水,测定两组新生儿生后24h、48h、72h尿β2微球蛋白值。对比两组的差异。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2)试验组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的尿β2微球蛋白生后24h、48h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0.196),生后72h差异显著(P=0.001)。结论新生儿窒息时,腺苷分泌增多引起肾血管收缩,而氨茶碱作为腺苷受体阻滞剂,能改善肾血流,使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降低。提示氨茶碱临床用药有效,是窒息新生儿肾损伤的有效治疗手段。
- 汤慧丽陆长东姚霖熊远青何爱兰古晓琳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氨茶碱肾脏损伤
- 早期新生儿黄疸动态监测与干预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评价早期监测新生黄疸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生儿进行黄疸动态监测,记录相关数据分析胆红素峰值出现的时间规律。对动态监测中发现的血清胆红素值超标的患儿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并统计高胆红素血症的患病率与2003年全年未实施早期新生儿黄疸的动态监测与干预治疗时期的高胆红素血症患病率进行对比,以客观评定新生儿黄疸的动态监测与干预治疗的意义。结果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36.93%,观察组为15.21%;对照组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率为4.05%,观察组无脑损伤病例报告。结论动态监测可尽早发现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异常,为尽早干预治疗提供了保障。早期干预治疗极大地降低了高胆红素血症的患病率,有效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
- 熊远青姚霖谢红忠
-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干预治疗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的水平变化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意义。方法 HIE组足月HIE患儿40例,轻度10例,中度16例,重度14例,对照组为正常足月新生儿10例。分别在1、3 d(急性期),7~10 d(恢复期)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NSE,用ELISA法测定MBP,1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①HIE组在第1天和治疗后第3天,血清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7~10 d后,轻度HIE患儿NSE水平基本恢复正常,而中、重度HIE患儿仍保持较高水平。②重度组HIE患儿急性期MBP水平明显增高(P<0.01)。对照组与轻、中度HIE组血清中M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NSE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客观指标,血清MBP检测可作为判断HIE脑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
- 王筱璐姚霖熊远青姜彦黄河余春艳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
- 黄芪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和护理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和其对HIE患儿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HIE患儿50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较对照组平均缩短1.4 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06,P<0.05)。NBNA评分在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2.18,P<0.05),第14天优势更明显(t=2.79,P<0.01)。结论黄芪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缩短疗程,提高NBNA评分,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
- 邓靖怡何莉黄河熊远青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
- 新生儿败血症4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致病菌、临床表现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45例新生儿败血症致病菌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生后3d内发病者多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为多见,出生3d后发病者多为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细菌药敏试验未有结果前或住院时采用联合两种抗生素治疗,有结果后根据临床及药敏试验作相应调整。结论该病临床上表现极不典型,如出现发热或体温不升、拒乳、腹胀、嗜睡、反应差、抽搐及黄疸进行性加重等现象应高度疑诊。血培养阳性可以明确病因诊断。尽早选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
- 姚霖陆长东熊远青汤慧丽
- 关键词:脓毒症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金黄色婴儿
- 黄芪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神经功能保护和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探讨黄芪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HIE患儿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2mL·kg-1·d-1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较对照组平均缩短1.4 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6,P<0.05)。NBNA评分第7天已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2.18.P<0.05),第14天治疗组优势更明显(t=2.79,P<0.01)。治疗组第14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回升,CD8下降,PCD4/PCDB比值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缩短疗程,促进新生儿行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脑损伤,调节细胞免疫功能。
- 何莉黄河熊远青邓靖怡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65例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总结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儿科65例新生儿HMD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病例分为两组,A组33例采用通气等综合治疗,B组32例采用通气等综合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结果A组治愈23例(69.7%),死亡10例(30.3%),而B组治愈29例(90.6%),死亡3例(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0.05),B组治愈率显著高于A组,病死率显著低于A组。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在采用通气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PS可显著提高HMD治愈率,减少病死率。胸片及泡沫稳定试验检测对诊断及跟踪治疗均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 姚霖汤慧丽熊远青姜彦
- 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表面活性物质通气
- 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研究其变化规律,探讨疾病发生机制。方法收集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全血和血清以及健康儿童对照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面标记CD3+、CD4+、CD8+、CD19+和调节性T细胞CD4+CD25+表达比例,检测血清标本IgG、IgA、IgM。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支原体肺炎患儿组急性期外周血CD4+、CD4+/CD8+和CD4+CD25+细胞比例明显下降,B淋巴细胞(CD19+细胞)比例则显著升高,血清中IgM含量升高。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处于免疫失衡状态,T淋巴细胞增殖受到抑制,B淋巴细胞刺激增殖,体液免疫功能仍存在一定失调。
- 古晓琳熊远青王筱璐唐碧莲汤慧丽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流式细胞仪体液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