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德林

作品数:130 被引量:759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9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5篇粳稻
  • 40篇性状
  • 35篇水稻
  • 31篇杂交
  • 25篇基因
  • 17篇不育
  • 16篇杂交粳稻
  • 14篇配合力
  • 11篇自交
  • 11篇QTL
  • 11篇SSR标记
  • 10篇雄性不育
  • 10篇亲本
  • 10篇籼稻
  • 10篇发芽
  • 10篇发芽率
  • 9篇多基因
  • 9篇主基因
  • 8篇育种
  • 8篇数量性状

机构

  • 129篇南京农业大学
  • 11篇江苏省农业科...
  • 5篇安徽省农业科...
  • 5篇黑龙江大学
  • 4篇江苏徐淮地区...
  • 3篇温州科技职业...
  • 3篇上海市农业科...
  • 3篇黄山学院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江苏沿江地区...
  • 3篇天津市水稻技...
  • 3篇苏州市农村干...
  • 3篇学研究院
  • 2篇扬州大学
  • 2篇香川大学
  • 2篇国家粳稻工程...
  • 1篇东南大学
  • 1篇九州大学
  • 1篇河西学院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129篇洪德林
  • 27篇江建华
  • 16篇郭媛
  • 11篇刘强明
  • 9篇朱世杨
  • 8篇党小景
  • 8篇卢伟
  • 8篇陈兰
  • 8篇程保山
  • 7篇万志兵
  • 7篇牛付安
  • 7篇王盈盈
  • 7篇石明亮
  • 7篇金伟栋
  • 7篇戴剑
  • 7篇张启武
  • 7篇赵凯铭
  • 6篇刘健
  • 6篇刘二宝
  • 5篇陈献功

传媒

  • 23篇中国水稻科学
  • 19篇南京农业大学...
  • 13篇作物学报
  • 10篇杂交水稻
  • 8篇种子
  • 4篇2006年杂...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遗传
  • 3篇江苏农业学报
  • 3篇激光与光电子...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光学学报
  • 2篇上海农业学报
  • 2篇世界农业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中国稻米
  • 2篇金陵科技学院...
  • 2篇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3篇2012
  • 10篇2011
  • 16篇2010
  • 6篇2009
  • 9篇2008
  • 14篇2007
  • 10篇2006
  • 8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 5篇1998
  • 1篇1997
1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粳稻穗角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及稻米品质遗传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测定了粳稻直立穗品种丙8979与弯曲穗品种C堡杂交组合的P1、P2及其重组自交系349个株系的穗角和10个稻米品质性状,分析了穗角与稻米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稻米品质10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穗角与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糊化温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无显著相关;与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r=0.124*);与粒长和长宽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0**和0.241**)。糙米率、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2对主基因具有累加作用和加性×加性的上位性作用;整精米率、粒长、长宽比和胶稠度受2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糊化温度均受3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糊化温度6个品质性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粒长、长宽比、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4个性状以多基因遗传为主。
江建华郭媛陈献功徐红梅侯一甲洪德林
关键词:粳稻稻米品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杂交粳稻F_2代一粒双苗的倍性鉴定
2006年
从杂交粳稻3优18等8个组合的F2代中筛选一粒双苗,并对存活的双苗进行根尖染色体数目和花粉育性的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127 610粒3优18 F2种子中筛选到双苗16株,双苗率为0.012 5%。获得的一粒双苗分为Z-A型和Z-a型两类,每苗都有独立的根系。Z-A型双苗中,Z苗和A苗的根尖染色体数目都是24;Z-a型双苗中,Z苗的根尖染色体数目是24,a苗的根尖染色体数目为12。Z-A型双苗中,Z苗和A苗植株的花药内充满了花粉粒,Z苗植株花粉完全可育,结实正常,A苗植株花粉50%可育,50%不育,与F1相同,结实正常;Z-a型双苗中,Z苗植株花药花粉和Z-A型的Z苗一样,a苗植株花药瘦小,没有花粉粒,自交不结实。
陈献功洪德林
关键词:水稻杂交粳稻多胚现象
粳稻穗角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分析被引量:27
2005年
调查了粳稻直立穗品种丙8979与弯曲穗品种C堡杂交组合的P1、P2、F1、F2四个世代(2002年)和P1、P2、F1、F2、F2∶3五个世代(2003年)的穗角和每穗颖花数的表型分布。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分离世代加不分离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这两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穗角和每穗颖花数性状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共同控制。独立的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都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穗角性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每穗颖花数性状以多基因遗传为主。
刘金波洪德林
关键词:每穗颖花数主基因+多基因稻穗上位性效应多基因遗传F2
籼稻2个杂种F_1种子活力和劣变处理后生化性状的比较被引量:10
2008年
为明确杂交稻种子在储藏过程中品种间抗老化能力的差异,采用人工老化方法研究了杂交籼稻"汕优63"F1和"特优559"F1种子活力,比较了2品种劣变后9个生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活力,SOD、POD、CAT、脱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种子老化而降低,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可溶性糖和MDA含量随种子老化增加。劣变后"特优559"的SOD、POD、CAT、脱氢酶活性降低程度及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增加程度比"汕优63"低,说明"特优559"抗老化能力比"汕优63"强。SOD、POD、CAT、脱氢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种子活力极显著正相关,电导率、可溶性糖、MDA含量与种子活力极显著负相关。
朱世杨洪德林
关键词:杂交籼稻劣变种子活力生化性状
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恢复力的遗传
用3个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R)与两对不育系(A)和保持系(B)配成4个组合的F1(A/R)、B2(A//A/R)、B2,(A//B/R)、F2和F3,以种子育性作为恢复度指标,研究了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恢复力的遗传。结果表...
洪德林马育华盖钧镒汤玉庚
关键词:杂交粳稻粳稻育种雄性不育育性恢复
水稻种子抗老化遗传分析被引量:22
2008年
测定了粳稻品种丙8979与C堡杂交组合的P1、P2及其重组自交系350个株系种子劣变后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指数,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水稻种子的3个抗老化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均受2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且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大于上位性效应。3性状均是主基因遗传率大于多基因遗传率。
朱世杨郭媛洪德林
关键词:相对发芽率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粳稻品质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以粳稻‘秀水79'和‘C堡'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248个株系为试材,对粳稻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与单株产量相关关系不显著,但是与具体的农艺性状之间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提高粒重、穗长、单株生物产量、全生育期、一次枝梗数和降低二次枝梗数有利于改善粳稻碾磨品质;提高单株生物产量、全生育期以及降低粒重和着粒密度有助于粳稻垩白的改良;提高全生育期和降低每穗实粒数、二次枝梗数有助于改善粳稻蒸煮食用品质。并利用2009年参加上海市区试和生试的26个粳稻品种对RIL群体所得结果进行了验证。
牛付安洪德林江建华刘健倪林娟程灿周继华袁勤
关键词:粳稻农艺性状
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恢复力的遗传研究
一、用BT型六千辛A/羡见3号的68个F,分离植株与BT型六千辛A或L型平壤3号A测交,考察粳稻雄性不育系与恢复源杂交后。分离世代单株自交结实率与诙复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BT型六千辛A测交的,F,单株自交结实率基本...
洪德林
关键词:粳稻自交结实测验杂交恢复度雄性不育
文献传递
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42
2006年
太湖流域稻作历史悠久,是我国粳稻高产地区之一。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潜在风险。为了有效利用地方水稻资源以扩大改良品种的遗传基础,作者通过调查19个农艺性状,对823个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CV)范围在4.6%(结实率)和33.7%(单株产量)之间。颖壳色、稃尖色、芒型和粒型4个质量性状分别有10、6、5、4种表现型。19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在0.757(粒型)和1.930(每穗实粒数)之间,平均为1.540。9月10日以后抽穗的品种比9月10日及其以前抽穗的品种具有更丰富的表型变异。主成分分析表明,株高、单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千粒重、单株产量和穗颈长等8个性状是解释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多样性的重要性状。
金伟栋洪德林
关键词:水稻表型变异主成分分析
BT型杂交粳稻育性及其三系的若干蛋白质标记(英文)被引量:11
2001年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方法 ,对粳稻 BT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六千辛 A,保持系六千辛 B,恢复系六千辛 R、7730 2 - 1,以及杂交组合六千辛 A/7730 2 - 1的 F1 和 F2 种子的胚乳贮藏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谷蛋白α- 3区域 ,恢复系有两条带α- 3a和α- 3b,而六千辛 A和六千辛 B只有一条带α- 3。 F2 代具有α- 3的种子和具有α- 3a加α-3b的种子 1∶ 1分离。谷蛋白α- 4带的移动速率 ,恢复系比六千辛 A快。把较快的α- 4带记为α- 4f。 F2 代具有α- 4的种子和具有 α- 4加 α- 4f的种子也是 1∶ 1分离 ,与配子体不育类型的 F2 代花粉育性恢复基因分离比一致。系谱分析表明六千辛 R中 α-3a和α- 3b来源于 IR8。六千辛 A比六千辛
洪德林佐藤光熊丸敏博曲乐庆U S SADAR
关键词:粳稻恢复系细胞质雄性不育性谷蛋白醇溶蛋白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