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艳
- 作品数:10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汉语非词语化意义特征及其翻译对应研究——以“发展”为例
- 2014年
- 非词语化是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汉语也不例外。翻译时认清词语化和非词语化用法,译文就会更加精准简洁,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研究了"发展"一词的非词语化用法,并探讨其翻译对应,与常见的其他汉语非词语化词语比较得出一般的翻译策略,即组合中的搭配词译出,而非词语化词语本身忽略。
- 汪艳
- 关键词:基于语料库方法
- 文学中叙事视角的传译——弗兰克·奥康纳的《我的恋母情结》中译本的比较分析
- 2012年
- 《我的恋母情结》中叙事视角的杂糅产生了不同凡响的文学意义和美学效果。翻译时译者要分析叙事视角的杂糅现象,选择符合人物视角的语言,才能深刻反映人物的心理和意识形态,从而使译文更接近原文,反之就可能会导致"假象等值"现象。
- 汪艳
- 关键词:叙事视角人物心理假象等值
- 基于语料库扩展意义单位视角的英汉翻译对等词研究
- 2014年
- 通过平行语料库和可比语料库,对"consider""think"与其中文翻译"认为""考虑"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此说明运用语料库的方法能使"翻译对等"这个在翻译理论中颇具争议的概念明晰化和可操作,并发现扩展意义单位视角下确定翻译对等词汇的条件。
- 汪艳
- 关键词:语料库翻译对等
- 《到灯塔去》中独特叙述聚焦的翻译策略
- 2012年
- 《到灯塔去》是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巅峰之作,其独特的叙事聚焦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以研究瞿世镜的译文为出发点,提出翻译意识流小说时,译者要跟随人物视点的变化,从故事人物的眼光出发,聚焦于人物的内心意识,译出人物随意、朦胧的言语和跳跃、非理性的思想,而在处理引导语、简略行动描写和第二部分客观事物描写时,需要从叙述者眼光出发,聚焦于客观事物和其所依附的主观情感,这样才能尽可能降低译者的主体性。
- 汪艳
- 关键词:内聚焦意识流译者主体性
- 基于语料库文化内涵意义的探究——以“privacy”和“隐私”为例
- 2014年
- 忽略词语的语义韵和语义趋向,甚至忽略不同文化语境下词语所含载的文化沉淀信息、价值观和态度意义对语言的学习和交流产生阻隔。本文基于语料库的方法,以"privacy"和"隐私"为例,发现看似对等的英汉词汇的语境意义的异同和文化意义的差异,提出相似对等并不是绝对对等。
- 汪艳
- 关键词:语料库语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