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筱玲

作品数:11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主题

  • 5篇叙事
  • 3篇小说
  • 2篇叙事学
  • 2篇英国文学
  • 2篇石黑一雄小说
  • 2篇现代主义
  • 2篇跨媒介叙事
  • 2篇后现代主义
  • 1篇段位
  • 1篇性别歧视
  • 1篇修辞
  • 1篇修辞性
  • 1篇叙事结构
  • 1篇叙事声音
  • 1篇叙事学研究
  • 1篇夜曲
  • 1篇艺术特征
  • 1篇意蕴
  • 1篇音乐
  • 1篇音乐化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俄亥俄州立大...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汪筱玲
  • 1篇尚必武
  • 1篇胡全生
  • 1篇梁虹

传媒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南昌师范学院...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江西教育学院...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艺术学界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建构诗歌叙事学的设想被引量:30
2009年
长期以来,叙事理论一直忽略了诗歌叙事这一重要领域。有鉴于此,文章中提出了关于研究叙事与诗歌形式之间互动关系的构想,并以讨论迪普莱西的"段位性"术语为出发点,通过对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第16章4种英译的个案分析,重点探讨了叙事序列与诗歌文本的相互关系,以及叙事性与段位性之间的相互强化、相互对位、相互抵消的方式。
布赖恩.麦克黑尔尚必武汪筱玲
关键词:叙事学诗歌叙事
贝西·海德的漂浮世界:从南非弃儿到普世先知被引量:1
2016年
文章尝试运用美国社会学家尔文·戈夫曼的"框架理论"分析博茨瓦纳女作家贝西·海德的作品,综合其人生旅程,讨论她在漂浮世界里,从缺失框架的南非弃儿、到寻觅框架的流亡者、再到重构归属框架的普世先知的踪迹。
汪筱玲
石黑一雄小说修辞性叙事学研究
石黑一雄是英国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近年来国内外文学批评界对石黑作品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学界起初非常关注石黑的移民背景,及其早期作品中的日本性,大量的评论、论文、专刊和研讨聚焦其荣获布克奖的《长日留痕》。石黑的二战移...
汪筱玲
关键词:英国文学叙事结构艺术特征
文献传递
论石黑一雄《长日将尽》中奏鸣曲式的哲学意蕴被引量:1
2023年
石黑一雄的《长日将尽》中主人公复杂的情感矛盾和心理斗争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但学者们往往从文本内容层面解读,事实上人物的情感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说的叙事结构对应着奏鸣曲式,并蕴含着辩证的哲学意蕴。本文认为,《长日将尽》借助音乐奏鸣曲式与人类情感形式的异质同构,进一步发掘文学与音乐之间、奏鸣曲式的结构形态及其与哲学辩证法之间的融合,展现了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之间的矛盾以及各主题内部的矛盾,在小说的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进行对比性呈示、戏剧性发展、统一性再现的辩证发展过程,折射出主人公情感变化发展的过程,也彰显出石黑一雄一直以来对人类共通的情感困境的哲学思考。文学、音乐和哲学这三门学科在《长日将尽》中,彼此异质同构、相得益彰。
汪筱玲
关键词:奏鸣曲式唯物辩证法哲学意蕴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不确定性在语言游戏中的解构探析被引量:2
2018年
文章首先解读后现代主义的本质特征不确定性及其解构主义立场,再分析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不确定性如何在语言游戏中进行解构,最后指出后现代主义小说开放性情节和开放性阅读的召唤。
汪筱玲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小说不确定性语言游戏解构
结构的音乐化——石黑一雄的跨媒介叙事被引量:5
2021年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小说中的情感力量很大程度上源自其跨媒介音乐叙事,即跨出文字媒介的本位,去追求音乐媒介的美学效果和叙事能量。在石黑一雄的小说里,叙述形式和结构也是一种思想,隐含着叙事策略的思想动机和情感动力。现有对石黑一雄小说音乐性的研究多聚焦于其某一部作品,文章希求跳出个案研究的局限,以其多部小说为蓝本,考查石黑一雄如何借鉴作曲理论中的复调和曲式,借助乐音的动态结构与人类的情感结构之间的异质同构,在小说中呈现音乐中变化统一的形式美,从而实现叙述结构和主题思想的异质同构。石黑一雄的跨媒介音乐叙事展现了文学和音乐这两种艺术媒介的独特价值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汪筱玲
关键词:音乐化跨媒介叙事
论石黑一雄小说的双重叙事被引量:6
2015年
石黑一雄作为当今英国文坛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中运用了推动作品叙事进程的双重叙事,即叙事路径、叙事揭示和叙事声音。这些叙事策略展示出人物叙述者对事实的晦涩态度,同时,随着叙事的步步展开,它们又对事实的抽丝剥茧产生了微妙的助推力。《浮世画家》是这种双重叙事的典型:叙事者基于当下回忆过去;他愧疚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虚荣;故事真相不能从独白中获知,却可以从对谈中推理得出。
汪筱玲梁虹
关键词:双重叙事叙事声音
从《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看福克纳的南方情结
2007年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文坛巨匠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许多作品都以战后南方的缩影,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揭示了南方传统价值观的衰败。而他著名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所表现的人物形象被视为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体系人物形象的一个缩影,几乎涵盖了福克纳南方情结根源的方方面面。文章分析了该短篇小说中的父权制度、性别歧视和种族压迫三个方面,希图破译福克纳的南方故土的情感符码。
汪筱玲
关键词:南方情结父权制度性别歧视种族压迫
论英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被引量:10
2015年
回顾英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我们看到英国文学因其强大的现实主义传统,其后现代主义试验性相对于美国和法国不那么强烈。英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火花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但在40、50年代其后现代主义试验性却相对沉寂,要到60、70年代才成燎原之势。然而从70年代下半叶开始至90年代,英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试验性却开始下滑,倾向通俗化和兼收并蓄,同时出现"国际化"现象。
汪筱玲胡全生
关键词:英国文学后现代主义试验性兼收并蓄
石黑一雄《夜曲集》中的文学奏鸣和对位叙事被引量:1
2023年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文学构思受到音乐思维的影响,但学界目前对此研究尚不充分。石黑一雄在短篇小说集《夜曲集》中跨出文字媒介的本位去追求音乐媒介的美学效果,一方面,从巴赫的伟大复调作品中汲取灵感,创作小说的对位叙事艺术;另一方面,从肖邦的奏鸣曲中得到启迪,使文本表层和深层产生音乐性奏鸣,形成不同的情感情绪对位。文学奏鸣和对位叙事体现在内容和主题、形式和结构、象征和隐喻3个层面,这是文学夜曲与音乐夜曲的奏鸣,丰富了石黑一雄不断演进的创新性叙事艺术。
汪筱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