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兴伟

作品数:33 被引量:153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杨森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10篇基因
  • 9篇食管
  • 9篇胃癌
  • 8篇便秘
  • 7篇慢传输型
  • 7篇慢传输型便秘
  • 6篇结肠
  • 6篇BARRET...
  • 5篇蛋白
  • 5篇凋亡
  • 5篇基因表达
  • 4篇肿瘤
  • 3篇蛋白质
  • 3篇蛋白质组
  • 3篇电泳
  • 3篇增殖
  • 3篇食管腺癌
  • 3篇双向凝胶电泳
  • 3篇凝胶

机构

  • 26篇第三军医大学...
  • 14篇武警总医院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国家工程研究...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西南大学
  • 1篇武警8640...

作者

  • 33篇汪兴伟
  • 16篇房殿春
  • 14篇刘海峰
  • 9篇孙永刚
  • 9篇陈刚
  • 7篇徐梅
  • 7篇王伟强
  • 6篇姜利国
  • 6篇王洪斌
  • 4篇赵晓晏
  • 4篇王国安
  • 4篇滕小春
  • 4篇杨仕明
  • 4篇郜恒骏
  • 3篇刘为纹
  • 3篇周钢
  • 3篇郭红
  • 2篇陈磊
  • 2篇凌贤龙
  • 2篇王雷

传媒

  • 6篇胃肠病学和肝...
  • 4篇胃肠病学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武警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消化外科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窦黏膜萎缩的逆转作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评价5a随访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对胃窦黏膜萎缩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Hp阳性患者根据自愿原则采用根除Hp治疗或采用对照治疗。全部病例跟踪随访5a。采用TUNEL技术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Hp阳性观察组患者胃黏膜萎缩程度在5a中加重的比例高达43%,显著高于Hp根除观察组及Hp阴性对照组(13%和20%,P<0.05)。Hp根除观察组胃窦黏膜萎缩程度减轻的病人比率为29%,显著高于Hp阳性观察组(9%,P<0.01)。Hp阳性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及PCNA指数(12.7%,14.6%)均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2.9%,8.0%,P<0.01),Hp根除后胃黏膜上皮细胞PC-NA指数和凋亡指数(14.3%,12.9%)均显著下降(9.2%,3.6%,P<0.01),而Hp未根除者上述指标则无显著性变化。结论Hp感染可能通过刺激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与增殖的调节紊乱,促进胃窦黏膜萎缩的形成与发展。根除Hp治疗可以使胃窦黏膜萎缩程度减轻和逆转。
刘海峰刘为纹汪兴伟陈刚姜利国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萎缩性胃炎前瞻性队列研究TUNEL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蛋白质组学在食管癌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2009年
随着人类基因组全序列草图的完成,从基因水平向蛋白质水平的深化,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迫切需要和新的任务。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组成和动态变化的一门新兴学科,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已经应用于肿瘤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之中。从蛋白质整体水平上研究食管癌的发生与转移,寻找食管癌发生及转移相关的新的蛋白质、特异性的标志物及药物治疗的靶标,对食管癌的诊治将起到重要作用。现综述蛋白质组学研究在食管癌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汪兴伟赵晓晏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食管癌
PBL教学法在消化内镜临床进修教学中的实施和效果被引量:2
2011年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教学模式相比,在设计理念、实施方式、评估体系、实际效果等方面,均有根本区别。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也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我院消化内镜中心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临床进修生实施了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模式相比较,取得更好效果。
汪兴伟赵晓晏王雷凌贤龙宁琳洪邓磊郭红
关键词:教学模式消化内镜
胃癌组织Fas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探讨Fas基因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 胃癌组织53例,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FasmRNA,Fas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方法对组织切片中的凋亡细胞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胃癌组织表达FasmRNA28例( 52 8% ),表达Fas蛋白24例( 45 3%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非常显著(P<0 01).胃癌53例增殖期细胞标记物PCNA表达及凋亡细胞的阳性率均为100%,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指数呈显著性负相关(r= -0 982,P<0 01).随胃癌细胞Fas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CNA阳性细胞指数相应减少,肿瘤凋亡细胞指数则相应增加.Fas蛋白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 /+组(P<0 01 ),Fas蛋白组PCNA指数显著高于 / 组(P<0 01 ).结论: 胃癌细胞Fas基因表达可引起细胞凋亡增加与增殖减少.
刘海峰刘为纹陈刚汪兴伟姜利国
关键词:胃肿瘤FAS基因细胞凋亡细胞分化
PinX1可通过Mad1/c-Myc途径抑制端粒酶活性
2009年
目的探讨PinX1基因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的新机制。方法设计针对靶基因的干扰序列和阴性对照序列,应用脂质体法导入胃癌细胞中,G418筛选出抗性克隆;结合前期已建立稳定表达PinX1基因的细胞系,检测各细胞系中PinX1、Mad1及c-Myc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转染入PinX1基因后,胃癌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转染入PinX1基因后,Mad1的水平发生上调性改变;反之,抑制PinX1基因的表达后,Mad1的水平发生下调性改变;而c-Myc的变化与之相反。转染入PinX1基因后,胃癌细胞发生早期凋亡的改变。结论PinX1基因能通过Mad1/c-Myc抑制端粒酶活性。
王洪斌汪兴伟孙勇刚王伟强周纲杨仕明房殿春
关键词: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
酸对食管鳞状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酸对食管鳞状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采用不同pH值酸处理细胞,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与蛋白印迹分析方法测定BMP4、细胞内第二信使Smad1表达的变化,然后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强酸刺激可明显增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表达BMP4、Smad1。结论酸可能通过促进BMP4及BMP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而参与Barrett食管的发生。
周钢房殿春孙永刚汪兴伟王洪斌王伟强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4BARRETT食管
大黄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慢传输型便秘(slowtransitconstipation,STC)是一类以胃肠动力减弱为主要特点的顽固性便秘,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缺乏深入的认识。大黄是传统中药,具有显著的致泻和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但是其...
汪兴伟
关键词:顽固性便秘氮能神经胆碱能神经CAJAL间质细胞双向凝胶电泳
文献传递
局部解剖知识在消化内科临床带教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汪兴伟周刚郭红赵晓晏
关键词:消化内科临床教学
Na^+-H^+交换体1反义基因磁性纳米微粒对SGC-7901胃癌细胞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Na^+-H^+交换体1(Na^+-H^+exchanger1,NHE1)反义基因磁性纳米微粒对SGC-7901胃癌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构建NHE1反义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和NHE1反义基因磁性纳米微粒,将NHE1反义基因转染至SGC-7901胃癌细胞中,从光镜、电镜水平观察转染与未转染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成功地将NHE1反义基因转染至SGC-7901胃癌细胞中。与亲本细胞相比,光镜下NHE1反义基因转染的SGC-7901胃癌细胞胞体增大,胞质丰富,核大小相对一致,核质比和核分裂象减少,异型性减少。透射电镜下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并可见髓鞘样变,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较发达,内质网扩张,核偏向一侧,极性增强。结论NHE1反义基因磁性纳米微粒能使SGC-7901胃癌细胞发生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有促进SGC-7901胃癌细胞分化的作用。
刘海峰陈刚滕小春汪兴伟
关键词:反义基因治疗胃肿瘤
Na^+-H^+交换体1反义基因磁性纳米微粒体内靶向治疗胃癌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Na+-H+交换体1(NHE1)反义基因磁性纳米微粒体内靶向治疗胃癌的可行性。方法构建NHE1反义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和NHE1反义基因磁性纳米微粒,以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为基因转染载体,将NHE1反义基因导入SGC-7901胃癌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NHE1反义基因的7901-AS细胞。研究转染细胞形态学变化及体外生长情况。建立裸鼠胃癌移植瘤模型后,进行体内靶向定位实验,观察抑瘤率。结果7901-AS细胞在光镜、电镜下的肿瘤细胞形态恶性程度降低,出现显著生长抑制现象,细胞增殖指数降低,凋亡指数明显增高(P<0.01)。实验组肿瘤组织铁含量为(79.38±8.64)μg/g,显著高于对照组[(38.13±9.37)μg/g,P<0.01]。NHE1反义基因磁性纳米微粒+磁场组抑瘤率为32.83%,高于NHE1反义基因磁性纳米微粒组1.51%和磁场组0.75%。NHE1反义基因磁性纳米微粒+磁场组裸鼠瘤体质量为(1.78±0.30)g,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2.65±0.42)g,P<0.01]、NHE1反义基因磁性纳米微粒组[(2.61±0.49)g,P<0.05]和磁场组[(2.63±0.51)g,P<0.05]。结论利用多聚赖氨酸修饰的氧化铁纳米颗粒为基因载体,完成了NHE1反义基因对SGC-7901胃癌细胞株的转染,NHE1反义基因对SGC-7901胃癌细胞株的恶性行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磁场作用下成功实现了NHE1反义基因在裸鼠体内针对肿瘤的磁靶向定位,并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初步证明了磁性纳米材料体内靶向基因治疗胃癌的可行性,为肿瘤治疗提出了一个新的探索方向。
刘海峰陈刚滕小春汪兴伟张爽
关键词:反义基因靶向治疗胃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