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德忠

作品数:76 被引量:1,177H指数:20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经济管理
  • 17篇历史地理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建筑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军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8篇城市
  • 16篇武汉城市圈
  • 16篇城市圈
  • 7篇技术转移
  • 6篇影响因素
  • 6篇通达
  • 6篇通达性
  • 6篇城乡
  • 5篇地缘
  • 5篇网络
  • 5篇路网
  • 4篇地理
  • 4篇地理学
  • 4篇依存
  • 4篇相互依存
  • 4篇理学
  • 3篇地缘政治
  • 3篇区位
  • 3篇专利转让
  • 3篇转让

机构

  • 66篇华东师范大学
  • 19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 3篇湖北大学
  • 3篇上海社会科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路易斯安那州...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上海商学院
  • 1篇上海市科学学...
  • 1篇中国银行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海德堡大学
  • 1篇肯特大学

作者

  • 73篇段德忠
  • 34篇杜德斌
  • 31篇刘承良
  • 10篇余瑞林
  • 4篇曾菊新
  • 4篇金红
  • 3篇马亚华
  • 3篇张杨
  • 3篇张强
  • 3篇罗静
  • 2篇林晓
  • 2篇胡志强
  • 2篇高鑫
  • 2篇杨凡
  • 2篇王涛
  • 2篇管明明
  • 1篇张宇
  • 1篇祁新华
  • 1篇张红
  • 1篇龚利

传媒

  • 13篇地理科学
  • 10篇地理学报
  • 7篇地理研究
  • 7篇世界地理研究
  • 5篇人文地理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经济地理
  • 3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科研管理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上海城市规划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交通运输系统...

年份

  • 5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9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14篇2014
  • 5篇2013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和北京城市创新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模式被引量:127
2015年
基于城市邮编区划空间数据库,从创新产出的视角建构城市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对1991-2014年上海市和北京市的创新空间结构的空间演化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邮政区划为研究城市创新空间结构的生长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基于随机边缘点连线以及泰森多边形法构建的城市邮编空间数据库评价城市创新空间结构的结果较为理想,因此具有推广价值;2 25年间,上海市和北京市的创新空间结构生长体现出了诸多的共性特征:随着参与创新的城市空间单元逐年增加,区域创新产出虽总体差距在缩小,但空间集聚趋势在加剧;3 25年间,上海市和北京市的创新空间结构生长也体现出了共性上的差异性,其中上海市创新空间结构在创新资源郊区化转移的趋势下,呈现出由单核驱动向多核共振演进,以交通干道为空间扩散廊道的辐射效应凸显,相应的,其创新产出空间关联效应也显现出了市中心空心化现象;而北京市创新空间结构始终为市中心单核主导型,并在创新资源不断向中心集聚趋势下,其创新产出空间关联效应呈现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演化特征;4上海市和北京市创新空间结构与其所在的区域创新空间结构(长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表明城内尺度科技创新活动空间分布的均衡与非均衡规律与其所处的区域创新格局密切相关。
段德忠杜德斌刘承良
关键词:邮政编码
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脆弱性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引入三角图分析方法,从经济(E)、社会(S)和资源环境(R)3个方面构建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ESR)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脆弱性评价模型,研究武汉城市圈ESR系统脆弱性的空间特征及分类.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ESR复合系统脆弱性水平较高,属于中高级别,且空间分异明显.2从武汉城市圈各子系统看,经济子系统武汉市一城最优,形成由低脆弱性、中等脆弱性、较高脆弱性和高脆弱性组成的4个板块;社会子系统脆弱性整体较差,黄冈市高脆弱性尤其突出;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性在空间上呈核心-边缘结构,敏感性和系统脆弱性相关性较高.3武汉城市圈脆弱性类型可分为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型、社会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型、经济社会子系统脆弱型、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子系统均衡脆弱型、经济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型5种.
胡志强段德忠曾菊新
关键词:脆弱性武汉城市圈
武陵山区路网分形发育及其与水系分布的关系探讨--关于人地对称的另一种解释
人地对称作为人文地理系统对称性的外延式表现之一,近来受到地理学界的热情关注。分形的发现本质上是一种对称性的发现,基于武陵山区城乡路网空间分形特征及其与水系分维关系的实证探讨发现如下地理规律:路网与水系皆呈弱集聚态分布,路...
段德忠刘承良
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空间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被引量:13
2020年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2001-2015年专利转移记录,本文对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2001-2015年,中国技术转移在城市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由多极格局向一超多强格局演进,长三角是中国技术转移最为活跃和频繁的区域;(2)空间计量分析发现技术转移服务于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突显,2001-2015年,中国城市技术经济发展路径经历了由集聚经济向扩散经济转变的历程。
段德忠杨凡胡璇
关键词:技术转移城市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
中国城市创新技术转移格局与影响因素被引量:83
2018年
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中历年专利转让记录为数据源,采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地理信息编码技术、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从集聚和扩散两个方面构建城市创新技术转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对2001-2015年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时空格局、集聚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2001-2015年,随着城市创新技术转移能力的不断上升,且在参与创新技术转移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情境下,中国城市创新技术转移能力的两极分化及强集聚特征持续发育;(2)中国城市创新技术转移格局经历着空间不断极化的历程,由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主导的三极格局逐渐凸显;(3)中国城市创新技术集散体系不断完善,从全球至地方的中国创新技术集散体系已初步形成;(4)中国城市创新技术转移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与集聚效应,4种类型基本呈"抱团"分布,城市创新技术转移的地理邻近性显著;(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城市创新技术的需求能力和供给能力决定其转移能力,第三产业产值规模和专利申请量对城市创新技术转移能力影响较大。另外,研发人员数量也是影响城市技术转移能力的重要因素,但是相关性较低,而城市第一产值规模对城市创新技术转移能力具有显著的阻抗作用。
段德忠杜德斌杜德斌管明明
关键词:技术转移影响因素
中国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8
2022年
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绿色专利识别方法,本文建构了2007—2017年中国城市尺度的绿色专利申请量时空数据库,从而揭示了2007—2017年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时序发展上,无论是在专利申请量上还是城市参与度上,绿色建筑技术一直主导中国绿色技术创新发展,11年间绿色建筑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占整体的比例一直维持在30%以上;(2)创新主体上,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由企业主导的特征愈发显著,企业申请的绿色专利占整体的比例由2007年的39.7%增长至2017年的62.6%;(3)空间演化上,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性特征,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为主导的三极格局日益凸显。个体城市上,11年间北京、深圳相继超越上海,成为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最为集聚的两大核心城市;(4)影响因素上,中国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路径依赖性特征,城市环境规制强度、城市经济规模、城市市场规模、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城市吸引的FDI以及城市空气质量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而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段德忠杜德斌
关键词:影响因素
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供需系统的时空协同生长与演化
城乡道路网是城市与区域之间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主要通道,在城市体系和都市圈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地位。本文通过将城乡道路网系统解构为需求、供给两个子系统,构建系列评价指标体系与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从地级市...
段德忠刘承良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
知识产权贸易下的全球地缘科技格局及其演化被引量:23
2019年
中国崛起,关键在于科技崛起。在当前技术针对与封锁的国际环境中,探讨建构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创新网络和科学制定中国未来科技战略是当前创新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交叉之下研究的重点课题,而明晰全球地缘科技格局及其演变过程则是基础所在。本文基于2001-2015年全球国家(地区)间的知识产权进出口数据,在研究全球知识产权贸易格局和网络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地缘科技体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①全球知识产权贸易网络两极分化显著,是一典型的小世界网络,以美国为核心的金字塔结构不断夯实;②基于敏感性和脆弱性模型阐释的全球知识产权贸易的非对称依赖性进一步验证了美国是全球地缘科技格局的核心,且其核心地位不断巩固和加强。
段德忠杜德斌谌颖
关键词:知识产权贸易
随机故障、蓄意攻击与城乡路网空间稳定性——以武汉城市圈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基于1995~2010武汉城市圈城乡路网空间数据,综合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动力系统理论及现代控制理论等多学科的方法和理论,采取随机故障和蓄意侵略两种攻击策略及多种评价指标,通过建立动力学演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揭示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的空间稳定性:(1)因分布相对均匀,节点连接随机多样,在面临随机攻击时,武汉城市圈城乡路网体现出“类随机性”,抗攻击能力强;(2)高度节点、高介数节点失效时,引致的城乡路网效率和结构变化程度不一,高介数节点失效往往更容易导致路网破碎和效率降低(形成众多子图);(3)桥梁和高速成为整个圈域城乡路网的关键边,不同桥梁或高速路段相对网络稳定性的重要程度不一样:圈域中心城区的大桥和二桥、南北向的京港澳、大广高速成为整个城乡路网的关键路径。
段德忠刘承良
关键词:稳定性武汉城市圈
地区间基因差异会影响技术转移吗?——基于中国2001—2005年省际专利转让数据被引量:10
2019年
技术转移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手段。专利转让是中国技术转移交易市场的主要部分,其背后的机制还没有得到充分解释。论文利用已有的遗传距离测算方法和广受认可的汉族人口基因数据,尝试从基因差异的角度探索跨地区专利转让的机制。通过挖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平台的专利转让数据,并结合其他经济地理数据,对遗传距离是否会影响省际间专利转让进行计量考察。借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理论,从技术市场竞争角度建构了研究模型。通过2001-2005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回归检验,结果发现,遗传距离越远,反而更容易发生跨地区专利转让。在平均水平上,2个地区间基因差异每扩大1个标准差,专利转让数就会提高9.8%。结果经过了若干稳健性检验,并对其中的空间差异性作了分析。研究揭示了基因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并启示现实政策应该放宽迁徙和落户限制,鼓励跨地区的交流与融合。
钱超峰杜德斌胡璇段德忠
关键词:专利转让基因差异基因多样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