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洪波
- 作品数:18 被引量:141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卒中躯干肌旋转肌群电生理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本实验利用表面肌电图收集躯干旋转肌群的肌电信号,加以处理分析,具体研究偏瘫患者腹内斜肌、背阔肌、腹外斜肌、腰竖脊肌、胸竖脊肌在躯干等轴旋转动作中的改变,揭示其改变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重偏瘫患者10例,轻偏瘫患者8例,正常人7例,收集双侧腹内斜肌、背阔肌、腹外斜肌、腰竖脊肌、胸竖脊肌在放松坐位、左旋45°位、右旋45°的肌电信号。结果: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背阔肌三组之间比较重偏瘫患者健侧肌肉向健侧旋转(GRG)与正常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偏瘫患者患侧肌肉向患侧旋转(BRB)有较正常人减少的倾向(P=0.229)。三组之间腹内斜肌比较重偏瘫患者与正常人的GRG、BRB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人、重偏瘫患者、轻偏瘫患者的双侧腹外斜肌、腰竖脊肌、胸竖脊肌的GRG、BRB等无明显差异。结论:正常人背阔肌及腹内斜肌在躯干向同侧旋转时表现出较大的主动性,腹外斜肌及胸大肌、腰竖脊肌及胸竖脊肌在旋转中未表现出方向上的主动性。与正常人比,重偏瘫患者双侧背阔肌及腹内斜肌肌电活动降低,且均未表现出方向上的主动性。轻偏瘫患者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重偏瘫患者与轻偏瘫患者腹外斜肌、腰竖脊肌及胸竖脊肌在旋转中的表现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 槐洪波刘世文陈颖魏英玲
- 关键词:脑卒中躯干肌电图
- 双电极射频热凝物形态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双针电极间距在2~14mm时双针射频热凝形态。方法用ELEKTA射频治疗仪,将两支100.5mm长、22G射频电极针分别以2、4、6、8、10、12、14mm间距平行固定在鸡蛋清中,并放置直尺作为参照物。在90℃190s下进行射频热凝,若190s末两电极针之间不能形成稳定的热凝物,则热凝时间增加至290s。每间距组各行10次热凝。加热开始后,每隔10秒拍摄一幅图片,利用PHOTOSHOP软件计算各间距最终热凝物的长度、宽度、面积、电极外围热凝物的最大值。结果双针间距2、4、6、8、10、12mm时双电极针之间均能形成带状热凝,2~10mm间距时热凝物形态较均匀,热凝物长度及面积随电极间距增大而增加,而热凝物宽度及电极外围最大值并不随间距增大而增加。结论双针电极间距在2~12mm之间均能形成带状热凝物;当间距增大时,可通过增加加热时间的方法来增加热凝物面积。
- 槐洪波林建李静陶高见朱彤
- 三种口径电极双针射频蛋清热凝物形态分析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双电极射频热凝术用于治疗骶髂关节痛和盘源性疼痛等病痛时,效果明显优于单电极射频热凝术。在能形成有效连续热凝的前提下,双针间距越大,适用的病患也越广。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双极射频模式下不同口径电极针形成热凝物的形态,了解双极射频作用范围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可视性好的鸡蛋清作为热凝介质,选用5mm等长工作端(active tip)而口径分别为22G、21G及20G的成对Baylis射频电极针,按从2mm到16mm的以2mm等差间距平行排列深入在鸡蛋清中,给予90℃的射频热凝180s,并重复5次。对形成的热凝物表面形态摄像记录和图像数据分析。结果:22G针、21G针和20G针分别在8mm、12mm和14mm的电极间距下形成最长的带状热凝(strip thermoset),其最大热凝面积分别为88.70mm2、118.15mm2和135.00mm2。三种口径电极针随电极间距增大而形成热凝物长度增大的同时其最大宽度及电极外侧热凝物长度未随电极间距增大而明显增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当工作端长度相同时,增加电极针直径可增大形成带状热凝物的两电极的最大间距和热凝物面积,但电极针外侧热凝物长度没有随间距增大而增加。这些结果对临床使用双极射频有参考意义。
- 林建樊碧发槐洪波李静陶高见朱彤
- 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5日至2019年12月4日确诊为PHN病人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氢吗啡酮PCIA治疗组(H组)和用生理盐水替代氢吗啡酮对照组(C组),每组50例。两组均联合口服普瑞巴林及利多卡因凝胶贴膏外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简式版Mc 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不良反应及其他药物用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病人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各时间点,H组的VAS评分、SF-MPQ评分及其他药物用量均明显低于C组(P<0.01)。治疗后4周时,H组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普瑞巴林联合氢吗啡酮PCIA治疗PHN可显著减少病人疼痛,改善病人睡眠及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好且安全性较高。
- 李静黄莹陶高见黄泰源槐洪波宁本翔马超林建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氢吗啡酮自控镇痛普瑞巴林
- 双电极射频在慢性下背痛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1年
- 当射频电流通过有一定阻抗的组织时,在高频电场作用下离子发生振动,偶极子发生转动,运动中离子、偶极子与周围质点相互磨擦产热以及克服导体或介质阻力消耗电能产热,在组织内形成一定范围的破坏灶,从而达到毁损的目的。
- 槐洪波林建
- 关键词:慢性下背痛高频电场偶极子离子
- 蛋清容积的大小对双针射频热凝范围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观察双极射频模式下不同蛋清容积形成热凝物的形态.方法:选用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B和C,其体积分别为83 183.3 mm3、49 334.1 mm3、32 046.8 mm3.使用工作端长度为10 mm,20 G baylis电极针,在双极射频模式下,以不同的间距分别平行固定在盛满蛋清的A容器、B容器和C容器中,均给予90℃、900 s射频热凝.对形成的热凝物表面形态摄像并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分析.结果:在条件相同的双极射频模式下,A容器、B容器和C容器分别在电极间距为12 mm、20 mm和24 mm形成最大带状热凝物.其最大热凝面积分别为181.1 mm2、272.4 mm2和432.8 mm2.结论:相同实验条件下,减小容器容积,可增大形成带状热凝物的两电极最大间距和热凝物面积,但电极针外侧热凝物长度基本没有明显变化.
- 袁宏杰林建李静槐洪波
- 关键词:双极射频盘源性腰痛蛋清
- 硬膜外麻醉下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9
- 2017年
- 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会导致病人出现腰痛或者腿痛的症状,甚至还会给病人带来更为严重的病症,使病人痛苦不堪。其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微创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发展最快的一类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包括经皮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经皮穿刺髓核化学溶解术、经皮激光汽化椎间盘消融术、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及内镜技术等。
- 黄莹林建陶高见槐洪波韩影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麻醉疗效分析椎间孔微创介入治疗髓核化学溶解术
- 臭氧辅助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分析臭氧辅助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阿片类药物加神经阻滞治疗,臭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每周2次臭氧自体血及每周2次臭氧皮下注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出院日视觉模拟评分(VAS)、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口服盐酸羟考酮的日最大剂量及出院当日口服盐酸羟考酮的终剂量、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出院日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臭氧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口服盐酸羟考酮的日最大剂量及出院当日口服盐酸羟考酮的终剂量、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臭氧辅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以减少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剂量,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经济有效。
- 槐洪波朱彤韩影
- 关键词: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老年人
- 脑卒中躯干肌电生理研究
- 目的:脑卒中所致的偏瘫是由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的,表现为损伤程度远端比近端重,四肢比躯干重。CarrLJ等证明躯干受双侧神经神经中枢支配,但在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可常常看到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功能发生障碍,对于躯干屈伸功能...
- 槐洪波
- 关键词:脑卒中躯干肌肌电生理康复训练偏瘫康复
- 文献传递
- 电极针工作端长短对双针射频热凝范围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观察双极射频模式下不同工作端电极针形成热凝物的形态。方法选用工作端长度分别为5、10、15mm的20GBaylis电极针,在双极射频模式下,以4mm等差距离平行固定在鸡蛋清中,均给予90℃180s的射频热凝,并重复5次。对形成的热凝物表面形态摄像记录和图像数据分析。结果5、10、15mm的20GBaylis电极针可分别在12、24、28mm的电极间距下形成最大的带状热凝,其最大热凝面积分别为108.00、432.82、623.43mm2,但其热凝物宽度及电极外侧热凝物最大长度未随电极间距增大而明显变化。结论当电极针标号相同时,增加工作端长度可增大形成带状热凝物的两电极的最大间距并增大热凝物面积。
- 陶高见李静林建槐洪波朱彤
- 关键词:双极射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