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婷 作品数:42 被引量:174 H指数:9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石油污染土壤中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基因筛选 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得到高效的石油降解菌,以原油为唯一碳源配制培养基,从金南油田油污染土壤中选取4处样品富集培养,纯化出14株细菌,8株放线菌,9株真菌;通过生理生化反应以及16SrDNA鉴定,确定了C-1和H-1菌株均为芽孢杆菌属;通过降解性能实验和优化实验,初步绘制了C-1和H-1的生长曲线并确定了最佳生长条件和降解率;经查询相关文献,设计了6对降解基因引物,应用PCR的方法对所筛选出的降解菌进行基因克隆,确定C-1与H-1菌中含有可降解芳香族化合物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基因。 秦薇 梁玉婷 刘勇俊 刘雨佳 赵远关键词:石油烃降解菌 生物降解 基因 油田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类微生物及其降解基因的分布 被引量:2 2016年 以原油为唯一碳源,运用传统分离培养法,从中国江苏省淮安市金南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9株具有原油降解功能的菌株并分别命名为JN1-JN9。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最终确定其分别隶属于Lysinibacillus、Pseudomonas、Raoultella等5个菌属;在适宜条件下进行降解实验,9株菌对原油的降解率最高可达到32.63%;进一步对9株菌进行质粒和基因组上原油降解基因的分析,结果表明,GSTs基因广泛分布在其中8株菌的基因组上,同时JN1、JN3、JN4的质粒上也检测到了GSTs基因;alk B基因分别在7株菌的基因组中和2株菌的质粒检出;Lm PH基因仅在JN9的基因组上检出。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石油降解菌降解基因的分布的初步研究结果,可为原油污染场地的微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刘雨佳 赵远 梁玉婷 朱志宝 徐波关键词:原油污染土壤 降解菌 分子生物学鉴定 基因分析 北市河底泥N、P评价及对微生物数量影响研究 2014年 为全面了解常州北市河底泥的N、P污染状况和N、P污染对3种功能微生物的数量影响,对其底泥表层样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营养元素(N、P)检测和3种功能微生物的计数。分别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营养物含量评价标准法评价了营养元素(N、P),并对3种功能微生物数量与营养元素(N、P)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磷属中等污染,TP污染总体略高于TN。可培养功能微生物菌落数随温度变化明显。氨氮与硝态氮,总磷细菌数量与自养硝化菌数量有明显的相关性(r>0.8)。 秦薇 刘勇俊 梁玉婷 雷春生 赵远关键词:底泥 一种石化废水生物固定化组合处理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石化废水的生物固定化组合处理方法和装置。在采用吹脱、化学氧化和生物固定化技术设计基础上,根据污染水质特性将生物固定化单元分为多级,充分利用吹脱单元和氧化单元出水中的溶解氧,减少氧化... 梁玉婷文献传递 水热增加下黑土细菌群落共生网络特征 被引量:5 2021年 黑土是有机质含量高且肥沃的土壤类型之一,气候变化会显著改变黑土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同时影响群落间的潜在相互作用关系。【目的】揭示水热增加对黑土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及潜在互作关系的影响。【方法】基于土壤移置试验,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解析农田黑土(原位黑土、水热增加1和水热增加2)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对水热增加的响应;使用CoNet构建微生物群落共生网络,识别共生网络中的枢纽微生物;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相关性分析探究水热条件变化下土壤性质、微生物交互作用、多样性之间的直接、间接关系。【结果】黑土中的微生物以疣微菌、变形杆菌、酸性杆菌和放线菌为主。水热增加下土壤微生物共生网络的拓扑性质发生显著变化,网络中表征微生物潜在竞争关系的负连线随着水热增加而显著增加。气候因素通过改变微生物潜在相互作用影响了群落水平分类多样性。物种竞争增强可能直接导致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降低。【结论】水热增加会显著改变黑土中微生物之间的潜在交互作用,枢纽微生物的响应更加敏感。 李东 肖娴 孙波 梁玉婷单细胞水平解析土壤固氮鱼腥藻的碳氮固存过程研究进展 2024年 固氮鱼腥藻作为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具备良好的碳氮固存能力。施加固氮鱼腥藻能够提升土壤肥力并减少化肥施用量。然而,解析固氮鱼腥藻在土壤中的碳氮固存机制以及不同菌株固存效率差异仍有待深入研究。因此,从单细胞水平对土壤固氮鱼腥藻菌株进行筛选和碳氮固存过程的研究至关重要。针对固氮鱼腥藻在单细胞水平上发生的复杂而动态的元素变化过程,本研究综述了土壤固氮鱼腥藻碳氮固存过程,并探讨了利用纳米二次离子质谱法与稳定同位素标记结合(nano-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stable isotopic probing,NanoSIMS-SIP)技术和拉曼光谱成像与稳定同位素标记结合(Raman spectroscopy imaging-stable isotopic probing,Raman-SIP)技术解析单细胞水平上的碳氮元素的时空分布的原理、进展与难点。重点关注了单细胞稳定同位素技术定量可视化固氮鱼腥藻碳氮固存的最新技术发展与应用。同时,对该类可视化技术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本研究对于理解固氮鱼腥藻在土壤中的碳氮固存机制和固氮效率差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农业生产中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 陈同 赵远 彭成荣 荆晓艳 梁玉婷关键词:单细胞 固氮鱼腥藻 拉曼光谱 秸秆生物质炭对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分子生态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9年 根际细菌-真菌群落的互作关系对于土壤养分转化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施加生物质炭对根际土壤细菌-真菌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比较未施加生物质炭的对照和施加2%生物质炭处理条件下,黑麦草根际细菌-真菌群落间的互作网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施加生物质炭后的细菌-真菌群落之间的互作网络具有更复杂的联系,节点数和互作关系增加,细菌内部以及细菌与真菌之间的种间积极作用显著增强(P<0.05);模块化分析对照和处理下的互作网络,均发现存在两个具有高度互连节点的模块化结构。网络中起到关键连接作用的类群在对照中为细菌中的孙修勤菌(Sunxiuqinia)和真菌中的毕赤酵母(Pichia),施加生物质炭处理后为细菌中的黄杆菌(Flavobacterium)。Mantel检验分析表明,施加生物质炭处理后土壤pH(r=0.385,P=0.003)和土壤铵态氮(r=0.501,P=0.003)对细菌-真菌群落相互作用的影响显著增强。 马泊泊 黄瑞林 张娜 孙波 梁玉婷关键词:根际微生物 生物质炭 不同气候条件下土壤有机碳水热响应驱动机制研究 2024年 土壤有机碳(SOC)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直接影响全球碳循环。然而,关于土壤有机碳对长期水热变化的响应及其微生物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借助跨气候带土壤移置试验平台,开展了一项8年的土壤移置试验,其中将寒温带地区(中国海伦)的黑土剖面移置到温带和中亚热带地区(即封丘和鹰潭)来模拟土壤水热条件增加。水热增加提高了植被生物量,地上部植株C/N与微生物酶活性;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残体碳(MNC)和活性矿物的相对含量。并且,微生物残体碳对有机碳的贡献也随着水热条件的增加而降低。通过计算ΔMNC/ΔSOC以表征水热增加后微生物残体碳损失速率。结果发现,ΔMNC/ΔSOC随着水热条件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封丘地区为72.50%±9.35%,而在鹰潭达到了82.67%±2.37%。重要的是,土壤活性矿物的变化与ΔMNC/ΔSOC呈强烈的负相关关系,突出了矿物保护在调控ΔMNC/ΔSOC发挥的关键作用。这些结果表明,水热增加降低了土壤矿物对微生物残体碳的保护和/或刺激了土壤中微生物对微生物残体碳的利用,通过减少微生物残体碳促进了有机碳的显著损失。 黄伟根 倪浩为 黄瑞林 王晓玥 孙波 梁玉婷关键词:土壤有机碳 黑麦草对土壤中残留抗生素的降解及其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2017年 为了研究抗生素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利用黑麦草对土壤中残留抗生素进行降解,并探讨土壤微生物生态活性及根系体表特征的响应。结果表明:黑麦草对土壤中四环素、金霉素、恩诺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的降解速率均显著大于对照(p<0.05)。黑麦草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降解率为19.1%~27.7%,其中金霉素的降解率最高,为11.4%~27.7%;而磺胺类中的磺胺二甲基嘧啶的降解率最低,仅为3.4%~8.3%;喹诺酮类的降解率为15.3%~28.8%,其中洛美沙星、恩诺沙星的降解率分别为15.3%~28.8%、14.2%~28.0%。同时,种植黑麦草缓解了抗生素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抑制作用,在种植黑麦草的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和氨化强度分别是未种植黑麦草土壤的4.5和1.9倍。另外,植物根系的生长与土壤中抗生素的残留量有一定的相关性,黑麦草根系总表面积与土壤抗生素总残留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48,p<0.05)。 裴孟 梁玉婷 易良银 曹胜男 杨泽平 王丹丹 赵远关键词:抗生素 土壤 黑麦草 微生物活性 讨论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8 2012年 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教育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讨论式教学法是现今大学教育中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基于环境毒理学课程的特点,阐述了讨论式教学法在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意义和实施的主要步骤,并以重金属铅的毒性等为实例概述了讨论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同时还指出了环境毒理学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即课前要充分准备、问题设置要科学合理、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保护结论的多样性、要与其它教学方式相结合等。 申荣艳 梁玉婷 孙向武 赵远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环境毒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