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柏会子

作品数:6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潜热
  • 2篇光合作用
  • 1篇氮肥
  • 1篇地表
  • 1篇地表能量
  • 1篇地表能量平衡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玉米
  • 1篇玉米光合特性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土地覆被
  • 1篇土壤
  • 1篇土壤蒸发
  • 1篇阻遏
  • 1篇作物
  • 1篇作物光合作用
  • 1篇微环境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河北省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篇柏会子
  • 2篇王洋
  • 2篇陶福禄
  • 2篇陈笑莹
  • 2篇张贺
  • 2篇刘凤山
  • 2篇石海
  • 1篇张帅
  • 1篇肖登攀
  • 1篇宋凤斌
  • 1篇刘胜群
  • 1篇苗淑杰
  • 1篇齐晓宁
  • 1篇朱先灿
  • 1篇王猛

传媒

  • 2篇土壤与作物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生态环境对作物光合作用和光能利用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2年
光合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过程,其影响因素也很多。概述了近年来作物光合作用和光能利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作物个体的生理生态结构 ( 叶龄、叶位、叶绿素含量) 和群体状况等等内因对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的影响,探讨了作物生长所处外部环境 ( 光强、光质、水分、温度、CO2浓度、各种营养元素等) 对光合作用的制约机制,明确了各种农业技术措施在光能利用中的作用。
王洋齐晓宁柏会子
关键词:光合作用光能利用微环境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蒸发特性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以秸秆为材料,利用微型蒸发器,分析了不同秸秆粉碎添加量及不同秸秆覆盖度对土壤蒸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碎秸秆施入到土壤中能促进土壤蒸发,但添加粉碎秸秆处理间对土壤蒸发影响不显著。秸秆覆盖土壤能有效抑制土壤蒸发,且高覆盖度抑制效果显著。F4(100%覆盖)累积土壤蒸发量最少,为40.8mm,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试验阶段土壤蒸发作用强于降水补充,高秸秆覆盖度土壤贮水能力高于对照,添加粉碎秸秆土壤贮水量比对照减少幅度大。秸秆覆盖处理土壤蓄水保墒、抑制蒸发能力显著优于秸秆粉碎添加处理。图5,表3,参16。
柏会子王洋王洋石海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蒸发
高温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高温胁迫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玉米生长、相对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与非菌根玉米相比,菌根玉米具有效高的相对叶绿素含量。高温胁迫降低了所有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增加了叶片胞间CO2浓度(Ci)。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玉米Pn、Gs和Tr高于不接种植株,而Ci低于不接种植株。高温胁迫下,玉米叶片初始荧光(Fo)升高,而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m/Fv)和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均下降。40℃条件下,菌根玉米叶片Fm和Fv高于非菌根植株。在所有温度处理中,接种真菌的玉米叶片Fm/Fv和Fv/Fo均高于不接种植株。结果表明,AM真菌能够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改善植物叶片叶绿素荧光和光合作用,来减缓高温胁迫对玉米植株造成的伤害,提高植株耐受高温的能力。
陈笑莹宋凤斌朱先灿刘胜群柏会子
关键词:丛枝菌根叶绿素荧光高温胁迫玉米光合作用
吉林省LUCC对地表能量分配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地表能量分配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调控气候的关键过程。以吉林省1990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四期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利用Si B2分析过去20年LUCC对地表能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表能量分配各分量与土地利用类型有良好的空间对应关系,森林获得的净辐射、显热和潜热较多,农田和草地的净辐射、显热和潜热通量较小;2)LUCC过程中,叶面积指数是净辐射的重要影响因素,冠层导度主要调节潜热分配;3)吉林省土地利用变化以"森林和草地转换为农田"过程为主,造成年均净辐射降低了0.22W m^(-2),潜热增加了0.56W m^(-2),显热减小了0.83W m^(-2),且均存在季节变化特征。
刘凤山张贺柏会子肖登攀陶福禄
关键词:潜热LUCC
大豆根系特征对氮阻遏的适应性调节被引量:11
2013年
以黑农35为材料,采用盆栽培养方法,在2011年筛选的氮阻遏阈值基础上,设置低量氮、临界氮和阻遏氮3个施氮水平,探讨了大豆根系特征对氮阻遏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大豆的生长发育,不同氮水平条件下大豆根系形态指标、根瘤数及其干重、根干重及碳氮积累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播种后65 d;根冠比、根瘤豆血红蛋白含量随生育进程而降低;在播种后65 d,根碳氮比处于最小值。根干物质重和根磷、氮积累量(播种后45 d除外)与施氮水平正相关,均在阻遏氮水平下(108 mg.kg-1)达最大值,而碳氮比在临界氮水平下达最大值;各个时期,根系形态各指标(播种后45 d根尖数除外)均在临界氮水平下(54 mg.kg-1)出现最大值;根瘤数、根瘤干重(播种后45 d除外)、根瘤豆血红蛋白含量与根系形态各指标变化规律相同。因此,初步认定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大豆根系生长的最佳氮水平为54 mg.kg-1。
石海苗淑杰柏会子
关键词:根系特征氮肥
土地覆被变化过程中叶面积指数与降水量对地表能量平衡的贡献——基于SiB2的模拟结果被引量:6
2014年
土地覆被变化过程中,叶面积指数(LAI)是地表能量平衡重要的影响因素,且与降水等多种因素存在交互作用。以2003年中国东北地区农田、森林和草地三种覆被类型和三种LAI月变化过程为研究对象,着重分离出土地覆被变化过程中LAI对地表能量平衡的作用,认清覆被和LAI变化对地表能量平衡的相对作用。利用SiB2模型研究不同降水条件下土地覆被和LAI变化对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覆被变化对净辐射的影响最大,年均14.5W?m-2左右。②LAI主要改变净辐射对潜热和显热的分配,对农田和草地而言,LAI增加明显提高(减小)潜热(显热)分配比例;对森林而言,LAI对潜热和显热分配的影响较弱。③降水对净辐射的分配起重要作用,降水增加,潜热增加。④表层土壤水分受降水和LAI调控,与潜热有相反的变化趋势。
刘凤山陶福禄肖登攀张帅王猛张贺柏会子
关键词:LAI地表能量平衡SIB2潜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