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金石

作品数:121 被引量:569H指数:14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0篇农业科学
  • 5篇水利工程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2篇土壤
  • 17篇坡面
  • 15篇土壤侵蚀
  • 14篇红壤
  • 13篇降雨
  • 11篇泥沙
  • 10篇径流
  • 9篇产沙
  • 8篇土层
  • 8篇崩岗侵蚀
  • 7篇抗剪
  • 6篇水土
  • 6篇小流域
  • 6篇模拟降雨
  • 6篇不同土层
  • 5篇坡度
  • 5篇抗剪强度
  • 4篇液塑限
  • 4篇治理措施
  • 4篇水动力

机构

  • 120篇福建农林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福建警察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赤峰市农牧科...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建瓯市水土保...
  • 1篇天福茶学院
  • 1篇江西洪屏抽水...
  • 1篇广州地铁设计...

作者

  • 121篇林金石
  • 102篇黄炎和
  • 90篇蒋芳市
  • 38篇葛宏力
  • 12篇赵淦
  • 7篇史学正
  • 7篇于东升
  • 6篇叶大鹏
  • 6篇张黎明
  • 6篇李德成
  • 5篇范胜龙
  • 5篇张燕
  • 5篇李慧
  • 4篇蓝良就
  • 4篇邹伟
  • 4篇庄雅婷
  • 4篇方兵
  • 4篇江凌
  • 4篇徐新生
  • 3篇谢小芳

传媒

  • 2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0篇水土保持研究
  • 10篇福建农林大学...
  • 8篇农业工程学报
  • 7篇亚热带水土保...
  • 6篇福建省科协第...
  • 5篇土壤学报
  • 5篇森林与环境学...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土壤通报
  • 3篇山地学报
  • 3篇福建热作科技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现代农业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土壤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人民黄河

年份

  • 11篇2024
  • 7篇2023
  • 8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10篇2017
  • 7篇2016
  • 11篇2015
  • 20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1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丙烯酰胺在侵蚀崩壁不同层次土壤的吸附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静置吸附法分析聚丙烯酰胺(PAM)在侵蚀崩壁3个层次土壤的静态吸附行为,研究不同的液固比例、吸附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得出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PAM在红土层和砂土层土壤中吸附的最佳液固比例是20∶1;在碎屑层土壤中的最佳液固比例是25∶1。PAM在红土层土壤中静态吸附量趋于零,主要受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在砂土层和碎屑层土壤中,PAM浓度为100mg/L和200mg/L时,平衡吸附时间为28-32h;PAM浓度为300-500mg/L时,平衡吸附时间为20-24h;对砂土层和碎屑层土壤的吸附等温线进行回归拟合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陈锦芬黄炎和林金石蒋芳市施悦忠何恺文李绍鑫李文娜邱铭
关键词:吸附等温线
我国南方地区降雨侵蚀力指标R的建立研究--以江西鹰潭地区为例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江西省鹰潭市农田生态系统国家实验站自建气象站1997-2003年的自然降雨观测资料,研究了不同雨强对计算我国南方地区降雨侵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不同雨强计算的降雨侵蚀力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且各年降雨侵蚀力R值总趋势为:I10>I15>I30>I60,说明为了提高鹰潭地区水土流失预报精度,找出一个适合该地区降雨特征的雨强计算降雨侵蚀力是十分必要的。进一步通过对鹰潭地区3种典型类型土壤流失量与降雨侵蚀力密切相关的降雨动能E和雨强I相关分析得出15min最大雨强是该地区计算降雨侵蚀力的最佳雨强。
张黎明林金石于东升史学正
关键词:降雨侵蚀力雨强
不同结皮条件对崩岗崩积体坡面侵蚀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3个雨强下(1.00,1.67,2.33mm/min)和3种处理(未结皮、5min结皮、10min结皮)的崩岗崩积体坡面的产流产沙及细沟的发育与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皮产生使崩积体坡面的产流时间提前,出现细沟的时间延迟,土壤侵蚀量及细沟侵蚀密度、侵蚀宽度、侵蚀深度减少,结皮的存在具有减缓土壤侵蚀的作用;但10min结皮的产流时间和出现细沟的时间均比5min结皮的提前,土壤侵蚀量及细沟侵蚀程度增加,说明结皮程度高的侵蚀效应大于结皮程度低的,结皮只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侵蚀的效果。
蒋芳市黄炎和林金石赵淦葛宏力林敬兰
关键词:结皮土壤侵蚀细沟侵蚀
基于DPSIR模型的崩岗侵蚀风险评价及时空特征被引量:3
2023年
崩岗是中国南方红壤区最为严重的土壤侵蚀形式之一,不仅具有突发性且危害巨大,对其进行全方面的风险评价有利于崩岗综合整治。该研究引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并结合自然灾害风险理论,根据崩岗侵蚀过程从易发性、脆弱性、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构建了较为综合的崩岗侵蚀风险评价体系,然后对安溪县官桥镇2010、2015和2020年的崩岗侵蚀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基于DPSIR的崩岗侵蚀风险评价模型精度结果良好,ROC曲线下方的面积AUC(area under curve,AUC)均大于0.59;其中沟壑密度、土壤侵蚀强度和人口密度指标权重较大,分别为0.217、0.182和0.174。2)3个年份的官桥镇崩岗侵蚀风险主要为低风险等级(占总面积57.49%~62.90%),在空间上呈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风险变化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东部地区,且中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主要向低一级的风险等级转变,但在2015—2020年该区域的空间变化速度放缓。3)与崩岗侵蚀易发性风险评价结果相比,二者的空间分布趋势大致相似,但综合性风险评价结果的空间变异性更大,即综合性崩岗侵蚀风险的描述更为全面,更能体现崩岗侵蚀风险体系中不同指标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一种综合的崩岗侵蚀风险评价思路和方法,并且可以为崩岗预警、防治与管理工作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
林小慧黄炎和林金石蒋芳市季翔
关键词:DPSIR模型
崩岗红土层土壤液塑限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土壤液塑限可以反映土壤的入渗、抗冲、抗蚀和抗剪等情况,对崩岗的水土流失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崩岗红土层土壤的液塑限研究以及颗粒分析和有机质测定,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颗粒分布对土壤液塑限的影响。结果表明:崩岗红...
庄雅婷黄炎和林金石蒋芳市郑艺孙绍希丁子琪杨宇
关键词:液塑限土壤颗粒有机质
基于DEM的坡形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以西溪小流域为研究区被引量:3
2019年
为探讨对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坡形与水土流失关系,弥补以往多基于小区或室内试验的代表性不足,以DEM为基础数据,在现有P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了表征纵向坡形的Pv指数,并以西溪流域中的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坡形-水土流失关系。结果表明:1)Pv指数表征的坡形-水土流失关系更符合小区试验结果,因此在量化纵向坡形方面更合理;2)总体上,直线坡的水土流失强度最大,然后向凸形坡和凹形坡的方向递减,且凸形坡的水土流失强度大于凹形坡,但坡度<15°时,直线坡的水土流失强度降为最小,向两侧递增;3)坡形对水土流失的作用小于坡度、大于坡长,且坡度为25°~35°、坡长为30~50m时该作用最显著;3)坡形对水土流失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微凸坡和微凹坡与直线坡之间,其他坡形对水土流失的作用较小,因此Pv为-0.4~-0.2和0.2~0.4时改造坡形对防止水土流失的收效最佳。
季翔黄炎和林金石蒋芳市余明明
关键词:水土流失DEM坡度坡长
基于路径分析的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与景观格局关系
2024年
崩岗侵蚀是我国南方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分析崩岗侵蚀与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研究崩岗的发生发育,对崩岗防治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福建省安溪县蓝溪流域为研究区域,划分32个小流域,从景观形状、破碎度、连接度、多样性、数量结构5个方面选取16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划分小流域的景观类型深入分析崩岗侵蚀与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最大斑块指数、聚集度指数、蔓延度指数、斑块结合度指数对表征区域景观格局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基于此将研究区小流域划分为两类,称之为高扰动和低扰动。在高扰动小流域中,崩岗侵蚀与景观形状、破碎度、连接度的相关性显著(Moran's I分别为0.595、0.605、-0.545),说明景观形状越不规则、越破碎,连接度越低,越容易发生崩岗侵蚀;在低扰动小流域中,崩岗侵蚀与破碎度、连接度、多样性的相关性显著(Moran's I分别为-0.482、-0.322、0.498),说明景观之间聚集度、连接度越高,破碎度越低,越不易发生崩岗侵蚀。在高、低扰动小流域内景观格局对崩岗侵蚀的影响中,景观形状越复杂,分布越分散、破碎,越容易促进崩岗侵蚀;而在崩岗侵蚀对景观格局的影响中,崩岗侵蚀对高扰动小流域的影响更大,会使得景观形状变得更加复杂,破碎度升高,连接度降低。研究结果不仅可为崩岗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也可为我国南方小流域的生态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何玥黄炎和林金石林小慧季翔
关键词:崩岗侵蚀景观格局指数小流域
多场次降雨对崩岗崩积体细沟侵蚀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崩积体是崩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土质疏松,极易被侵蚀。细沟侵蚀特征是探讨崩积体侵蚀机制的重要内容。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多场次降雨条件(1.00、1.67、2.33 mm/min分别降3次雨)对崩积体30°坡面(5m×1 m)细沟侵蚀产沙过程及发育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1.00 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3次降雨的后期产沙过程趋于一致,而1.67和2.33 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前2次降雨后期产沙过程趋于一致,但第3次降雨后期产沙率急剧增大;2)各降雨强度条件下,沟头溯源作用、细沟平均宽度及深度随着降雨场次的增加而增加;3)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的细沟特征存在差异,1.00和1.67 mm/min降雨强度时,随着降雨场次的增加,坡面的细沟数及细沟密度增加,宽深比减小,但在2.33 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的结果恰好相反;4)各降雨强度条件下细沟侵蚀量及其增加幅度均增大,细沟侵蚀愈剧烈。
蒋芳市黄炎和林金石赵淦葛宏力
关键词:模拟降雨细沟侵蚀
坡面水流分离崩岗崩积体土壤的动力学特征
本文利用变坡式水槽,在坡度(20°、25°、30°、35°、40°)和流量(1.1L/min、2.2L/min、3.3L/min、4.4L/min、5.5L/rain)下进行崩岗崩积体土壤的分离试验,结果表明;流量对土壤...
蒋芳市黄炎和林金石林浠赵淦张燕谢小芳扶恒
关键词:水动力学
文献传递
基于双线激光测量系统的滚波成熟断面特征分析
2024年
为深入研究坡面薄层水流的滚波特性,该研究对坡面薄层水流深度测量系统的精度进行标定,并将其优化为双线激光水深测量系统,在3种坡度和6种流量条件下,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实时测量滚波成熟断面位置的水深。结果表明:坡面薄层水流深度测量系统的精度确认为0.473 mm/格,双线激光水深测量系统的最佳间距为0.04 m。流量和坡度显著影响滚波波速、波高、波高差值及频率,流量的影响(效应量0.655~0.963)大于坡度(效应量0.232~0.874)。坡度显著影响波长,而流量对波长无显著影响。波速随流量增加而增加,但随坡度增加,流量对波速的影响降低。在不同坡度条件下,波高对流量的响应各异。3°坡度下,波高随流量增加先增高后降低,而在较大坡度下(9°和15°),波高处于小流量条件下(2~8 L/min)增幅较大,分别为3.74和4.63 mm。随着流量增大,3°与9°的波高差异增加,但9°与15°之间的差异则减小。此外,波高差值随流量增加显著增大,但随坡度的变化受到流量的影响差异呈现出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流量增加会导致频率增加,且15°坡度下增幅最大,为2.37 Hz。各坡度的频率差异随流量增大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其临界流量值为8 L/min。小坡度下(3°)波长随流量波动增加,而在大坡度下(15°),较大流量会抑制波长发展。大流量条件下(16~20 L/min),各坡度的波长差异显著。该研究为提高坡面薄层水流测量精度,进一步探明薄层水流滚波的动力学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徐悦田野魏泽琪廖成志李会光蒋芳市张越黄炎和林金石
关键词:波速坡面薄层水流滚波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