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培林

作品数:14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压
  • 6篇高血压
  • 4篇动脉
  • 4篇动脉内
  • 4篇动脉内膜
  • 4篇动脉内膜中层...
  • 4篇中层厚度
  • 4篇内膜
  • 4篇内膜中层厚度
  • 4篇颈动脉
  • 4篇颈动脉内
  • 4篇颈动脉内膜
  • 4篇颈动脉内膜中...
  • 3篇原发性
  • 3篇沙坦
  • 3篇他汀
  • 3篇雷米普利
  • 3篇伐他汀
  • 3篇IMT
  • 2篇心病

机构

  • 14篇青岛大学
  • 1篇临淄区人民医...

作者

  • 14篇林培林
  • 8篇王涛
  • 5篇曹广智
  • 4篇李雅男
  • 3篇安毅
  • 2篇赵靓鸽
  • 2篇姜少燕
  • 2篇李丹
  • 2篇李天东
  • 2篇郭琳琳
  • 2篇许丰强
  • 1篇于华
  • 1篇李夏
  • 1篇杨斌
  • 1篇赵波
  • 1篇李健
  • 1篇赵如森
  • 1篇郭俊杰

传媒

  • 2篇高血压杂志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2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业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替罗非班联合大剂量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替罗非班联合大剂量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其对心肌灌注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就诊时超出急诊 PCI 时间窗(≥12h),且胸痛缓解或无加重的 AMI 患者共97例,均持续泵入替罗非班48h,根据联合瑞舒伐他汀的剂量分为大剂量组(52例,20mg,1次/d口服,持续服药至梗塞后1月,改为常规剂量10mg,1次/d)和常规剂量组(45例,10mg,1次/d 口服)。全部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于7~10d 行择期 PCI 治疗,比较两组间心肌灌注水平、术后1周和梗塞后30d 心脏功能,酶学改变[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梗死相关血管内血栓积分[(1.32±1.01)分比(0.81±0.78)分]、校正的 TIMI 帧数[(32.4±4.73)帧比(26.8±2.34)帧]显著减少(P =0.021,P <0.001);择期 PCI 术后大剂量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组(P =0.024)。大剂量组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51.4±8.9)%比(47.7±8.7)%,P =0.021];术后7d 及30d,两组 CK、LDH 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住院期间和30d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 MACE。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大剂量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能降低冠脉内的血栓负荷,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和心脏功能,而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许丰强郭俊杰林培林安毅李夏
关键词:心肌梗塞血管成形术替罗非班瑞舒伐他汀
大剂量奥美沙坦酯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微量蛋白尿效果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奥美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微量蛋白尿的效果。方法 160例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病人,给予奥美沙坦酯20mg/d,2周后监测血压。将血压未达标病人122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60例,给予奥美沙坦酯20mg/d+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Ⅱ组62例,给予奥美沙坦酯40mg/d。两组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血压变化及微量蛋白尿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及微量蛋白尿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13.306~42.183,P〈0.05);治疗后Ⅱ组与Ⅰ组相比,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但微量蛋白尿降低更明显(t=18.039,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奥美沙坦酯40mg/d较奥美沙坦酯20mg/d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降低微量蛋白尿效果更好。
郭琳琳李海沛林培林李天东
关键词:奥美沙坦酯高血压蛋白尿
国产与进口比索洛尔降压疗效对比观察
2004年
目的 研究和评价国产与进口比索洛尔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的降压疗效。方法  16 0例 1、2级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A(n =4 0 )、B(n =38)、C(n =4 2 ) ,D(n =4 0 ) 4组。服用比索洛尔 2 5mgqd ,A组、C组为国产品 ,B组、D组为进口产品 ,且C组、D组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 2 5mgqd。每周依据血压调整一次药物剂量 ,尽量使血压控制在 135 /85mmHg以下 ,最大剂量控制在比索洛尔 10mgqd ,非洛地平缓释片 10mgqd ,8周为一疗程。观察 4组治疗前、后偶测血压 (OBP)和动态血压 (ABP)变化、药物不良反应、心电图和生化指标。结果 降压总有效率、血压下降幅度、2 4小时血压谷 /峰比 (T/P) :C、D组显著优于A、B组 (P <0 0 1) ,A组与B组比较及C组与D组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治疗前后 4组生化指标无显著改变。结论 国产与进口比索洛尔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均无显著差异 ,联合用药较单用疗效更好。
林培林赵靓鸽曹广智王涛赵如森赵波
关键词:比索洛尔非洛地平高血压联合药物疗法
氯沙坦与雷米普利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比较氯沙坦与雷米普利降压治疗同时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按WHO/ISH1999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级标准选择84例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氯沙坦50mg^100mgQd(A组)及雷米普利2.5mg^5mgQd(B组)治疗16周。治疗前、后超声测定IMT、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和血脂、心电图。结果治疗2周后血压已显著下降(P<0.01),16周后血压趋于稳定,A组由(20.69±1.53)KPa/(13.56±0.49)KPa[(155.6±11.5)mmHg/(102.0±3.7)mmHg]下降至(16.98±1.30)KPa/(10.65±0.61)KPa[(127.7±9.8)mmHg/(80.1±4.6)mmHg];B组由(20.59±1.26)KPa/(13.47±0.51)KPa[(154.8±9.5)mmHg/(101.3±3.8)mmHg]下降至(17.38±1.44)KPa/(10.72±0.82)KPa[(130.7±10.8)mmHg/(80.6±6.2)mmHg],两组降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92.5%(P>0.05)。治疗4周后两组IMT已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16周后A组由0.920mm降至0.655mm,B组由0.915mm降至0.701mm,(P均<0.01),组间比较P>0.05。结论氯沙坦与雷米普利降压疗效相当,同时可逆转颈动脉IMT,且氯沙坦似优于雷米普利。
李雅男林培林
关键词:氯沙坦雷米普利IMT原发性逆转
缬沙坦与雷米普利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评价缬沙坦 (valsartan)与雷米普利 (ramipril)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 方法  15 0例CHF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治疗的基础上 ,随机分为A组 (n =75 ) :口服缬沙坦 80mg/d ,雷米普利1 2 5~ 10mg/d ;B组 (n =75 ) :口服雷米普利 1 2 5~ 10mg/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功能 (NYHA分级 )评估 ,行血生化、肝、肾功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治疗 8周后两组左房内径 (LA)、左室舒张末期容量 (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 (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 (EF)、短轴缩短率 (FS)、心输出量 (CO)、心排血指数 (CI)均有显著改善 (P均 <0 0 5 )。LVEDV、LVESV、EF、FS及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A组与B组比较改善更为显著 (P <0 0 5 )。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肝、肾功能均无显著变化 ,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与雷米普利联合治疗CHF优于单用雷米普利。
曹广智赵靓鸽林培林王涛
关键词:雷米普利心力衰竭充血性联合药物疗法
厄贝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对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2006年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30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结果,按照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给与卡维地洛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和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结果高血压存在着明显的昼夜节律。非杓型组与杓型组相比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左心房内径、舒张功能障碍明显增加。治疗后,非杓型组昼夜节律恢复,心室质量、心脏舒张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卡维地洛和厄贝沙坦联合可以恢复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节律,减轻心肌重塑,改善舒张功能。
李天东林培林
关键词:高血压昼夜节律动态血压监测卡维地洛厄贝沙坦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凝血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调脂同时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脂血症患者 35例为血脂紊乱组 ,口服阿托伐他汀 10mg·qd ,12周 ,血脂正常者 35例为正常对照组 ,分别对血脂紊乱组治疗前及 12周后两组进行血脂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IMT、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检查。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血脂紊乱组治疗 12周后的TC、TG、LDL C、FIB均有显著降低 (P均 <0 0 1) ,HDL -C显著升高 (P <0 0 5 ) ,颈动脉IMT显著变薄 (P <0 0 5 ) ,TT、APTT均有显著延长 (P均 <0 0 1)。PT显著升高 (P <0 0 5 )。TC、TG、LDL C、HDL C、IMT、FIB、PT均接近血脂正常组各指标 ,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TT、APTT均超出血脂正常组 ,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有效调脂同时可发挥其非调脂作用 ,逆转或延迟颈动脉IMT的进程 ,并改善凝血系统。
林培林王涛李雅男曹广智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颈动脉IMT凝血系统高脂血症血脂紊乱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被引量:2
2001年
①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效果。②方法选择50例UAP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前者给予常规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③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达 92%,与对照组 6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X2=5.71,P<0.05) ;心绞痛消失时间、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t=14.78,42=4.50,5.75,P<0.05)。④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方法简便安全,疗效满意,有临床应用价值。
林培林王涛李雅男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低分子质量肝素药物治疗UAP
缬沙坦联合螺内酯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比较缬沙坦联合螺内酯与单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4例原发性高血压(1,2级)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基础降压治疗后,随机分为缬沙坦联合螺内酯组,每日口服缬沙坦80mg ̄160mg,螺内酯40mg;缬沙坦组,每日口服缬沙坦80mg ̄160mg。观察9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左房内径大小与房颤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后两组左房内径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个月 ̄9个月后房颤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但缬沙坦联合螺内酯组更为有效(P<0.01)。结论应用缬沙坦可延缓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房扩大,防止房颤发作,联合螺内酯预防房颤发作效果更明显。
王涛林培林李雅男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螺内酯
山东省胶州地区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及干预方法的探索
目的 了解山东省胶州地区冠心病流行病学特点及与其危险因素的关系,力求寻找一条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的途径,并为区域医疗协同机制下心血管疾病管理路径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采取调查问卷的方...
于华许丰强杨斌刘正科邢柯安毅李丹宋同勋冯会新姜少燕王涛林培林郭琳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