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飞
- 作品数:37 被引量:210H指数:9
- 供职机构:福州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股骨颈骨折愈合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愈合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进行手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3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股骨颈骨折愈合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随访中,共有12例出现坏死,坏死率为9.1%。年龄、复位质量、疲劳累积损伤是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结论疲劳累积性损伤是影响股骨颈骨折愈合后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因素。股骨颈骨折愈合后应重视疲劳累积损伤,这种损伤与患者伤肢承重情况有关。建议早期可限量负重,中后期应推迟完全负重时间、骨折完全愈合后仍应维持适量活动直到5年,这样可降低股骨头坏死率。
- 郑明李仁斌林焱斌林凤飞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
- 肱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1
- 2006年
- 郑明林凤飞林朝晖宋卫林葆凯
- 关键词:肱骨远端粉碎骨折手术治疗
- “筋骨并重”理论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 2024年
- 踝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绝大多数伴有韧带损伤,常规治疗后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仍很高。临床常见有踝关节僵硬、踝关节不稳定、创伤性踝关节炎等,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一方面踝关节的解剖特性导致其损伤发生率高,另一方面患者对快速康复的需求提高,以致当前踝关节骨折的后遗症高发生率、预后满意度普遍欠佳,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外在踝关节骨折的治疗理念、疗效评估等方面皆有大量文献研究,但针对中医学中“筋骨并重”理论临床应用的综述较少。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将中医学理念与现代医学治疗相结合,基于“筋骨并重”理论,在临床诊疗康复全过程中强调“骨正筋柔”,即要求对“筋”与“骨”的同等重视,在骨折复位的基础上注重对“筋”的手法整复、固定制动、主被动运动锻炼及功能康复,从而在减轻患者疼痛、恢复踝关节功能、改善预后等方面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文章从中西医结合角度阐述“筋骨并重”理论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综合国内外文献总结各学者基于“筋骨并重”理论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经验及研究成果,就“筋骨并重”理论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指导意义进行综述。
- 梁雅茜陈培生陈宾魏婉清汪彤彤林凤飞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筋骨并重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
- 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过程骨延迟愈合的防治被引量:1
- 1999年
- 林凤飞肖莉莉郑明林葆凯庄孝荫
- 关键词:骨折外固定器延迟愈合
- 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6
- 2005年
- 梁珪清张森林凤飞林葆凯
- 关键词:跟骨骨折手术方法骨质缺损内固定
- 骨科术后手术部位MRSA感染的临床特征与耐药性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手术部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2例骨科术后手术部位MRSA感染患者,统计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影像学检查、抗菌药物治疗种类及疗程、疾病转归及随访结果等。结果骨科手术共100582例,术后手术部位MRSA感染共72例,感染率为0.072%。早期感染65例,迟发性感染7例。本组患者总住院时间平均[41.0(28.3,57.5)]d,住院次数平均[2.0(1.0,2.0)]次,住院总花费平均[56167.6(36594.7,83077.8)]元。MRSA菌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吗啉噁酮、甲氧苄胺嘧均敏感,对头孢西丁、苯唑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青霉素均耐药,而对其他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治疗包括静脉或口服抗菌药物、伤口引流换药、清创缝合、取出内固定等方法,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平均[21.0(14.0,33.0)]d,清创平均[1.0(0,2.0)]次,61例有内固定植入的患者中19例移除内固定后感染才得到控制。所有患者均治愈,经7~62个月,平均(23.7±8.4)个月随访,至末次随访时未见感染复发。结论骨科术后手术部位MRSA感染的发生率较低,但可导致切口延迟愈合、多次清创手术、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等严重后果。尽早行清创手术、联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抗菌药物推荐使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吗啉噁酮和甲氧苄胺嘧等。
- 刘少强刘伯龄梁珪清林凤飞李仁斌陈峰黄富妹齐强
- 关键词:骨科手术手术部位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儿童肘部损伤的诊治被引量:5
- 2023年
- 肘关节周围骨折是儿童好发骨折之一,占儿童所有骨折的10%~30%[1]。儿童肘关节结构不同于成人,有其独特的损伤特点。常见的肘部损伤包括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肱骨内上髁骨折、桡骨颈骨折、鹰嘴骨折、孟氏骨折等。了解儿童肘部生长发育特点、损伤机制、规范和优化损伤后的治疗方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详细阅读本期"小儿骨科"专刊中包含的6篇肘部损伤的文章,结合儿童肘部损伤特点及最新的诊治进展,总结如下。
- 林凤飞陈顺有
- 关键词:肘部损伤小儿骨科肱骨内上髁骨折孟氏骨折肱骨外髁骨折鹰嘴骨折
- 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2024年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凝块形成始于小腿深静脉并具有向近端发展趋势的急性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是骨科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下肢DVT的治疗周期较长、难度较大,还会增加医疗经济负担及手术风险,同时也是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DVT对医疗界而言是一个重大的难题,曾有研究提出在骨科大手术的围手术期DVT的发生率超过50%。尽管不同部位的DVT发生率不同,但均存在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的风险,若能在早期进行有效预防,将大幅度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目前为止,临床医师已经积极采取各种防治措施,为此制定了专家共识和指南。尽管在指南指导下进行药物抗凝预防,仍存在许多难以掌控的不良反应,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有较高的出血风险,部分患者因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而失去生命,该结果无论是对患者自身的小家庭还是社会这一大家庭都有不容乐观的影响。众多学者对防治下肢DVT进行了不计其数的研究,其中中医药防治以其安全高效、低不良反应等优势成为了近年来预防下肢DVT的研究热点。文章将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对DVT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的认识进行综合讨论,以期探寻对DVT更加有效且安全的早期防治措施,为优化DVT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及参考作用。
- 魏婉清陈培生梁雅茜林凤飞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西医结合
- 膝内、外翻畸形对膝关节影响的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被引量:20
- 2004年
- 目的 通过对膝内、外翻畸形的三维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 ,了解膝内、外翻畸形对膝关节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利用膝关节影像学资料 ,通过Super-Sap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 ,在内翻 30°至外翻 30°之间 ,按每 2°加载 ,计算各节点的应力应变情况。结果 ①正常膝关节内、外侧均表现为压应力。②膝内翻在 1 2°~ 1 8°之间应力显著集中于内侧胫骨平台。③膝外翻2 0°后应力集中于外侧胫骨平台。结论 膝内翻 1 0°、膝外翻 2 0°为应力集中的临界角度。
- 郑明林凤飞肖莉莉林朝晖林葆凯陈日齐
- 关键词:膝内翻膝外翻生物力学
- Zweymuller螺旋臼在骨质疏松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 目的:评价Zweymuller螺旋臼应用于骨质疏松病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5例80髋骨质疏松髋部疾患病例施行THR,其中股骨头坏死伴骨性关节炎26例,股骨颈骨折36例,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1...
- 郑明林凤飞林朝晖李仁斌宋卫
- 关键词:骨质疏松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