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倩

作品数:40 被引量:241H指数:9
供职机构: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艾滋病
  • 9篇病毒
  • 5篇影响因素
  • 5篇HIV/AI...
  • 4篇高危
  • 4篇艾滋病病毒
  • 3篇母婴传播
  • 3篇结核
  • 3篇抗病毒
  • 3篇抗病毒治疗
  • 3篇高危行为
  • 3篇HIV感染
  • 3篇病毒治疗
  • 2篇阳性
  • 2篇预防艾滋病
  • 2篇预防艾滋病母...
  • 2篇月龄
  • 2篇随访管理
  • 2篇逆转
  • 2篇逆转录

机构

  • 24篇南宁市疾病预...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南宁市妇幼保...
  • 1篇宾阳县疾病预...
  • 1篇百色市疾病预...
  • 1篇北海市疾病预...
  • 1篇崇左市疾病预...
  • 1篇玉林市疾病预...
  • 1篇钦州市疾病预...

作者

  • 24篇林倩
  • 17篇李斯斯
  • 16篇农丽萍
  • 14篇岑平
  • 14篇姚敏
  • 12篇何波
  • 10篇汤洪洋
  • 8篇农全兴
  • 7篇徐红
  • 5篇徐永芳
  • 5篇邓小芳
  • 4篇林新勤
  • 4篇许秀东
  • 4篇黎舒
  • 4篇陈文才
  • 3篇葛宪民
  • 3篇石健
  • 2篇陈世艺
  • 2篇黄翠华
  • 2篇蓝光华

传媒

  • 8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职业与健康
  • 3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新发传染病电...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0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宁市艾滋病转介体系建立与应用研究
农丽萍何波汤洪洋黎火佳岑平林倩姚敏李斯斯徐红覃威翱邓小芳吴敬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即HIV/AIDS患者,以下简称“患者”)是艾滋病传播的传染源,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和人员流动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已发现的传染源管理丢失。失访直接影响对传染源的控制和管理...
关键词: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传染源
南宁市外来建筑民工艾滋病高危行为及预防干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对南宁市外来建筑工地民工艾滋病高危行为实施干预措施,了解建筑工地农民工干预前后其行为改变,探索有效的干预模式。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对南宁市6个外来建筑工地农民工开展系列宣传干预、持续同伴教育等综合干预模式,在干预前后分别抽取264人和366人进行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分析干预前后其高危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前商业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人占33.3%,干预后,最近一次发生商业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提高到71.4%(P<0.05),但与女性性工作者的性行为频率及与固定性伴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和频率均没有显著性的改变(P>0.05)。结论建筑工地民工群体以青壮年为主,与家庭长期分离,且预防艾滋病技能较为缺乏,容易发生商业性行为等危险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针对该人群特点实施形式多样的综合干预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危险性行为的发生。
农全兴林新勤徐永芳岑平周吉林倩
关键词:艾滋病建筑工地高危行为干预
广西8市HIV抗体阳性母亲使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药物后对18月龄幼儿身体发育不良的9年回顾性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广西8市2010—2018年HIV抗体阳性母亲使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PMTCT)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后对18月龄幼儿身体发育不良的影响,为国家改进PMTCT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西8市作为研究现场,按照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组为广西8市2010年1月—2018年12月"全国母婴阻断系统数据库"中使用PMTCT药物的HIV抗体阳性母亲及所分娩婴儿,收集分析其使用PMTCT药物的历史卡片和母婴阻断资料及18月龄幼儿体检资料。对照组为相同8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健康母亲及所分娩婴儿,收集分析其18月龄幼儿体检资料。幼儿身体发育不良定义为身高、体重和头围3项指标中至少1项指标低于正常值范围。结果病例组的HIV抗体阳性母亲及所分娩婴儿使用PMTCT药物率分别为91.38%(2811/3076)和96.41(2954/3064),病例组18月龄幼儿的HIV抗体阳性率为1.21%(37/3064)、死亡率为2.28%(70/3064)、HIV母婴传播率为2.21%。病例组满18月龄健康体检时发现幼儿身体发育不良率为14.57%(301/2066);对照组满18月龄幼儿身体发育不良率为10.39%(563/5419),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广西8市近9年HIV抗体阳性母亲及所分娩婴儿使用PMTCT药物率高,可能导致满18月龄幼儿身体发育不良率较高,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影响因素。
葛宪民蓝光华朱金辉蒋武梁旭邓鑫晖林兆森覃熙茂韦宁农爱丹郭伟贵陈欢欢李彬温平镜李江恒林倩覃允孟琴罗柳红邓月琴李珊珊刘帅凤吴秀玲黄精华
关键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身体发育
南宁市某县农村老年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现况调查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高危行为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感染状况。方法 2020年4—7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南宁市某县某镇≥60岁的农村老年人群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并采静脉血进行HIV抗体检测,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受调查的1 077名农村老年人中答对≥6道的总体知识知晓率为37.5%,农村老年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初中及以上文化、配偶接受过HIV检测是农村老年人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在婚的农村老年人与配偶发生性关系时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达88.4%;有2.8%的调查对象承认曾经发生过婚外性行为,发生婚外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3.3%。HIV抗体阳性率为1.3%。结论南宁市某县农村老年人群HIV感染率较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低,高危性行为在农村老年中仍存在,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安全套推广使用仍然较困难。
农丽萍何波汤洪洋岑平姚敏黎火佳林倩李斯斯吴敬兰农梦妮
关键词:老年人艾滋病知晓率高危行为
南宁市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信行及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南宁市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信行及HIV、梅毒、丙肝感染现状,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和科学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05/07通过同伴推动、滚雪球方法,对117名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进行行为学问卷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被调查的女性性工作者平均年龄为34.24±7.91岁;以在婚为主,占62.4%;中学或小学文化水平占85.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8.0%。艾滋病相关行为情况:87.2%的女性性工作者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65.8%的女性性工作者在最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女性性工作者中只有2.6%的人员有吸毒史。HⅣ抗体、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84%、11.11%。结论南宁市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存在高危险行为,HIV、梅毒感染率高,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干预力度。
农全兴林倩徐永芳莫秀娟黄翠华李龙嫚
关键词: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
广西某县高危性行为者梅毒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市B县低档场所嫖客人群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本市制定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3-2015年,每年4-7月在广西南宁市B县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出入低档场所的嫖客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3~5m L进行HIV、梅毒抗体检测,分析其中梅毒感染状况及探讨影响低档场所嫖客人群感染梅毒的可能因素。结果 2013-2015年共调查1 174名低档场所嫖客,梅毒抗体阳性75例,阳性率为6.39%,梅毒抗体阳性率各年分别为5.03%(20/398),5.68%(22/387)和8.48%(33/389),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0岁及以上年龄组(OR=2.82,95%CI:1.33~5.99)是低档场所嫖客感染传播梅毒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广西南宁市B县低档场所嫖客梅毒感染率较高,且有逐年上升的势头,60岁及以上为高危因素。梅毒感染是促进艾滋病传播的重要因素,应将艾滋病与性病防治结合,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干预,降低梅毒在嫖客人群中的传播与蔓延。
农丽萍何波农全兴林倩李斯斯黄晓芳李启新张世真韦献林
关键词:梅毒影响因素
南宁市基层艾滋病综合防控工作模式可推广性和可持续性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评价南宁市基层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AIDS)综合防控(艾防)工作模式的效果及可推广性和可持续性,探讨影响该工作模式可推广性和可持续性的因素,为更好地指导开展基层艾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定量研究比较南宁市基层艾防工作模式推广前、中和后3个时期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HIV感染/AIDS患者)一定时间段内随访CD4检测(随访检测)率、抗病毒治疗(antiviral therapy,ART)比例、死亡率和暗娼人群干预与阳性暗娼接受ART情况。采用面对面小组访谈的方法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南宁市实施基层艾防工作模式后新发现病例及时随访检测率和及时ART率分别由2017年推广前的97.6%和77.8%提升到2019年推广后的99.2%和86.5%,均呈现逐期逐年上升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例在确证后1个月内死亡率由2017年推广前的2.4%下降到2018年推广期的1.6%,再提升到2019年推广后的3.2%,出现波动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报告当年内随访检测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99%),ART比例由2017年推广前的74.2%提升到2019年推广后的84.6%,呈现逐期逐年上升的趋势(P<0.01);死亡率由2017年推广前的5.4%下降到2018年推广期的5.2%,再提升到2019年推广后的7.2%,出现波动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暗娼人群HIV检测率由2017年推广前的92.95%提升到2018年推广期的98.97%,再下降到2019年推广后的95.48%,出现波动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暗娼人群HIV阳性率由2017年推广前的1.06%下降到2019年推广后的0.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阳性暗娼发现当年接受ART和商业性行为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由2017年推广前的45.83%和90.11%提升到2019年推广后的88.24%和92.88%,均呈现逐期逐年上升的趋势,�
农丽萍何波汤洪洋黎火佳林倩姚敏李斯斯吴敬兰农梦妮许秀东覃威翱
广西某市2015年HIV/AIDS死亡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广西某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的死亡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对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广西某市2015年报告的HIV/AIDS病人死亡报告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广西某市共报告死亡病例586例,其中,HX、BYX、LAX居于前3位,占55.97%;男性占83.96%,女性占16.04%;50岁及以上年龄段占69.9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90.96%;农民占71.16%;异性传播占83.28%;病死率为5.29%;死因属于与艾滋病疾病相关症状死亡占18.60%,其他疾病死亡占72.53%,意外伤害占8.53%,无法判断死因占0.34%;62.63%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89.93%做了CD4检测,接受CD4检测病例中,60.72%的病例CD4<200个/μl;48.64%在确证后1年内死亡,存活>2年的仅占36.5%。结论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农村初中以下文化50岁以上男性病例,晚发现、较晚接受抗病毒治疗甚至不接受抗病毒治疗是HIV/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测检测和治疗体系,提高覆盖面和可及性,争取HIV/AIDS病人,特别是死亡病例数居于前3位县的中老年病人,早发现和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最重要手段。
农丽萍农全兴姚敏李斯斯孙恒徐红邓小芳覃威翱林倩
关键词:艾滋病
南宁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率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丙肝病毒(HCV)与梅毒(TP)的感染情况,分析该人群感染HIV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同伴驱动抽样方法,以面对面访谈方式调查2 296名MSM的艾滋病知识及性行为特征,并对其进行HIV、HCV、TP的血清学检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0.61±7.68)岁,以汉族为主,占65.3%;寻找性伙伴最常用的方式是通过互联网联系,占63.6%;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5.4%;最近半年,与同性发生过性行为的占86.3%,最近1次发生肛交时安全套使用比例为75.2%;最近半年,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的占13.1%,最近1次与女性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比例为40.7%;HIV、HCV、TP感染率分别为3.2%、0.3%、10.1%;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第1次性伴的性别、最近半年与男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是HI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南宁市MSM人群性行为活跃,存在不安全性行为,HIV、TP感染率较高,应针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
农全兴石健徐永芳甘智孙恒林倩栾苑林新勤
关键词:感染率影响因素
2017-2019年南宁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抗病毒治疗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了解南宁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即HIV/AIDS病例,以下简称“病例”)当年接受抗病毒治疗(ART)和ART及时性情况,为推动及早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收集2017-2019年南宁市新报告病例的基本情况和治疗信息,运用频数分布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病例报告当年接受ART和及时ART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7-2019年间,南宁市新报告病例4753例,报告当年接受ART的比例为79.78%(3792/4753),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P<0.001),各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及时ART的比例为83.52%(3167/3792),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P<0.001),各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初中及以上文化、性传播包括同性传播和异性传播、病例来源为检测咨询、接受随访检测、病例为2018年和2019年报告是病例报告当年接受ART的有利因素,30~49岁和50岁及以上年龄组、疾病分期为AIDS期是病例报告当年接受ART的不利因素。病例来源为检测咨询、病例为2018年和2019年报告是病例及时ART的有利因素。结论近年来南宁市病例报告当年接受ART比例和及时ART比例均逐年提高,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进一步加强对男性、高年龄组、文化水平低、注射吸毒传播、疾病分期为AIDS期、来源于其他检测和医疗机构就诊者检测及未接受随访检测病例做好沟通和交流,确保病例转介到位治疗。
农丽萍何波汤洪洋黎火佳姚敏岑平林倩徐红农梦妮李斯斯吴敬兰许秀东覃威翱
关键词:HIV/AIDS病例抗病毒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