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轶斌
- 作品数:6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 雕塑空间中压缩形态的研究
- 雕塑空间中压缩形态的研究实际上是雕塑语言多元化发展的一种拓展方式,物质生活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明得到提高,雕塑语言的方向越来越开放。“压缩”这种雕塑语言实际上是丰富多样的现代雕塑语言的分支,它的基础是传统的雕塑语言结构,...
- 杨轶斌
- 关键词:雕塑空间雕塑语言
- 隐喻与现实——陶瓷雕塑“四十”系列创作谈
- 2024年
- 隐喻,从文学角度来看,一方面体现了字面意义,另一方面则展现了字面之外的意义,蕴含着从字面意义到真实意义的转译。换言之,隐喻通常依赖于字面意义,而实际与事实产生冲突,以此形成两者之间的张力。从艺术的角度而言,艺术中的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它与现实世界密切相关,通过扩展人们对现实的理解和感知,使之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和解读世界。
- 杨轶斌
- 关键词:字面意义转译陶瓷雕塑文学角度隐喻
- 雕塑空间中压缩形太的研究
- 杨轶斌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浅谈压缩形态雕塑
- 2016年
- 雕塑艺术中压缩形态的研究实际上是雕塑语言多元化发展的一种拓展方式。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雕塑语言也越来越开放。"压缩"这种雕塑语言实际上是丰富多样的现代雕塑语言的分支,它的基础是传统的雕塑语言结构,如整体、体积、空间等。压缩形态雕塑在这些传统雕塑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提高,但仍然受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和观念主义的影响,在细节上仍然有构成、分解、对称、整合等手法的体现。
- 杨轶斌
- 关键词:雕塑
- 压缩与扩张:新具象雕塑的语言形态
- 2021年
- 一近年来,新具象雕塑逐渐成为现代雕塑领域的重要创作流派,反映了雕塑在现代语境下的创作转向。新具象雕塑是建立在传统具象雕塑基础上,结合时代审美观念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雕塑创作流派,在某些特征上与传统的写实雕塑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对原有写实或传统具象雕塑创作手法的继承,并结合时代审美需求及现代艺术观念,进行某种程度的革新。可以说,新具象雕塑的"新"不仅体现在形式语言层面的创新,还表现为艺术观念、创作思想等精神内涵的转向,集中反映了传统雕塑在现代、后现代艺术以及信息技术时代的冲击下所进行的创作转向与探索。
- 刘芳杨轶斌
- 关键词:具象雕塑后现代艺术传统雕塑信息技术时代语言形态创作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