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泰生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心率
  • 3篇心率变异
  • 3篇心率变异性
  • 3篇增强型体外反...
  • 3篇体外反搏
  • 3篇病人
  • 2篇动脉
  • 2篇心病
  • 2篇心肌缺血
  • 2篇缺血
  • 2篇冠心病
  • 2篇冠心病病人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电图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房

机构

  • 7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市海慈医...

作者

  • 7篇杨泰生
  • 6篇张新利
  • 2篇于华
  • 1篇贾秀芹
  • 1篇刘成玉
  • 1篇仲伟珍
  • 1篇杨健
  • 1篇张芳
  • 1篇邹平
  • 1篇李静
  • 1篇陈湛芳
  • 1篇杨志宏
  • 1篇陈达
  • 1篇李天冬
  • 1篇王蕾
  • 1篇岳旺

传媒

  • 3篇齐鲁医学杂志
  • 2篇现代保健(医...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心病病人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对32例行EECP治疗的冠心病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做HRV检验,并与正常对照组32例进行比较。结果反搏后7 d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邻近的两个窦性心律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百分率(PNN50)、24 h内每5 min节段窦性心律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与反搏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10~3.850,P〈0.05);反搏后SDNNind、rMSSD、PNN50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杨泰生张新利于华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反搏动术心率变异性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杨泰生张新利于华
藻酸双酯钠和钙离子拮抗剂对肾血流动力学的比较研究
岳旺李天冬杨志宏李静张新利杨泰生陈达陈湛芳贾秀芹王蕾张芳仲伟珍
研究藻酸双酯钠(PSS)和新型钙离子拮抗剂阿莫地平(Aml)及苯尼地平(Ben)对肾血流动力学的调节作用,比较其对入球和出球小动脉作用的差异,以及对细胞内信息传递物质一氧化氮(N0)及环磷酸鸟苷(cGMP)的影响。除使用...
关键词:
关键词:PSS肾血流动力学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与脂质过氧化损伤及血浆sC_(5b-9)水平的关系被引量:4
2002年
①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 (ED)与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 (LPO)及血浆补体激活片段 (sC5b 9)水平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DXC 30 0A核孔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检测了 5 2例AMI病人红细胞滤过指数 (EFI)、红细胞膜LPO和sC5b 9水平的变化。③结果AMI病人EFI ,LPO ,sC5b 9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病人 ,差异有极显著性 (F =2 6 .4 5 7~ 34.6 0 1,q =8.6 2 0~ 16 .4 0 6 ,P <0 .0 0 1)。死亡和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者各指标增高较存活和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更明显 (t =10 .82 7~ 18.772 ,P <0 .0 0 1)。AMI病人EFI与LPO ,sC5b 9呈明显的正相关 (r =0 .6 76 ,0 .82 4 ,P <0 .0 0 1)。④结论AMI病人ED降低与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和血浆补体激活有密切关系。
杨健杨泰生张健刘成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红细胞变形能力脂质过氧化损伤血浆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2007年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CP)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29例,在原有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加用ECP治疗,30天为一疗程,每疗程前、后分别做平板运动试验.观察ECP治疗前、后下述指标的变化:①每周心绞痛发作的次数;②心率及心率和收缩压的乘积;③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所需的时间;④运动后ST段下降0.1mv所需的时间;⑤运动持续的时间.结果 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心率及心率和收缩压乘积轻度变化(P>0.05);明显延长运动诱发心绞痛所需的时间、运动后ST段下降≥1mm所需的时间及运动持续的时间(P<0.05).结论 ECP治疗可以减轻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心绞痛次数,延长其因运动诱发心肌缺血的运动时间.
杨泰生张新利
关键词:增强型体外反搏心肌缺血心绞痛
老年人心肌缺血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研究老年人心肌缺血发作时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特点.方法 对5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与40例正常人的心率变异性(HRV)各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SDNN、SDANN、RMSSD、PNN50、HF显著低于对照组(t=3.125~4.510,P<0.01),LF/HF显著高于对照组(t=3.268,P<0.01).心肌缺血发作时HF显著低于ST段压低后1h(t=3.375,P<0.01),而LF、LF/HF显著增高(t=3.210、3.925,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病病人的自主神经活动受损,迷走神经张力减弱,而交感神经张力相对亢进,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加.老年冠心病短暂性心肌缺血与HRV密切相关.
张新利杨泰生
关键词: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冠状动脉病老年人
P波离散度及最大P波时间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03年
①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最大P波时间 (Pmax)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②方法 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 (房颤组 )及正常人 (对照组 )Pd和Pmax,并进行对比分析。③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Pd、Pmax均显著增大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t=3.392、3.4 98,P <0 .0 1) ;房颤组Pmax≥ 110ms及Pd≥ 4 0ms者显著多于对照组 (χ2 =4 .5 32、4 .15 6 ,P <0 .0 5 )。
张新利杨泰生邹平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P波离散度心电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