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 作品数:55 被引量:180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攀芝1号灵芝新菌株及其繁殖方法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灵芝新菌株及其繁殖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株高产优质灵芝菌株。本发明的灵芝菌株Ganoderma lucidum攀芝1号,其保藏号为CGMCC No.13175。本发明的攀...
- 周洁李小林张波谭伟杨梅柳成益叶雷苗人云陈影贾定洪何晓兰谢丽源唐杰吴翔谭昊梅娟姜邻王勇彭卫红黄忠乾甘炳成
- 文献传递
- 高产、双抗型小麦新品种‘川麦51’产量、抗病性等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为了明确新品种的增产潜力和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实现新品种的应用价值,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小麦新品种——‘川麦51’的产量、抗病性等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川麦51’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一个中筋小麦品种,该品种在2年的区试试验中分别比对照增产12.6%和14.2%,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增产11.4%。采用DPS软件进行区域试验分析的结果表明,‘川麦51’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稳定性。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川麦51’高抗条锈病和中抗白粉病,能够抵御频繁爆发条锈病和偶发白粉病的四川气候条件。综合评价认为‘川麦51’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郑建敏廖晓虹杨梅饶世达蒲宗君
- 关键词:小麦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病性
- 《果树病害防治》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3
- 2009年
- 《果树病害防治》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由多个环节构成,需循序渐进,整体优化。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根据果树病害课程的性质和实验教学的具体特点,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潘月敏杨梅高智谋
- 关键词:果树病害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 基于改进Inceptionv3与迁移学习的水稻病害识别研究
- 水稻病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准确、快速地识别水稻病害尤为重要。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对简单背景的水稻病害图片有较好的识别效果,但是对自然环境下的复杂背景的水稻病害图片识别效果较差,本文提出了基于改进Ince...
- 杨梅
- 关键词:水稻病害
- 文献传递
- 一种超疏水聚苯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疏水聚苯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前驱体、正硅酸四乙酯为前驱体、无水甲醇为溶剂、氨水为催化剂制备二氧化硅溶胶,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凝胶,再利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原理,以PS为基...
- 张利君祖煦杨梅李中波贾依文刘心语
- 农业昆虫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7
- 2016年
- 农业昆虫学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农业昆虫学实验是农业昆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农业昆虫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专业水平不高,学生对农业昆虫学知识掌握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差等问题,着重从实验教师队伍、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党向利权青李晓萌杨梅丁克坚李桂亭江俊起
- 关键词:农业昆虫学
- 不同品种蚕豆发酵郫县豆瓣甜瓣子适宜性评价被引量:6
- 2022年
- 为探究不同品种蚕豆发酵郫县豆瓣甜瓣子的适宜性,本研究对11种蚕豆原料的物理指标、营养成分,以及发酵制得甜瓣子的基础理化指标、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进行分析,并运用因子分析对甜瓣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个品种蚕豆原料及其甜瓣子间各项品质指标总体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因子分析将甜瓣子14项品质指标降维为3个主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0.410%,并构建甜瓣子品质综合评价模型。采用聚类分析将11个品种甜瓣子划分为3类,结合综合评价得分结果可知,第Ⅰ类包括未知(QY)、‘成都大白’(CDDB)和‘成胡’(CH)系列甜瓣子,品质优良;第Ⅱ类包括‘通蚕鲜6号’(TCX)甜瓣子,品质中等;第Ⅲ类包括‘云豆2662’(YD)和未知(SCZG)甜瓣子,品质较差。进一步通过蚕豆品种与甜瓣子品质相关性分析发现,高蛋白质、低淀粉和籽粒大小适中的蚕豆品种具有较高的甜瓣子加工适宜性。综上,QY、CDDB和CH系列品种蚕豆可作为甜瓣子加工专用品种。本研究可为郫县豆瓣综合品质评价及加工专用蚕豆品种的筛选提供一定的参考。
- 李雄波范智义杨梅邓维琴项超李恒
- 关键词:蚕豆品种综合评价
- 豌豆鲜籽粒营养与风味品质的综合评价
- 2024年
- 为了探究不同豌豆品种鲜籽粒营养与风味品质的差异,以14个不同类型的豌豆品种为试材,比较品种之间营养指标、抗氧化能力及挥发性物质组分的差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可溶性糖、纤维素、总酚与FRAP差异显著。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出34种挥发性物质,醇类、醛类是豌豆鲜籽粒主要的挥发性物质,仲辛醇、己醛含量较高,最突出的香气类型是辛香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P14与其余13个品种的品质差异较大,主成分综合评价发现P14的综合评分最高且大于1,醇类、醛类、烯烃类、可溶性蛋白是影响品质综合评价的关键指标。
- 杨梅鲜东锋李治华李欣范元芳钟小娟王娴淑项超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风味物质
- 整枝打顶对不同蚕豆品种鲜食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2023年
- 为研究不同整枝打顶方式对不同蚕豆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总结不同品种的最适整枝打顶方式,以‘成胡10号’、‘成胡18’、‘成胡19’和‘成胡25’为材料,对每个蚕豆品种分别设置4种整枝打顶处理方式:全处理、去主茎、去无效枝、打顶,分析不同处理对不同蚕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处理可有效控制不同蚕豆品种的株高;‘成胡10号’在打顶处理下的2年平均鲜荚产量较对照增产20.9%,鲜籽粒产量较对照增产25.7%,均显著高于对照;‘成胡19’在去主茎处理下,2年平均鲜荚产量增产61.2%,鲜籽粒产量增产35.5%,均显著高于对照;各整枝打顶处理方式对‘成胡18’的鲜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无明显影响;打顶处理对提高鲜食专用型‘成胡25’的百粒重及出籽率有一定促进作用。综上,整枝打顶对蚕豆的增产效应在不同蚕豆品种及不同整枝打顶方式间均有所差异,针对不同专用型品种,可选择性针对某些产量性状而采取适宜的整枝打顶方式,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 钟小娟杨梅李欣王华鲜东锋王娴淑范元芳项超
- 关键词:蚕豆
- 不同豌豆品种(系)的叶菜品质比较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比较16个不同类型的豌豆品种(系)的叶菜品质,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以期为叶菜品种选育和指导叶菜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16个豌豆品种(系)为试材,相同条件下播种、管理后59 d采摘叶菜,分析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纤维素、叶绿素、硝酸盐和有机酸含量,同时采用欧式最长距离法对品质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品种(系)之间叶菜品质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6个品种(系)被聚为四大类,Ⅰ类品种的纤维素、有机酸、硝酸盐、叶绿素含量最低;营养品质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在1 554.6~2 319.7 mg/kg、6 798.0~11 036.3 mg/kg和0.97%~1.94%,高于常规叶菜。16个品种(系)的纤维素干基、湿基含量分别在18.7%~22.8%、2.51%~4.14%;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3种有机酸含量均小于0.031%;硝酸盐含量在644.6~908.3 mg/kg,远低于国家标准;叶绿素a含量均高于叶绿素b含量。[结论]Ⅰ类品种是最合适的叶菜豌豆品种,其营养品质佳,食用更安全,颜色更亮丽,商品性更好。
- 杨梅杨秀燕鲜东锋项超
- 关键词:豌豆叶菜品质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