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平

作品数:24 被引量:185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现代甘薯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甘薯
  • 7篇谷子
  • 4篇选育
  • 3篇多抗
  • 3篇栽培
  • 3篇栽培技术
  • 3篇高产
  • 2篇药剂
  • 2篇杂粮
  • 2篇杂粮生产
  • 2篇施肥
  • 2篇甜高粱
  • 2篇脱毒
  • 2篇能源农业
  • 2篇农业
  • 2篇品种选育
  • 2篇小杂粮
  • 2篇小杂粮生产
  • 2篇胁迫
  • 2篇抗旱

机构

  • 24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鱼台县农业局
  • 2篇郑州市农林科...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24篇杨晓平
  • 20篇杨国红
  • 17篇杨育峰
  • 14篇王春义
  • 13篇李君霞
  • 12篇代小冬
  • 7篇王雁楠
  • 6篇朱灿灿
  • 5篇康志河
  • 5篇徐心志
  • 2篇陈献功
  • 2篇张晓申
  • 2篇张莉
  • 2篇侯利霞
  • 2篇范艳萍
  • 2篇陈煜
  • 2篇秦娜
  • 1篇曹辉
  • 1篇卢彩霞
  • 1篇司马青焕

传媒

  • 9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种业
  • 2篇作物杂志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种子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杂粮作物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0
  • 1篇199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薯郑红22脱毒及适宜密度、肥料配比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以兼用型甘薯品种郑红22为材料,筛选适合郑红22茎尖再生的分化培养基,并对郑红22脱毒再生植株进行扩繁和移栽,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及肥料配比对脱毒郑红22鲜薯产量的影响,以明确适宜郑红22的高效脱毒及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当NAA(萘乙酸)、6-BA(6-苄氨基嘌呤)的添加量分别为0.1、3mg/L时,郑红22茎尖分生组织的再生率最高,为54.58%。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脱毒郑红22的鲜薯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当种植密度为48750株/hm^2时,鲜薯产量最高,为46906.78kg/hm^2。当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75.0、75.0、180.0kg/hm^2时,脱毒郑红22鲜薯产量最高,为47555.02kg/hm^2,比不施肥处理极显著提高16.09%。
杨育峰张晓申王慧瑜王雁楠徐心志陈献功张莉杨晓平杨国红平西栓
关键词:甘薯脱毒肥料
发展甜高粱生产 开创能源农业新时代被引量:45
2005年
甜高粱是一种多用途可再生的高能源作物。阐述了其国内外开发利用概况并对其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和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充分发挥甜高粱作为高能作物生产饲料和燃料乙醇高效益、低成本的优势,能有效缓解中国的饲料和能源危机,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康志河杨国红杨晓平王春义鹿占磊陈军平
关键词:甜高粱饲料作物生产生态效益农业
施钾对我国甘薯产量和土壤钾素平衡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甘薯是喜钾作物,合理施用钾肥对甘薯生产至关重要。本研究整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定量分析施钾对我国甘薯产量和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为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数据来自2000—2020年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甘薯钾肥田间试验的论文,共采集到548组数据。利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我国甘薯施钾产量效应以及对不同因素的响应,并探究不同施钾量对甘薯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与不施钾相比,施钾使我国甘薯产量显著增加18.0%。对照组产量水平显著影响甘薯施钾增产效果,随对照组产量的提高,施钾的增产效应逐渐降低;在低和中对照组产量水平(≤25 t/hm^(2)和25~35 t/hm^(2))下,最优施钾量分别为225~300和300~375 kg/hm^(2),而在高对照组产量水平(>35 t/hm^(2))下,不同施钾量之间的增产效应没有明显差异。土壤条件是影响甘薯施钾增产效应的重要因素,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对施钾增产效应具有极显著影响,其中,在土壤有机质含量>20 g/kg、全氮含量>1 g/kg、有效磷含量10~20 mg/kg和速效钾含量≤50 mg/kg时,施钾的增产效应最明显;在不同土壤速效钾(AK)含量下,施钾的增产效应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AK≤50 mg/kg时,施钾量为225~300 kg/hm^(2)增产效应最好,当AK在50~100 mg/kg时,施钾量为300~375 kg/hm^(2)有更好的增产效应,当AK>100 mg/kg,施钾效果不稳定。对于钾素平衡来说,甘薯秸秆不还田时,施钾量>225 kg/hm^(2)可以维持土壤钾素平衡;当秸秆还田时,施钾量>75 kg/hm^(2)能更好维持土壤钾素平衡。【结论】施钾对提升我国甘薯产量有重要作用,施钾效果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密切相关,而施钾水平也影响土壤钾素平衡。因此,在甘薯生产中,应综合考虑土壤肥力因素,确定适宜的施钾方案,以促进甘薯增产并改善土壤钾素平�
卞倩倩王雁楠陈金金乔守晨胡琳琳尹雨萌杨晓平杨育峰
关键词:甘薯施钾量META分析
采用GGE双标图评价甘薯郑红22的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
2023年
采用R语言GGE-biplot双标软件对2008—2009年国家甘薯品种北方薯区区域试验鲜薯产量数据进行作图,分析参试品种郑红22的丰产稳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郑红22在平均环境轴上垂足较靠近正方向,丰产性能较好,并高于对照;与平均环境轴垂直的轴距离较近,稳产性能较好,并高于对照;适应性功能图扇形区中所处位置靠近坐标轴原点,适应性仅次于对照徐薯18,说明郑红22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张晓申杨育峰曹辉王雁楠左红娟杨国红杨晓平
关键词:甘薯GGE双标图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河南省小杂粮生产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被引量:6
2005年
阐述了河南省小杂粮的生产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小杂粮的国内国际形式及河南省发展小杂粮的有利条件,从宏观角度提出了河南省发展小杂粮的的设想,并对小杂粮的生产、科研和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康志河杨国红杨晓平
关键词:小杂粮
河南省小杂粮生产现状、发展及对策被引量:9
2005年
阐述了河南省小杂粮的生产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小杂粮的国内外形势及河南省发展小杂粮的有利条件,从宏观角度提出了河南省发展小杂粮的的设想,对发展河南省小杂粮的生产、科研和开发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康志河杨晓平
关键词:小杂粮生产
4种药剂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有效防治甘薯地下害虫,筛选出防治甘薯地下害虫高效、低毒的药剂,试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0%毒死蜱微胶囊剂、30%辛硫磷微胶囊剂和3%克百威颗粒剂4种药剂,选择甘薯地下害虫发生较重地块,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均有效,其中处理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 kg/hm2和3%克百威颗粒剂45 kg/hm2的防治效果最好,处理30%毒死蜱微胶囊剂15 kg/hm2和30%辛硫磷微胶囊剂15 kg/hm2的防治效果中等。由于克百威残留期长、毒性高,为农业部禁止或限制使用农药,使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 kg/hm2防治甘薯地下害虫相对较好。
杨育峰贾连东李君霞代小冬杨晓平王春义杨国红
关键词:甘薯地下害虫药剂
谷子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采用"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对谷子氮、磷、钾肥效应进行研究,同时对谷子产量进行肥效模型拟合,得出氮、磷、钾肥的最优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以显著增加谷子的穗长、穗粗、单穗重、穗粒重和产量。氮、磷、钾肥对谷子经济性状的影响为氮>磷>钾。通过三元二次肥效模拟方程可以得出,豫谷23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65.33kg/hm^2、P_2O_5 115.93kg/hm^2、K_2O 32.48kg/hm^2。通过一元二次肥效模拟方程可以得出,豫谷23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62.66kg/hm^2、P_2O_5 109.30kg/hm^2、K_2O 32.68kg/hm^2。因此,豫谷23施肥时,应以氮、磷肥为主,兼施钾肥。
代小冬徐心志朱灿灿杨育峰秦娜王雁楠王春义杨晓平杨国红李君霞
关键词:谷子肥效模型
发展甜高粱生产,开创能源农业新时代
粱是一种多用途可再生的高能源作物.阐述了其国内外开发利用概况,并对其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和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充分发挥甜高粱作为高能作物生产饲料和燃料乙醇高效益、低成本的优势,能有效缓解中国的饲料和能源危机,具有良...
康志河杨国红杨晓平王春义鹿占磊陈军平
关键词:甜高粱综合利用燃料乙醇
甘薯新品种郑红23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被引量:4
2015年
郑红23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2007年以世中1号为母本、徐薯18号作父本,从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食用与淀粉加工兼用型甘薯新品种。在河南省甘薯区试中,其平均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分别为32 799.75 kg/hm2、9 437.25 kg/hm2和6 081.00 kg/hm2,分别比对照徐薯22增产10.57%、12.13%、11.11%。该品种抗茎线虫病和根腐病,中抗黑斑病,抗旱、耐瘠、耐贮藏,稳产性和适应性好,食味较好。
杨育峰李君霞代小冬杨晓平王春义杨国红
关键词:甘薯选育栽培技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