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春瑛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不足
  • 1篇动脉狭窄
  • 1篇信号
  • 1篇眩晕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速
  • 1篇医药防治
  • 1篇抑郁
  • 1篇抑郁障碍
  • 1篇症状
  • 1篇症状性
  • 1篇中动脉
  • 1篇溶栓
  • 1篇溶栓后
  • 1篇神经功能

机构

  • 6篇宁波大学医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6篇杨春瑛
  • 3篇高翔
  • 2篇张宝荣
  • 2篇陈正君
  • 1篇方天叶
  • 1篇李纲
  • 1篇高峰
  • 1篇王伟

传媒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神经病学与神...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与循环系统共病的研究进展
2022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的第2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定义为一种由黑质进行性神经元丧失引起的复杂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平衡,还常伴有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以及糖尿病、冠心病和骨质疏松等多种共病。循环系统疾病为PD最常见的共病,包括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心肌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和PD猝死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本文对PD与循环系统共病的进展进行综述。
虞铁儿杨春瑛
关键词:帕金森病共病
大脑中动脉狭窄和微栓子关系的临床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微栓子信号(MES)与大脑中动脉狭窄(MCA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症状性MCAS患者70例,无症状性MCAS患者20例;症状性MCAS组又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4例和脑梗死组56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证实有无梗死灶,并记录梗死部位;行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大脑中动脉有无狭窄以及狭窄程度进行分级;行MES监测,记录栓子数量、部位。结果症状性MCAS组MES阳性率高于无症状组(<0.05);症状性MCAS组,轻、中、重度狭窄3组的ME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症状性MCAS组MES阳性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阴性患者(<0.05);症状性MCAS组交界区梗死和散发皮质小梗死MES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梗死类型(<0.05)。结论充分评估脑血管影像学检查,结合MES监测,对于不同类型的脑梗死采用个体化治疗。
杨春瑛高峰张宝荣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经颅多普勒微栓子信号
止眩消晕经验汤剂联合培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止眩消晕经验汤剂联合培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重点探讨该疗法对患者脑动脉血液流速及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将9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2组均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加用止眩消晕经验汤剂内服,2组均以1周为1疗程,连续用药2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后脑动脉血液流速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BA)、右侧椎动脉(RVA)、左侧椎动脉(LVA)的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观察组LVA、RVA、BA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各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眩消晕经验汤剂联合培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其机制与药物的有效成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脑动脉血液流速、改善血液微循环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杨春瑛张宝荣高翔陈正君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培他司汀
新时代神经内科关于中医药防治管理切入点思考
2023年
目的:研究新时代神经内科关于中医药防治管理切入点及应用效果。方法:将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92例患者以随机表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神经内科患者实施常规疾病防治管理。观察组神经内科患者实施中医药防治管理。观察疾病防治管理质量、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两两组产生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管理前,各项管理质量评价项目显示两组患者在基础专科管理方面、疾病风险预测方面、应急事件处理方面及特色康复指导方面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基础专科管理方面、疾病风险预测方面、应急事件处理方面及特色康复指导方面的管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各项生活质量评价项目显示两组患者心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上述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价项目显示两组患者症状观察、情志调节、正气保养、康复保健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价项目显示观察组上述评价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多学科协作、中医情志调摄、中医药健康宣教及中医特色管理方案等作为中医药防治管理切入点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疾病防治管理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临床疾病防治管理质量,既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又可以增强其疾病自我管理能力。
方天叶杨春瑛叶赛萍
关键词:神经内科中医药
无症状性脑梗死后抑郁及相关因素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ACI)后抑郁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观察92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结果ACI后抑郁发生率为38%(35/92)。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皮质下梗死、前循环梗死及多灶性梗死者更易导致抑郁的发生。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易导致抑郁的发生,其发生率高低与梗死部位有关。抑郁可造成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
王伟高翔杨春瑛李纲
关键词:脑梗塞抑郁障碍
开窍复遂方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的应用
2014年
目的观察分析开窍复遂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动静脉溶栓标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的同时服用开窍复遂方,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的同时服用依达拉奉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实验组患者基本痊愈率为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改良m 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比较,实验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hs-CRP、NO以及MMP-9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两组比较,实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开窍复遂方治疗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的不良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杨春瑛高翔徐瑾妍陈正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神经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