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必安

作品数:23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发展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中医
  • 4篇针灸
  • 4篇中风
  • 4篇中风危险
  • 4篇中风危险因素
  • 4篇伤寒
  • 4篇黄元御
  • 3篇学术思想
  • 3篇医家
  • 3篇五运六气
  • 3篇六气
  • 2篇依从
  • 2篇依从性
  • 2篇针刺
  • 2篇针刺方法
  • 2篇明清
  • 1篇当为
  • 1篇队列人群
  • 1篇心悸
  • 1篇虚证

机构

  • 2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清华大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23篇杨必安
  • 9篇黄作阵
  • 3篇周炜
  • 3篇闫敏敏
  • 2篇王兆
  • 1篇孙晓光
  • 1篇刘青云
  • 1篇汤巧玲
  • 1篇吴宇峰
  • 1篇宋佳
  • 1篇唐今扬
  • 1篇邓伦杰
  • 1篇王东坡
  • 1篇胡元会
  • 1篇赵艳
  • 1篇杨勇
  • 1篇周玉萍
  • 1篇宁秋萍
  • 1篇曹丽娟
  • 1篇洪秋阳

传媒

  • 5篇中医学报
  • 4篇世界中医药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帝内经》痈疽文献探析被引量:5
2021年
《黄帝内经》对痈疽的论述涵盖了痈疽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整个过程,其理论框架已初见雏形。痈病总体病性为阳热实证,发展到疽病会成为虚证;外淫、饮食偏嗜等多种病因都会导致痈疽发生;其病机是由营至卫发为痈病,后从分肉下陷筋髓至疽病;治疗上,在脓未成时应用泻热消肿之法,脓已成时用铍针或砭石排脓治疗。
李汐杨必安黄作阵
关键词:《黄帝内经》痈疽虚证
宣明往范 昭示来学——论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被引量:3
2020年
中医各家学说是一门阐发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历代医学流派及名医思想的课程。该课程以历代名医为主线,渗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主要包括坚韧不拔的求索精神、推陈破旧的创新精神与济世救人的仁医情怀。这些具有中医特色的思政元素对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医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宋佳赵艳汤巧玲孙晓光吴宇峰杨必安王东坡
关键词:中医各家学说思政教育教学
社区317例中风危险因素患者的针灸干预治疗调查分析
2011年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中35~80岁具有中风危险因素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现状。方法:在两个社区站用填写调查表的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汇总录入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以腹针、体针治疗为主,耳针、穴位贴敷、刺络放血应用较少;已患中风患者在中风前很少接受中医治疗。结论:社区中风危险因素患者较多接受腹针、体针治疗,较少接受耳针、穴位贴敷、刺络放血的干预治疗;是否接受针灸治疗与年龄无关。
杨必安周炜
关键词:中风针灸依从性针刺方法
《伤寒论》原貌当为“三阴三阳”编次论被引量:2
2022年
揭示《伤寒论》的原始面貌是伤寒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自元末王安道提出质疑以来,历代多有研究,但皆失于零碎,至今无明确结论。文章立足于《伤寒论》的“三阴三阳”篇与“可与不可”篇,以文本发生学的方法对不同版本进行对比研究,指出5个明确的证据以确证伤寒原貌为“三阴三阳”编次,非“可与不可”编次。从文本出现的时间先后来说,“三阴三阳”篇在前,“可与不可”篇在后,王叔和通过“集”或“重集”的方式,以“三阴三阳”篇为底本,按照不可汗、可汗、不可下、可下等原则转录类辑成“可与不可”篇。
姚鑫杨必安闫敏敏胡锦晗朱志黄作阵
关键词:脉经三阴三阳
社区317例中风危险因素患者的针灸干预治疗调查分析
中风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致残率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因此,预防卒中的发生受到极大关注。本文对什刹海社区的百米社区站和柳荫街社区站共317例具有中风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了中医疗法的回顾性研究。
杨必安
关键词:中医疗法
文献传递
队列人群中风危险因素综合针法干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具有中风危险因素人群通过综合针法(体针、腹针、耳穴、刺络放血、穴位贴敷等)干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440例具有中风危险因素的对象,治疗组228例,对照组212例,治疗组采用一般治疗方法外加综合针法干预治疗,对照组仅用一般治疗方法治疗,观察两组干预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经综合针法干预后治疗组的各危险因素水平值均有所下降,血压与体重在干预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糖变化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意义(P>0.05),但治疗组和对照组自身比较在干预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累积的中风发病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9%)。结论综合针法干预治疗中风危险因素人群比单用一般治疗方法干预效果显著。
周炜袁霞冯建茹洪秋阳杨勇杨必安邓伦杰
关键词:队列人群中风危险因素
基于体用关系辨析《伤寒杂病论》中“热入血室”被引量:4
2022年
《伤寒杂病论》最早提出血室的概念,但关于其具体的解剖位置,历代医家观点不一。血室之争,根源在于中医重用而轻体、体用不平衡。血室以气血汇聚之处的功能命名,从字形字义也难以揣测其形状与解剖位置。从《伤寒论》第97条、第143条以及第145条可以推测,血室可以理解为肝的别称。妇人经期,"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此又名"热入血室",期门刺之或小柴胡汤主之,邪随经水而去。重用轻体是中医独有的思维,现代中医应将明体与达用并重。中医重用的思维方式,只有落到体的实处,才能更好地发扬经典中的理论。
金琦杨必安
关键词:期门穴小柴胡汤《伤寒杂病论》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明清时期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形成被引量:2
2022年
明清之际,诞生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两大医学流派,包括以薛己、孙一奎、赵献可等为代表的温补学派,以及以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的温病学派。温补学派形成原因有三:一,当时医生用药偏寒凉,久之必然败伤脾肾之阳;二,物候已变,其时处于“冷期”,寒冷伤阳,最终也会伤及脾肾阳气,导致脾肾阳虚;三,运气已变,当时的运气特征为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以寒湿之气偏甚为主,易伤及人体脾肾之阳。故明代医家采用温补之法,尤其是以温补脾肾为主,取得了较好疗效,开创了一个学派。温病学派形成于中国明代末年以后,代表医家有吴又可、叶桂、吴瑭、薛雪、王世雄、俞昌等,运气学为温病学派形成的重要因素。吴又可著《温疫论》,成书于1642年,处于73甲子,为厥阴风木大司天,少阳相火大在泉,容易爆发温病。叶桂所处时期为73甲子和74甲子,分别为厥阴风木大司天、少阳相火大在泉,和少阴君火大司天、阳明燥金大在泉,运气偏风、火、燥。吴鞠通从医时期在76甲子,即少阳相火大司天和厥阴风木大在泉,运气偏风火,温热病居多。此外,还有一些温病学家,其治疗疫病所遣处方均与运气学因素有较大关系。五运六气尤其是大司天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明清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形成。
杨必安曹丽娟韩雨欣姚鑫闫敏敏黄作阵
关键词:温病学派五运六气明清时期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分析主要伤寒学派医家学术思想被引量:1
2020年
张仲景创立六经辨证体系以来,历代研究伤寒学说的医家甚多,但是由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医理深奥,故历代医家对其诠解不一,差异非常大。文章从五运六气的角度分析5位代表医家张仲景、韩祗和、庞安时、朱肱、许叔微治伤寒之学的学术特色以及学术形成原因,从而揭示了伤寒学派各医家诠释仲景学说不一的重要影响因素。
杨必安高楠楠曹丽娟黄作阵
关键词:五运六气伤寒学派
痤疮型SAPHO综合征一例诊治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20年
SAPHO综合征是一组罕见的以皮肤和/或骨与关节炎性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疾病,其典型皮肤表现包括无菌性脓疱病及重度痤疮,此外还涉及化脓性汗腺炎、寻常型银屑病等,部分患者皮肤表现也可缺失。现代医学对本病的亚型分类尚未得到公认,各种亚型在治疗上是否应区别对待也未达成共识。既往中医药诊治SAPHO综合征的病例报道极少,尤其缺乏对痤疮型病例的治疗探讨。本文报道1例患者以“面部炎性丘疹、结节、囊肿3年,右臀区、右髋疼痛2周”为主诉于2017-04-27入住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病科,诊断为痤疮型SAPHO综合征,采用中医药治疗有效,揭示本型以湿热毒瘀为本,筋脉拘挛为标,临证应注意清热解毒药物、解痉止痛药物、入心经药物及藤类药物的使用,并结合文献研究探讨本病亚型分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楠楠杨必安刘青云宁秋萍唐今扬
关键词:SAPHO综合征痤疮中草药病例报告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