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世宏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言论
  • 1篇大学英语
  • 1篇大学英语教育
  • 1篇叠韵
  • 1篇新闻
  • 1篇新闻报
  • 1篇新闻报刊
  • 1篇刑事
  • 1篇刑事责任
  • 1篇押韵
  • 1篇英语
  • 1篇英语教育
  • 1篇语音
  • 1篇审判
  • 1篇审判权
  • 1篇双声
  • 1篇诉讼
  • 1篇诉讼制度
  • 1篇拟声
  • 1篇群化

机构

  • 6篇安徽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作者

  • 6篇杨世宏
  • 4篇杨世宏
  • 3篇陈堂发
  • 1篇刘平
  • 1篇张德琴

传媒

  • 1篇新闻爱好者
  • 1篇出版广角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铜陵学院学报
  • 1篇合肥学院学报...
  • 1篇中国网络传播...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网络公共性表达的诉讼制度优化
2017年
网络公共性表达实现法治理性的重要路径就是诉讼制度的优化:首先,强化执法司法行为的程序正义性,采取刑事检察听证制度制约办案程序符合法定正义,并对案件实行异地管辖与批捕立案上提,防止地方权力干预。其次,着重诽谤犯罪的自诉与公诉制度设计的完善,理性解释法律条文,网络诽谤应该优先适用民事责任。符合刑事诽谤责任追究要件的,应有条件地去公诉化。最后,推进以审判权制约侦查权的诉讼制度建构,弱化侦查权的中心地位以恢复辩方主体的平等性,排除非法证据,确立审判权中心地位,在此基础上加强控告方的证明责任。
杨世宏杨世宏
关键词:法治理念诉讼制度
网络言论追责中以审判权制约侦查权问题
2018年
以审判为中心取代以侦查为中心是刑事诉讼制度完善的目标所在,涉及公权力表达的刑事追责案件的诉讼过程明显存在侦查权中心主义的倾向,法庭审判成为一种程式主义。对于言论治罪案件而言,确立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的路径之一是通过有效手段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言论行为违法或犯罪构成条件认定具有相对复杂性、模糊性的特征,合法取证应强调以可监督举证的方式在取证源头预防强迫自证其罪或伪造证据、保障庭审前被告人寻求权利救济的司法渠道畅通以及保障庭审阶段控辩双方对证据合法性的举证、质证权。作为可操作的诉讼制度设计,应加强控告方的证明责任作为法利平衡有效的手段,明确规定官员诽谤案采取"实际恶意"举证标准。
陈堂发杨世宏
关键词:网络言论刑事责任非法证据排除
新时代大学英语教育的使命、问题与提升策略
2022年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入新时代,大学英语教育也被赋予新的使命,即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然而若从学生的学习现状与学习效果方面来看,大学英语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与问题。大学英语教育的提升可以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师发展及课堂教学四个方面开展工作。课程建设需要以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教材编写要体现新时代发展,并兼顾文化的中西交融;教师发展重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及政治素质;在线上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模式下,着重提升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创新教学目标、内容、模式及手段。
刘平杨世宏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媒介产业集团化与集群化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文章阐述了媒介产业集团化和集群化的概念,指出媒介产业集团是若干个媒介机构组成的媒介集合体,媒介产业集群是同一类或不同类型的媒介产业向一定地区集中和聚合形成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产业要实现规模经济发展,应以点带面,构建多元经济发展格局,从媒介产业集团化阶段逐步过渡到媒介产业集群化阶段,这是媒介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杨世宏杨世宏
关键词:媒介产业集群化规模经济媒介融合
谈语音在汉语和英语写作中的意义
2005年
以汉语中的叠音、双声与叠韵、押韵与平仄,英语中的头韵、准押韵、节奏及音义结合的英汉拟声词为例,分析如何通过声音四要素 (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的搭配,使语音产生和谐优美的音响效果,及其在写作中的深层次意义。
杨世宏
关键词:双声叠韵押韵拟声语音写作
新闻报刊“喉舌论”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报刊通常被人们喻为"喉舌",这体现了人们对报刊应有的立场、观点、态度与看法。不同时代报刊"喉舌论"也有不同的本质与内涵。马克思主义的新闻报刊"喉舌论"是对新闻活动本质的揭示,任何新闻活动都会成为特定阶级、党派或集团的喉舌,无产阶级报刊无疑是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不同时期,由于革命形势、目标与任务的不同,报刊"喉舌论"也有着不同的内涵与要求。在"喉舌论"提出的较长一段时期内,它侧重于作为舆论宣传工具,优先于新闻信息的告知功能,而是将政治动员功能和其他功能摆在首位。随着党的报刊实践的逐渐丰富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党的报刊从党组织的"喉舌"发展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近现代的报刊活动家、政论家以及改良派所说的报刊具有"耳目喉舌"的社会功用,在精神内核方面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喉舌论"是一脉相承的。
张德琴杨世宏
关键词:新闻报刊喉舌喉舌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